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嘉定“爆浆玉米”的网红之路
5月起,嘉定地产水果玉米开始成熟上市。皮薄无渣、饱满多汁的水果玉米,不用蒸煮,剥开苞叶直接咬下,就有汁水溅出,口感甜脆爽口,因此也有了“爆浆玉米”的美名,每年一开卖便受到许多消费者追捧。
作为新引进的玉米品种,水果玉米在嘉定大面积种植不过4年左右时间,不仅帮助本地农户增收致富,还逐渐发展成嘉定又一农业品牌。从“试着种”到“抢着种”,从“论斤卖”到“论个卖”,你知道嘉定“爆浆玉米”背后的故事吗?
农户费雪英在灯塔村经营着16亩大棚,主要种植草莓。以往等草莓摘下后,她都会在草莓地里套种玉米,靠玉米秸秆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普通玉米种植时间比较固定,且成熟周期较长,需要100天以上。种下的玉米还没来得及成熟,就要收割起来,开种新一轮的草莓。这样的玉米,也无法拿到市场上售卖,只能给猪吃。
4年前,区农技中心的干部带着水果玉米的种子,主动找上费雪英:“既然都要种玉米,为什么不试试种水果玉米呢?”原来,水果玉米的生长周期较短,仅需要75天左右。利用种草莓的间隙,三月份种下水果玉米,来得及等到它成熟。听到这番话,费雪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下了第一批“金银208”的种子。
种植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快,费雪英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这片田是草莓地,会出现红蜘蛛这种虫害,啃食水果玉米。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费雪英选择不打农药,依据天敌克制的思路,使用捕食螨来消灭红蜘蛛。后来,第一年的试种大获成功。这批“新奇”玉米尽管售价比普通玉米贵了些,但凭借上佳的口感,销售十分火爆。
费雪英给记者算了笔账,起初试种了一个棚约三千株水果玉米,一个玉米卖8块钱左右,一个棚就给她创收了一万多元的经济效益。如今,费雪英的水果玉米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1亩增加到4亩,“比起种草莓,种水果玉米不需要费太多心思,省力多了”。
土壤质量得到改良了,套种的玉米还能卖钱,目睹这一切,灯塔村其他村民们都十分心动,纷纷效仿起来。费雪英告诉记者,目前,整个灯塔村水果玉米种植面积在80亩左右。
区农技中心副主任陈珏告诉记者,搞好新农村建设,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帮助农民增收。他们通过研究玉米市场,发现上海地区的消费者偏好又甜又糯又脆的玉米口感。因此,他们最开始推广了“金银208”这一品种的水果玉米,交给农户和基地试种,而且水果玉米株型较矮,适宜在大棚生长,进行早熟栽培。
这些年来,嘉定产的水果玉米在市场上得到很好反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也愈加丰富。据了解,如今,嘉定田间的水果玉米又多了“白美人”“美果一号”等新成员。据悉,今年区农技中心共育苗42万株玉米苗,比去年又增加了9万株。
不仅是农户,水果玉米也给合作社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嘉定区6家水果玉米种植示范基地之一,上市不到一个月,上海嘉定维高蔬果专业合作社的水果玉米已出售大半。
工作人员沈智晶告诉记者,相对于糯玉米,水果玉米对温度的要求更高,货架期也更短,通常只有两三天。为此,区农技中心又帮助合作社,引进了一款新型锁鲜膜。乍一看,这种锁鲜膜和普通保鲜袋没什么不同。但工作人员介绍说,将水果玉米放入这种锁鲜膜后,扎紧袋子,存入冷库,货架期可以延长10天左右。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维高合作社内的水果玉米都是真空包装后发出,保证玉米在运输过程中不损坏。每份玉米包装上都贴有“嘉定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这也是区农委今年新推出的——合作社必须承诺不使用禁限农药、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才能贴上这张标签。
作者:嘉融媒通讯员胡蝶飞、王佳骏,编辑:唐敏、武利荣、李依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