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4家菜场完成升级改造!“烟火气”与“现代感”并存

日期:2024-12-05 浏览:

“升级改造3家标准化菜市场”是今年年初嘉定区委、区政府综合各方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制定的3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嘉定有南翔惠民静华集市、外冈岗新集贸市场、徐行嘉璞里市集、马陆戬浜集贸市场4家标准化菜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并同步做好区级验收,超额完成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市场”全年任务。

颜值提升、智慧赋能

“菜篮子”越拎越舒心

农残检测结果、近期主副食品价格变动……12月3日,记者走进马陆镇戬浜集贸市场看到,一块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种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实时市场供应动态。而在摊位上,商户使用智能秤时,菜品品名、单价、重量、总价等信息自动显示,让交易过程变得高效透明。

“和以前相比变化很大!现在走进来感觉环境很好,摊位一览无余,价格也一目了然。”市民徐小云说。

“现在市场内有空调开放,顾客待得久了、买得多了,对我们的生意有帮助。”商户宣传苗说,“通过智能秤商户端小程序,能够了解每日销售数据,方便我们精准调整进货策略。”

图片

据了解,戬浜集贸市场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全面改造升级,改造后共设28个摊位,包括平价菜摊、平价肉摊等,并配备独立智能化检测室。“我们还引入了先进的智能管理系统和电子秤等终端设备,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确保菜价的相对稳定,并实现商品价格公示、电子秤统一管理、交易数据可追溯,提升了市场运营的整体效能。”戬浜集贸市场场长王咏梅介绍,“我们的客流量相比改造之前增长了50%以上。”

不光是戬浜集贸市场,今年,南翔惠民静华集市、外冈岗新集贸市场、徐行嘉璞里市集相继完成改造升级。改造一新的集贸市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硬件设施更加完备,灯光照明更加明亮舒适,进入市场就感受到一股“暖意”,市场管理也更加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场的升级改造更注重与当地文化特色深度融合,有些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增强了城市的魅力。比如,南翔惠民静华集市的入口门头灯牌集聚各类嘉定本地风情元素,搭配乐高墙,更具互动体验性。室内整体设计以白色为主,配上彩色花砖以及暖色灯光和富有烟火气的标语,颇具韵味。

图片

品类增多、业态升级

开启多元化服务新篇章

鲜活生蚝、花螺、海瓜子......在惠民静华集市内,商户刘国明新开设的海鲜档口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我在这个市场做了七八年的肉铺生意,这几年市场发展越来越好,人流量也越来越大。”刘国明表示,此前他就注意到市场内海鲜摊位有发展空间,于是趁着这次市场改造升级,新开了一个海鲜档口。

“以前这里没有海鲜摊位,要跑到几公里外去买,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市民陈培德说,“市场在商品品种和便民服务方面进行了扩充,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选择。”

图片

除了新开的海鲜档口,近期,静华集贸市场还引入了羽绒服翻新定做店、羊绒衫定做店和羊肉馆,甚至新推出了炒菜加工服务,消费者在市场内选购新鲜食材,到相应服务档口支付一定的加工费,就能现烹现吃。

升级改造后的静华集市从传统农贸市场,转变为叠加超市、餐饮及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市场一楼有智慧菜场、惠民奥莱、中小型餐饮,并增设生活驿站、便民服务台、公共休憩等区域;二楼设有海鲜大排档及商务办公场所,同时结合夜经济专门打造了“繁花巷”商业夜市。

“改造前,市场的人流量为每天四五百人次,改造后工作日的人流量在3500人次左右,休息日为4000-4500人次,营业额增长了近6倍。”惠民静华集市场长钱珠萍表示,“改造前,市场内出租率50% ,现在已经满租了。”

多业态组合可以提高农贸市场客流量,是农贸市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老旧菜市场旧貌换新颜,不仅硬件设施迭代升级,让百姓买得更舒心、更放心、更开心,还立足属地居民实际需求,拓宽功能、丰富业态,将菜市场变成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场景。

图片

再比如,岗新集市经过翻新改造后,不仅有蔬菜、水产品等摊位,鲜花、精品水果以及便民服务修补、粮油保供、熟食等门店,还引进了瑞幸咖啡、小杨生煎、紫燕百味鸡等品牌来提升业态。徐行嘉璞里市集的改造除了提升硬件外,还引入达美乐、麦当劳、coco等知名餐饮品牌入驻,进一步提升环境和优化业态。

今年以来,嘉定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促进标准化菜市场品类更丰富、环境更优化、管理更先进,努力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这批菜市场的提档升级,嘉定区的居民不仅享受到了更加便捷、舒适的购物环境,还体验到了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这些改造后的菜市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烟火气”,还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和理念,成为了城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0.jpg

编辑: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