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雨水节气到了!太阳迎来新一轮休假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9-02-19 浏览:

原标题:雨水节气到了!太阳迎来新一轮休假,健康提醒→

3f4d552e6f8c43ff88aaf93aa3beb759.jpg

节气介绍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预示着冬季干冷天气即将结束,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在古代的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还要回家探望父母,且给母亲送红绸、炖肉。

“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雨水之日“獭祭鱼”。獭,水獭,又名水狗,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陈列祭水。

二候雁北:雨水后五日,“候雁北”,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

三候草木萌动:再五日,“草木萌动”,雨媚风娇中,莺飞草长了。


注意保养脾胃

因为“雨水”期间雨量渐增,湿气渐升,这段时间的养生应以“祛湿避湿”和“保养脾胃”为主。随着降雨增多,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

另外,“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使人情绪波动,对高血压病、哮喘等患者尤其不利,所以要保持心境平和,养心护心。


不要睡懒觉

此时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所以还需预防“倒春寒”,注意保暖,不应过早减少衣物,穿衣要遵循“下厚上薄”原则。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尤其是体质较弱,容易反复感冒,素有腰膝酸痛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膝、足底。特别提醒的是,雨水之际仍要注意不要睡懒觉,继续遵循“春生”之道。

运动方面,建议睡前摩腹提肛,有助于养护体内的阳气,达到运脾固肾的效果。

摩腹:应仰卧,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200次,有利于促进消化,提高睡眠质量。

提肛:锻炼也宜平躺,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及会阴部,肛门紧闭,腹部稍用力向上收缩,屏住呼吸稍停2-5秒,再放松并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长期坚持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推荐豆苗和荠菜

“雨水”时节为万物生发之始,应少食油腻之物,肥甘厚腻最易生湿困脾,损伤脾气。同时也应少食生冷粘杂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可多进食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物以健脾养胃。

这一时期有两种蔬菜值得推荐,即豆苗和荠菜。豆苗性凉微寒,可清热利湿,春天食用能清热祛火,其营养丰富,鲜嫩清香,最宜入汤。荠菜性味甘平,能利肝气,明目、益胃。

此外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养胃和胃的功效,“雨水”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如胡萝卜南瓜粥、薏苡仁党参粥、山药红枣粥、芡实莲子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食谱

荠菜山药

原料:山药200克,荠菜180克,盐5克,素油30克。

制法:先将荠菜洗净,切碎待用。将山药洗净,切段,然后放在锅中蒸熟。开油锅,倒入山药和盐,加点清水5,大火烧滚,直至起稠。再倒入荠菜搅拌均匀,烧滚即可出锅上盆。

功效:健脾养胃利水,生津益肺明目。

适用人群:脾胃气虚者。


枸杞春笋肉丝

原料:枸杞、春笋、猪瘦肉适量。

制法:将猪瘦肉洗净切成丝,春笋切成同样的丝,炒锅上火,放花生油烧热,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炒散,下料酒、白糖、酱油、盐翻炒搅匀,投入枸杞再翻炒几下,微沸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适用人群:肝肾亏虚,目眩目糊,体弱乏力者。


来源:上海发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