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图讲座:从活字印刷术到3D打印技术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过程中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8月24日,在嘉定区图书馆清河路分馆的嘉图讲座上,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的陈艺鸣老师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毕昇的精彩讲座——《让字“活起来”毕昇和活字印刷》。
讲座伊始,陈艺鸣老师为小读者们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了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小读者们都对活字印刷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印刷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丝网印刷,柔性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平板胶印,喷墨印刷以及最新的3D打印技术都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场,陈艺鸣老师邀请她的工程师朋友带来了一台3D打印机,现场打印了一个空心的球,给小读者们讲解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发展情况。
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到现今科技前沿的3D打印技术,都是人类不断探索,不发进取的成果。讲座上,陈老师始终鼓励小读者们勇于发问,勇于尝试。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毕昇这样伟大的人物,他们身上那种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区文化旅游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