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中秋假期即将开启,这份假(fáng)日(yì)攻略请提前查收→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1-09-18 浏览:

中秋小长假明天(9月19日)开启

上海旅游节也在昨天正式开幕

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

根据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假期提示:假期短途旅行建议选择市内或近郊,避免不必要的跨境旅行。国内出行,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另外,不提倡聚集和聚会。

在防疫常态化的当下,如何既健康过节,又乐享假期?旅游节期间,市民选择市内游要注意什么?跟小研来了解下↓

59ce3c25cb954bf0ab3ce0a197caacb1.jpg

来源:新闻晨报

小研还为大家总结了

几条假期提示

↓↓↓

01

假期想带孩子接种新冠疫苗,如何预约,还要戴口罩吗?

可下载“健康云”App或通过“健康云Pro”微信小程序、“随申办”移动端、“上海发布”、“上海疾控”进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专区,选择“未成年人登记”,由家长(监护人)按操作步骤进行登记预约。

接种疫苗后,仍要坚持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三件套、五还要”。

02

市内游,哪些场所要保持“一米线”?

商业场所:商场、超市、酒店、菜场等,在购物、结账时;

公共场所:银行、医院等,在检测核酸、候诊、接种疫苗排队时;

人流集散区域:地铁、公交、机场、车站、码头等,在排队乘车、候车时;

工作场所:会议、办公座位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单位食堂排队就餐,用餐期间不扎堆、不攀谈。

03

博物馆看展、逛商场、游园,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佩戴口罩;保持一定距离,有序排队;配合出示健康码、测温、限流等措施;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讲究咳嗽礼仪、根据需要洗手等;

建议多采取移动支付手段,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04

“拔草”热门项目,如何避免扎堆?

目前,不少景区、园区会在自家公众号公布客流情况、发布限流信息。“上海发布”的“景区实时客流”中,也可以查询野生动物园、迪士尼乐园、朱家角古镇、比斯特上海购物村等多个景区的实时客流情况,建议错峰出行。

还有些景点采取“虚拟排队”,扫描小程序后会显示排队号、排队人数等,可减少“扎堆排队”。

05

金九银十,婚宴还可以参加吗?

婚宴往往人群密集,人员结构复杂,有一定的聚集型传播风险,建议尽量不参加,一定要参加,建议与人保持社交距离,注意用餐礼仪,使用公筷公勺。

06

乘坐公共交通要注意什么?

乘坐公共交通时,注意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少接触公共部位(扶手、座椅扶手等)。尽量不要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有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的人。下车后,及时进行手消毒。

07

打算短途出行,应注意什么?

了解目的地风险等级,查询景区限流、预约等资讯。比如,有些地区要求入住酒店需持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等。准备好口罩、纸巾、免洗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

注意记录行程,包括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班次、时间和座位号,用餐饭店或住宿宾馆名称、地址、同行人姓名等信息。算好“一定的时间提前量”抵达车站、火车站、机场等,以免长时间在人员密集的站厅逗留。

08

在飞机、火车上可以喝水吗?

依然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全程佩戴口罩,喝水可以,但要坚持“不饿、不渴就不进食”,一定要进食,与前后左右邻座“错峰进食”、快速吃喝。

09

出游“吃、住”,要注意啥?

注意不聚集、不扎堆,勿暴饮暴食。外出时错峰用餐,并选择通风、清洁的位置就坐。建议使用公筷公勺。尽量吃熟食,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住宿时,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宾馆,注意开窗通风;可自带清洁用具,如毛巾、水杯等;接触电梯按钮等公共部位后,及时洗手。

9-10月仍有蚊虫出没,出游要做好防蚊措施,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尤其是户外或热带地区,带好蚊香、蚊帐等。

10

返沪后要注意什么?

做好行程记录和健康监测,关注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及时至附近发热门诊/哨点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出行/旅行情况等。

要强调——

防疫自律“三个主动”

主动防护、主动打疫苗、主动就诊

一起构筑牢固防线!

03a89f14c45d4554a7891efdc5c53afc.jpg

来源:澎湃新闻

中秋国庆至,防线不松劲!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上海,为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由各级医院共筑的“监测哨”再度升级。

近一个月,在位于闵行浦江镇的仁济医院南院、位于嘉定新城的瑞金医院北部院区里,全新建设的标准化发热门诊相继建成投用。遍布全市的127家发热门诊、225家发热哨点诊室进一步织密监测网、收紧防疫线。

“我们收得紧一点,让老百姓的生活能更常态化。”正如一名医院院长所言,这“一松一紧”的把握,恰是上海花大力气做的一件事——枕戈待旦,事不过夜!

战“疫”以来,上海持续在精准处置上下功夫,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持续优化防控措施,与病毒赛跑不分昼夜。

浦东机场是守卫上海城市安全重要的“入城口”。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在防范境外输入的工作上,上海始终坚持“人、物同防”“联防联控”等工作原则。上海会同海关、边检、民航、海事等部门,形成口岸通关、入境人员转运、隔离管理“三个工作闭环”,环环相扣,逐环交棒。

530eac8862ae44ef8b8c383c40cd3ef7.jpg

“你永远可以相信上海的速度!”8月,面对疫情,网友的这句话一度刷屏。上海速度从何而来?是有人“熬”出来的!

上海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姜晨彦至今记得8月疫情来袭时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市区两级疾控同步投入排查工作。排查到底有多快?市疾控“追踪办”工作人员管至伟说,就一个词:“越快越好!”

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曾用“十万火急”形容这项以小时计的工作,“一旦发生疫情,会马上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以最快速度进行溯源排摸,排摸得越快,人越早确定下来,可以最大程度缩小其影响和涉及的范围。”

吴凡同时谈到,上海能坚持到今天,科学精准防疫发挥了关键作用,这里的“精准”指的就是对密接、密接的密接等人员的确定是“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通过第一时间的发现、第一时间的流调,第一时间的检测筛查,第一时间的管控,在与病毒赛跑中,把病毒扩散传播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当然,这背后,人防、技防缺一不可!

当前,全市共有156家核酸检测机构,日检测能力单人单管近80万份/天。截至9月15日20时,全市18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4031.38万剂,2001.9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占本市18岁以上人群的90.6%;12-17岁人群累计接种74.36万剂,累计接种62.34万人。

“科技战疫”叠加“科普战疫”,市民素养不断提升,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不扎堆等防疫口诀为2400万市民穿上了无形的“防护服”。

来源:上海大调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