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听力师:让无声世界变有声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7-09-25 浏览:

听力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职业。但对于听障人士来说,听力师是将他们从静默空间带到有声世界的“天使”。记者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采访了从事基础听力研究的听力师孙晋,以揭开这个职业的神秘面纱。

孙晋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专攻听力技术研究。据介绍,中国有1亿多人受到听力障碍的困扰,但从事听力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士只有1万名左右。“我们全班只有39个学生,就业率为100%。据我所知,全国只有寥寥几所学校有听力学与言语科学专业。”

毕业后,孙晋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在研究所上班的听力师,其他同学都在医院、助听器外企公司工作。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听障患者解决各种听力问题。要为听障患者找到适应个体的声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孙晋告诉记者,听力受损有很多原因:先天性的、药物性的、老年性的、噪音性的等等。根据受损情况的不同,目前主要采取植入人工耳蜗或者验配助听器的治疗方案。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患者,一般需要植入人工耳蜗,才能重建听力。“如果没有听力师的参与,有些儿童即便装上了人工耳蜗,后期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调试,言语也不能很好地发展。”原来,安装人工耳蜗只是重建听力的第一步,后续的康复治疗才是关键,必须帮助这些孩子重建与社会的联系,教会他们正确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有些孩子因为疏于康复治疗,缺乏自信,不愿开口,最终还是被送去聋哑学校上学。”孙晋介绍。

对于大部分的永久性听力障碍患者来说,可以选择验配助听器来补偿听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戴助听器也需要听力师的帮助。“很多人都会抱怨,戴助听器很不舒服,”孙晋告诉记者,如果助听器调试不合适,声音调大了,又没有降噪技术,就会产生很响的噪音,时间一长,使用者就会感到难受,逐渐放弃佩戴。“我们会根据专业的评估,分阶段进行助听设备的调试,使助听设备处于最优状态。但这要一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患者必须要有耐性,积极配合。”

在听力师中,像孙晋这样从事听力基础研究的人并不多。目前,她正在参与“听觉皮层诱发电位”项目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听到声音的信号后,产生了脑电波,这些电波在不同的人群中的变化,与言语感知的关系等。孙晋表示,对于听力学来说,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高频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频死区,即便及时给足高频增益,但言语识别仍然存在困难等,这些问题都在探索之中。

来源:《嘉定报》 记者 顾娴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