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汇龙潭 | 练祁城里状元府

日期:2025-04-30 浏览:

“练祁城里状元府,辟得文明自混茫。”这是嘉定六君子进士张云章的诗句。中学时代的我对王敬铭的认知,也是一片“混茫”的。从温宿路去城外的西大街,常常走的是人民街,蜿蜒的弹硌路似乎怎么也走不到尽头。沿街的老房大都一人多高,伸手就可以摸着屋檐上的瓦片。晾衣竹竿横空跨街,衣物上散发出阳光的味道,斑驳的板门里飘出的家常饭菜香最是诱人食欲。何曾想到,其中的一堵门墙,竟深锁着嘉定第一位状元的历史沉香。

嘉定三个状元若论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当推王敬铭。有些事,冥冥似有天意,父亲王畮考中进士一年后,46岁的王敬铭状元及第。那年,朝廷为贺康熙六十大寿特开“恩科”;那年夏天雷震嘉定金沙塔,坊间民谣传雷震金沙塔,今科出状元。果然应验,“胪唱毕,康熙谓近臣曰,王敬铭久直内廷,是朕亲教出来者,授修撰,赐宅一区。”史载:“王敬铭侍直十年,甚沐宠遇。”后,王畮去世,王敬铭回家奔丧,一年后因过于悲伤去世,终年54岁,令人唏嘘。

正文图片

王敬铭住宅(状元府)

史料记载,王敬铭住宅(状元府)北靠清镜塘、东依无名小河、南临练祁,三面环水,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五开间,七进深。青瓦盖顶、风火高墙、观音兜;梅花、螭首、福寿瓦当;石板天井、方砖铺地,好一座气势恢宏、江南民居形制完整的宅第。正厅的庭柱四根为楠木所制,故有“楠木厅”之名,堂名“百忍堂”,有斗拱、重椽、渔蓬翻轩、云山、雕花落地长窗。

几经易主 历经沧桑

清光绪初年,王敬铭住宅易主广东商人郑晴波后重建改称“世德堂”;1899年,廖寿丰创办清华书馆,赁此为校舍。近半个世纪,此间先后有200余户居民入住与迁出,极宽畅高爽的华屋被分割成了一个个狭小拥挤的单元,明亮变成了晦暗,舒适变成了压抑,很少有租客晓得,此地原是嘉定第一位状元的宅第。

由于常年失修,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在全民经商大潮的驱动下,沿梅园路一侧被大面积凿壁破墙,开设店铺,院内随意搭建、出租,杂乱不堪,外观和结构均遭严重破坏和损毁。有的租客甚至在堂里搭起烧煤的大灶头,从事外卖盒饭的营生,安全隐患着实堪忧。

2000年,王敬铭住宅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前后,有近30户居民陆续搬迁。动迁后这里常年空置关闭,建筑破损日益严重,墙壁倾倒、屋面塌陷、木构架腐朽,整体处于危房状态。不少关心地方人文历史的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深感痛惜,纷纷呼吁、提案,希望尽快修缮保护,恢复原貌,合理利用。

修旧如旧 重焕新生

2022年,王敬铭住宅(状元府)保护修缮工程纳入嘉定区政府财政专项预算,由嘉定镇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街道领导十分重视,除安排分管建设副主任具体负责该项目外,街道党工委书记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出其不仅仅是一处建筑,“嘉定的状元文化有许多价值有待我们深挖,要让更多的人在这里学到生活的哲学与历史的课程。”

正文图片

街道牵头诚邀嘉定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黄振渭担任工程技术顾问。黄振渭晓得,只凭热情与情怀远远不够,他首先提出了研究性修缮的理念,然而面对如此破旧残败的老屋,修缮的难度堪比博物馆修复古画古器具。除建筑本体破败不堪外,室内外地面基本都是当代混凝土浇筑,或水泥板瓷砖装潢铺贴,看不到原始地面铺装;原来的硬山式被改造成了悬山式,且都没有柱帖,完全失去了其传统民居建筑的风貌;楠木厅原有的东厢房完全坍毁……沉降、倾斜严重,局部严重损毁;用薄砖砌筑的空斗墙,面积和体量特别大,远远超出以往经历的类似工程,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难以预估的严重后果。

硬件的挑战还远远不止这些,在抬升梁柱施工过程中,几乎每根柱脚以及鼓墩上下,都发现有大量白蚁,木构件蛀蚀。东西两侧近墙处,多棵高大茂盛的水杉和香樟树根深入地下穿墙而过,造成墙体开裂、变形,甚至倒塌;生长至室内的树根日益粗壮,导致地面凸起,地基湿度偏高,木构件长期受潮腐蚀;高空繁茂的枝叶常年覆压横扫屋面,波及之处或脊倒墙塌,或屋瓦移位、瓦垄堵塞,木构架长期受潮而腐朽以致屋面塌陷。针对种种情况,施工方提出,必须搬移临近建筑物的四棵杉树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受到损害。街道立即安排专人与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系沟通,按照有关规定走程序,最终顺利完成了杉树的搬移工作,解决了安全隐患。

施工队伍整体素养的挑战接踵而来,泥工们大都缺乏修缮文保古建的经验,而状元府的施工则必须优先采用传统工艺。黄振渭本着“传承人一定要在工地上才能见真章”的理念,从零开始手把手现场教授屋面屋脊、脊饰、观音兜以及室内外各种铺地、粉饰要领、窗楣做法等技术。他针对沉降、倾斜严重以及局部严重损毁的特殊情况,根据丰富的实操经验和文物保护修缮原则,采取了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墙体的措施,对沉降、倾斜墙体和梁架进行一体纵向顶升、横向校正。

楠木厅大木作修缮,主要对糟朽的立柱柱脚进行墩接,对缺失的以及糟朽蛀蚀严重不能利用的桁条、立柱、梁枋、座斗、椽子等,全部予以补配更新。楠木厅的一些雕花构件,如圆雕荷叶墩、连机、梁垫、山雾云等,大多缺失、糟朽,尤其是3对凤穿牡丹纹花机,仅存一件虽尚保持基本完整但已完全糟朽。为此,黄振渭特地从江苏靖江请来省级非遗木雕老艺人,现场按遗存雕刻构件进行手工雕刻补配。

天井完整的原始模样,只能参照清理出的局部尚存的铺装做法予以修复,而各天井的铺装做法又各不相同:楠木厅前的天井是席纹铺装;楼房前的地面铺装分两部分——仪门内是方格形缸爿和小碎石相间铺装,仪门外的过道则居中局部复原菱形回纹铺装,其余为席纹铺装。由于第一进与第二进出现明显不在同一中轴线的现象,为了使地面铺装前后呼应,最大限度避免视觉差,黄振渭采用S形席纹过渡的奇思妙招巧妙地化解了前后门错位的视觉不适。

正文图片

此次修缮坚持以原材料、原工艺的理念,所有木架构、门窗等全部采购老木料按原形制重新制作,并与楠木厅等保持风格一致。项目部还大量搜集关于王敬铭及其住宅的史料,重点就其遗存信息、建筑风格、时代印记、史料文献、相关历史人物资料等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挖掘其特有的人文内涵。

从2023年11月初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到修缮工程结束,项目部技术团队不分寒暑每天忙碌在工地上,施工团队管理人员用图像和文字详细地记录下了保护修缮的全过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让老屋焕发了新颜。

老房子,尤其是文物保护建筑应该如何修缮,在创造新生价值与保存文化记忆的两难下,如何找到平衡?施工团队给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答案——2024年11月,工程验收专家组给出了罕有的91.6分的高分评价。2025年1月10日,嘉定镇街道举办了“王敬铭住宅保护修缮项目成果研讨会”,到会专家一致评价:“这是近年来上海地区文保修缮工程的一个精品案例。”施工团队表示,挖掘内涵、深入研究还有长路要走,他们试图让老宅重新拭亮并找回价值与生命,重现其历史文化的光芒,让后人透过状元府,看见过去的故事……

正文图片

作者: 王威尔
编辑: 顾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