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局部地区有雨”出门要不要带伞?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8-07-19 浏览:

嘉定区气象局在大调研大走访工作中,把一个个看似风趣,实则影响市民和企业生活、生产的问题一一带回研究、落实。切实增强大调研的实效性,让气象服务更贴近民生。

嘉定气象公众号 预报精准接地气

在调研过程中,有农民表示现在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较前几年要多了不少,特别是网络预报,非常便捷。但“局部地区有雨”等大范围预报,还是让他们一时摸不着头脑。

措施

1、提高精细化天气预报水平,实现分区预报和预警,破解“东边日出西边雨”对市民的困扰。

2、进一步扩大天气预警覆盖范围,让农民朋友不仅能收到天气预报指导农事,更要及时收到气象灾害预警防灾减灾。

3、让气象服务产品和预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让公众看到、用好,提高服务效率。

近期,嘉定区气象局对“嘉定天气”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升级改版,天气实况涵盖了嘉定镇街道、安亭镇、嘉定新城(马陆镇)等13个分区的实时天气,增加了天气预警、精细预报栏目,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0-1小时逐6分钟预报、24小时逐1小时预报、72小时逐3小时预报和10日逐12小时预报。改版的“嘉定天气”各类气象信息实时更新,有效提升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与发布及时性。 气象科普进校区科普馆落成在即,在对学校、社区调研中发现,学校、社区普遍对气象科普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存在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

嘉定南苑小学是多年坚持开展气象科普特色工作的学校,曾经荣获中国气象局示范校园气象站、嘉定区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但依然存在重硬件轻内容、气象科技显示度不高等突出问题。

措施

1、成立气象科普教育研究共同体。以嘉定气象科普馆为实践基地,发展了15所成员学校,创新科普机制,组织策划活动,开发体验式课程,为各学校科技特色发展提供支撑。

2、组建气象科普专家队伍。由市气象局专家和区气象台技术骨干,组建气象科普专家队伍,为各学校和社区开展科普活动。

3、打造嘉定特色气象科普实践基地。以嘉定气象科普馆新馆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一馆(气象科普馆)、一园(气象主题园)、一地(农业气象科研科普基地)“三维一体”综合性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布置。
防雷减灾进企业 气象法规深入学。

在调研走访中,有企业表示防雷减灾管理现已趋向规范化、合理化,每年都会有相应的安全检查,但是就雷雨季节如何进一步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减少雷击灾害引起的生命财产损失这部分知识缺少系统化理论学习;部分企业表示由于安全管理人员流动较快,对于防雷减灾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深入,希望主管部门能够提供相关培训。

措施

1、对全区易爆易燃场所进行一次全面实地检查。积极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做好夏季雷电安全管理工作,解除隐患,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2、广泛开展防雷减灾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营造防雷减灾浓厚气氛,提高防雷减灾安全工作水平,将雷击灾害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3、制定防雷安全培训计划。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防雷管理培训,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现场指导,现场解决。编制防雷管理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分发到各相关企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