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需要几步?这个社区给出答案→
最近,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引发市民广泛关注。电动自行车如何规范管理?在安亭镇嘉亭菁苑小区,“三驾马车”(居委、业委和物业)并驾齐驱,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整治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有效清运“僵尸车”的管理模式,一起来看↓
第一步:扭转乱停车观念,治理架空层
走进嘉亭菁苑小区,满眼都是绿色,仿佛置身公园。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的小区里,一共只有5幢单元楼,记者随机走进其中一幢看到,底楼的架空层干净整洁、敞亮舒适。
然而,五六年前的嘉亭菁苑小区并不如此。“以前,业主和租客图方便,会把电动自行车停在架空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小区业委会主任胡煜懋说,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居委、业委和物业下定决心要改变小区这种乱象。
经过“三驾马车”多次商议,在小区内贴出联合公告,要求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全部停到地下车库,同时在架空层入口处安装地桩,以物理隔离的方式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
“经过多年的管理,现在,业主们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停车习惯。今年,我们拆除地桩后架空层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环境。”胡煜懋表示。
如今,小区利用架空层空间,增设了快递柜、矿泉水柜等便民服务设施,还将部分架空层设计为儿童乐园和健身场所,居民下雨天也可以在楼下活动筋骨。
第二步:安装车库“三件套”,完善消防设施
要小区所有的非机动车停进地下车库,车库的硬件条件必然需要相应的提升。
“我们在每个车库安装了烟感、温感、喷淋、消防排烟系统,每个充电区域都安装了防火门。”南安社区居委筹建组负责人张会告诉记者,非机动车地下停车库共有烟感器95个、温感器8个。为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今年还新安装了10个摄像头,并安排人员负责查看公共视频,以便及时发现和排查地下车库的安全隐患。
同时,小区还引入第三方统一安装充电桩共5处,并在电梯里增设梯控设施,一旦检测到电动自行车上楼就会发出警报。
徐俊强是嘉亭菁苑小区的新住户,他说:“与之前住过的其他小区相比,这个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措施做得特别到位,每隔几天都能看到物业来楼道里检查有没有堆放杂物,住在这里我感觉到很放心!”
第三步:发放标签牌,定期清理僵尸车
“请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儿童车放在地下非机动车库的业主,至物业登记信息,每一辆被登记车辆可领取一张编号挂牌,并悬挂在所登记的车辆把手处。”看到物业在业主群里发的通知,居民沈恩源来到物业办公室,领取了一块标签牌,并挂在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上。
挂上了标签牌,就意味着这辆电动自行车仍在使用中。“我们会将无牌的‘僵尸车’放在指定区域,等候业主自行领回。如果一个月后仍无人来领取的,我们就会集中清理。”小区物业负责人王延武介绍说。
对于这样的“僵尸车”清理模式,居民沈恩源感到科学且便捷,“这样定期清理可以保障地下的停车空间,我们都比较放心、满意!”
“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一方面能有效避免电动自行车线路老化造成消防隐患;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清理出一定空间,让地下停车场保持整洁有序。”王延武表示。
作者:奚柔、魏明恺(通讯员)
编辑: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