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园新区:刚柔并济,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编者按
“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是党领导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载体。嘉定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探索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嘉定模式,形成嘉定十佳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法。今天,一起来看菊园新区的工作法。
近年来,菊园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探索调解工作新格局,建立司法所与派出所“警调实时对接”的工作机制,在调解过程中将“刚性执法”与“柔性治理”相结合,坚持依法、依情、依理调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效果显著。
01
因地制宜
系统构建工作机制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菊园新区新建小区和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居民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报警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经由市司法局智慧调解平台分配转入菊园司法所需要联系反馈及调解的数据还不足前述报警数量的十分之一。面对如此大的反差,菊园司法所在做好平台的宣传、解释、引导及调解工作的同时,及时将这一信息与菊园派出所协商沟通,结合菊园派出所大量涉及经济、合同、劳资劳务及赔偿等急需处置的非警情类纠纷但还未纳入智慧平台分配的事实和困境,菊园司法所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需求为追求,不断拓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域,探索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建立了人民调解与“110”非警情类纠纷“警调实时对接”工作机制。
02
部门协作
建立实时对接基础
“警调实时对接”工作在两所的统一指挥部署下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司法所和派出所第一时间创建了“警调实时对接”工作群,负责日常指导,做到机制运作规范有序,人员配备齐全,职责分工明确。由司法所指派的一名调解员与派出所东西南北四个片区的四位警长进行实时对接,再配备两名调解员待命,确保实时对接,顺畅开展即时调解工作。
具体流程是四位警长根据管辖区域内接警信息进行梳理,对简单的纠纷矛盾直接现场处置。一是对普通的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引导至司法所进行调解。二是对疑难的、复杂的且需要作询问笔录的当事人带回警所并通知调解员到场。调解员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至派出所,根据纠纷实际情况及当事人的意愿,以“加强疏导、能调尽调”为原则,引导并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解决争端。三是对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调解员则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纷争。调解终结后调解员将调解结果以纠纷信息登记表或协议书的形式通过工作群反馈给负责的警长,派出所根据调解员反馈的结果,结合派出所工作流程再对纠纷当事人进行相应处置。
03
主动跨前
发挥警调对接优势
菊园司法所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原则,人民调解主动跨前,实时配合公安化解非警情类“110”纠纷,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得益于两所非警情类纠纷人民调解实时对接工作机制,强化了部门之间横向联动、纵向联通,发挥出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合力,以农民工与建筑承包公司之间的群体纠纷、工伤事故导致的意外伤亡赔偿纠纷等为代表的纠纷案件得到成功化解和处理。“警调实时对接”工作实施以来,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更专业化的处理,有效减轻了基层派出所的工作量,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社会认可度,也切实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优质、高效、贴心的公共服务。
04
总结反思
全面巩固工作成效
“警调实时对接”工作实施已有四年有余,作为一种工作机制,尚需在工作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一是要继续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业务能力高、反应速度快、群众反映好的队伍,牢固树立是群众“贴心人”的工作理念,勇担化解矛盾、宣传法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责使命;二是要继续提升服务效能,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公信力。
来源:区委政法委
编辑: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