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物联网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7-09-25 浏览:

物联网正在成为全球新技术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的引擎。据估算,至2020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值将达1.7万亿美元。

大航海时代,人们发现新大陆,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9月10日,国内首条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正式运营的同一天,全球传感器与物联网应用产业峰会、物联网时代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相继在嘉定召开,在与会人士看来,物联网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

79feb97e02024d70bb918bcfbb375d2d.jpg

9月10日,国内首条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正式运营。

d2bb1d55b2824e78be19c0a897e19695.jpg

全球传感器与物联网应用产业峰会在嘉定召开。

3e71189545dc4382b0d2a496fd786cc1.jpg

工研院已建成MENS成品测试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

81d0340d0f5c473bacd8c5d0d4c3d8b7.jpg

进入中试线超净厂房前需经过风淋房。

物联网催生新业态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跨界融合、加速创新、深度调整的历史时期,物联网加快与互联网融合,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之与制造、金融、交通、能源等传统行业的对接,催生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车联网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应用创新对技术升级的倒逼作用日益凸显,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了语音图形识别、智能感知、海量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引发了计算架构、平台、模式的重大转折。”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认为,我国传感器和物联网行业迅速发展,技术能力、企业实力、生态建设均上了一个台阶,产业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他透露,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推出“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现代性产业。去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额4335亿元,同比增长20%。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不无关系。作为该基金的“掌门人”,丁文武表示,基金成立3年多来,带动社会资本超过25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生态环境等,覆盖了全产业链。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将助推传感器产业发展。”正如丁文武所说,传感器的市场应用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业内预测MEMS芯片市场将在2023年达到1兆片的规模,而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预计将于2019年达到960亿元规模。在丁文武看来,国内首条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在嘉定运营后,将带动我国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智能化的发展。他透露,由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共同发起成立、规模达50亿元的“超越摩尔”产业基金,将为创新企业提供早期支持。

发展为何如爬虫?

过去10年间,物联网产业发展为何未如人们料想得那么快?

“这么有前景的东西发展为什么如爬虫般缓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楚庆认为,本质原因是承载技术太过薄弱,“阻止我们前进的大门已被踢开,破开它的就是NB-IoT,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物联网。”

NB-IoT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能够把原来支离破碎的物联网有机统一在一起,从而实现万物互联。2014年,华为以2500万美元收购英国领先的蜂窝物联网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eul,结合华为自身技术,形成了目前NB-IoT标准的雏形。楚庆透露,这次由他主导的收购谈判极为顺利,仅仅用了一天,“中国在未来会出现NB-IoT信号处处可得的局面。”

NB-IoT的出现,给企业提供了更大舞台。但要突破眼下的技术瓶颈,霍尼韦尔传感与生产力解决方案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柴小舟认为,传感器必须向微型化、复合型、智能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安全、更高效、更有生产力。

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副总裁JonathanWeinberger对此深表认同,他说道,2015年美国交通事故造成超过3.5万人死亡,这些事故大部分由人为误操作引发,完全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来解决这一问题,前提是传感器技术水平需要大幅提升。

“汽车一旦联网,每位司机都有可能是被害对象。”新思科技全球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林荣坚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他继续说道,上海曾有一个黑客组织做实验,20公里范围内都可控制特斯拉汽车,“如果我们不引起重视,设计有漏洞,未来可能有大量汽车被黑客侵入。”

变革的起点是感知

“所有变革的起点是感知,核心是建立一条完整的数据链。”工信部原副部长、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联盟名誉理事长杨学山的开场白简单明了。

在杨学山看来,传感器更确切的说法应是感知器,“传感只是了解状态,但目的是‘知’。”基于这一观点,他认为,应该在研发阶段就让后端装备生产厂商和用户跟进,才能加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链,“用户体验不佳,技术和产品就有问题。”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总裁杨潇极为认同杨学山的观点。他以中医为例,“通过传感器,望闻问切能实现量化和可视化。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解决‘望’的问题,声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解决‘闻’的问题,语音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库解决‘问’的问题,压力传感器、超声传感器解决‘切’的问题。眼下我们正加快技术攻关,希望藉此振兴中医。”

谈及物联网时代的挑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提出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我国产业生态竞争力不强,芯片、软件、传感器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二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需要完善;三是物联网的深度融合需进一步深化;四是网络与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针对以上种种瓶颈,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给出了建议:“突出顶层设计,加强物联网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协同发展;持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核心技术,搭建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新体系;集聚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创新型企业成长;支持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共建良好生态;加强国际合作,融入到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生态体系中;完善产业政策,规范和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来源:《嘉定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