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嘉定新添一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9-04-26 浏览:

近日,上海市第三批特色普通高中命名大会在上戏附中隆重举行。

d5355bc9ca61480dafc1d3e23ea2eea1.jpg

会上,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祝郁和嘉定二中校长周凤林一同上台,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手上接过牌匾,这标志着嘉定二中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

4e52997ac12047a3af21cdeab8356ad8.jpg

今后嘉定二中将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政策办学,在自主招生、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参照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相应政策进行管理。

贾炜在讲话中指出,在坚持高考改革方案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分类建设是教育特色发展的非常具有活力的抓手,各区、各教育局应当适应上海高中发展的新形式,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贾炜肯定了八年来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所取得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他指出特色学校创建成功,取决于一个好的校长、好的动力机制以及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最后,贾炜提到在新学年,上海高中教育将会面临重大的变革,出台新的建设标准,建立新的评价指标,激励被正式命名的五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持续地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在教育特色分享环节,周凤林校长以《基于“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特色发展需求的资源整合》为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嘉定二中在创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过程中,如何基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课程建构,进行课程基地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区域资源开发。

周校长表示,发展道路中每个里程碑,都刻着“起点”二字,高位平台上如何继续发展,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站在新起点上的嘉定二中,一定要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开拓新未来!特色高中建设永远在路上……

会上,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副组长徐士强布置了下阶段工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做了《解读上海教育大会》专题辅导报告,为新一轮的特色学校创建做好理论指引。


什么是“特色普通高中”?这一命名对于普通高中有什么重大意义?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的“特色”是什么?

“特色普通高中”

● 2011年,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与评估项目,以项目方式推动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以促进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转型。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是对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要求的回应,也是当前普通高中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有效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

● 自项目启动以来,市教委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沪教委基〔2014〕59号)、《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沪教委基〔2016〕56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策略和原则,即 “项目孵化、滚动推进;分类指导、分阶提升”。市教委组织实施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通过学校自主规划、项目滚动指导、建设目标引领的方式,引导普通高中学校找准发展阶段,聚焦特色课程建设,提升学校特色办学水平。

● 经过8年多的创建,已有三批共56所学校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学校,涵盖人文、科技、艺术、理工、社科、金融、医药等诸多领域,以丰富的内涵,努力满足上海的城市发展定位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按照“成熟1所创建1所,创建1所命名1所”的原则,在市教委及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项目组的指导下,目前已有18所项目学校面向全市开展了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展示活动。

● 此次被命名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的5所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分别以“金融素养培育、戏剧艺术、理工素养培育、工程教育、科技教育”为特色,在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各校在特色定位、课程体系建构、教师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建路径和运行机制,在推进学校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 至此,加上之前已经被命名的上海市曹杨中学、上海市甘泉外国语学校、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上海市目前已有9所特色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必将对同类普通高中的特色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本市高中从分层向分类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市普通高中建设格局的优化。


嘉定二中的特色定位——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

1、核心理念

“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是立德树人,格物修身,厚实人文底蕴,提升科技素养,实现求是、求知、求善的价值追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不是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立身之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实现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共生互通。

2、历史渊源

“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不是学校的一时之举,是嘉定二中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从朦胧发展到理性自觉,逐渐形成的。嘉定二中“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bad7b08835104e92ba8a8c2a5d7043fa.jpg

3、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文化立校,格物修身

价值取向:厚道做人,踏实做事

办学特色:融合人文的科技教育

特色课程:HEMST课程

以人文H)工程(E)数学(M)科学(S)技术(T)五大素养融合的校本特色课程。

①人文课程群 重点突出“人格力”,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教育;

②数学和科学课程群 重点突出“思维力”,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③工程和技术课程群  重点突出“实践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方式:跨学科 项目制 网络式 走班制

学习资源与平台:

● 高校及中科院上海市各研究所,委派专家、学者为师生举办人文科学讲座;

● 学生走进科学院在科学家专业指导下开展高层次课题研究。

这些个性化的课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技素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丰富载体。学校在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硕果累累……为升学、更为嘉定二中学子的将来提供健康的心智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广阔空间。


来源:上海嘉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