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表扬!安亭这家组织榜上有名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印发通报,对2023年度工作突出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予以通报表扬。上海市共6家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上榜,其中,嘉定区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位列其中,一起来认识一下↓
“互联网+调解”加速度
近年来,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坚持“柔性调处”的工作原则,依托线上平台实现“云调解”,推进“互联网+调解”新模式,快速响应劳动争议,实现从申请到办结的全过程“零跑动”。
“现在钱拿到手了,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拿到工资的王先生激动地说。今年6月,王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调解中心很快帮他争取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原来,某人力资源公司因承接的仓储服务公司项目款被拖欠3个月,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发放员工工资,涉及员工21人,欠薪总额23万余元。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介入后,主动上门沟通协商,并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网上调解,组织双方当事人线上对话。最终,仓储服务公司同意先期支付20万项目款,人力资源公司也与员工达成协议,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调解中心拓宽调解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大幅提高争议在线办理效率,全程畅通维权之路,实现了调解“加速度”。
“调解+就业”有温度
为及时妥善处置劳动关系群体性隐患,调解中心坚持稳慎化解、服务为先的原则,成立了劳动关系群体性矛盾预警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将预警预判、劳动维权、“调解+就业”三大闭环服务发挥最大功能,快速有效化解矛盾。
分组调解 面对面答疑和签协议
不久前,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成功预防一起群体性解雇劳动纠纷。“厂要关了,这么多老员工不知道怎么安顿才好!”在日常排摸工作中,网格队员了解到某化工企业的土地和厂房即将被收购,涉及员工58人。调解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专案小组,统筹协调专职调解员、网格队员、就业服务人员共同介入处置调解,协调做好相关处置预案,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确保人员不聚集。
同时,为尽快解决因劳动争议而导致失业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调解中心安排就业服务人员,无缝对接开展“面对面”就业服务和后续失业金领取指导,为劳动者推荐工作岗位,开展现场求职登记,通过“调解+就业”的联动服务模式,缩短失业人员待业时间。
“园区+调解”新平台
“我们与园区建立了合作机制,在园区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站,安排调解员驻点值班,聘请专业顾问,及时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安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曹卞夏说。
由于安亭镇辖区内汽车产业链园区较多,劳动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更好地服务全区企业和员工,调解中心还将服务平台延伸至园区,创新“劳动预警排摸+劳动关系监管+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政策宣传”的“四合一”工作模式,不断提升为企业、从业人员调解劳动争议的服务水平和速度。
上海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作为市级工业园区,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32亿元,园区有企业221家,从业人员3.6万人。随着园区不断壮大,调解中心与园区建立定期走访联系制度,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形成收集梳理、协调解决、反馈跟踪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源头预防劳动关系矛盾的力度,加强劳动关系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同时,调解中心还定期开展“安嘉行动”,指导企业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22年,上海国际汽车城零部件配套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园区内37家企业获得“上海市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称号。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近年来,新业态蓬勃生长,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对标金牌调解组织的工作要求,将“问题处理在辖区、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供便民服务等措施,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安亭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281件,占全区受理总数的21.3%;其中调解成功3171件,为劳动者追回各类资金5688万余元;化解重大群体纠纷50件,涉及3078名劳动者、金额5157万元。
作者:通讯员徐晔
编辑:王雯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