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6米!安亭塔庙村吴晓彦登顶
今年7月6日,来自嘉定安亭的吴晓彦站在慕士塔格峰7546米的峰顶时,寒风正卷着细碎的雪沫掠过脸颊。她下意识地转了一圈,脚下是层峦叠嶂的雪山群,初升的太阳把雪顶染成金白色,像一场“白金盛宴”,“那一刻我心里就四个字,豁然开朗。”
她记得很清楚,耳边的风声几乎要吞噬一切声响,可脑海里却异常清晰,“以前语文书里写的‘雪山巍峨’,突然就都变成了眼前的实景。”拍摄登顶证明照时,她看着镜头里裹着厚重登山服的自己,突然觉得,一切都值了。
冰裂缝上的心跳:化冰期里的生死考验
慕士塔格峰地处新疆帕米尔高原,高7546米,峰顶缺氧、气候恶劣,登山人员还要面对复杂冰裂缝地形。从去年十二月份起,吴晓彦开始关注穆斯塔格峰的相关信息并开始登山训练,今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登山协会发布慕士塔格峰登顶报名信息,再次点燃了她的登山梦。此前,她所登顶的最高山峰为青海玉珠峰,高度为6178米,慕士塔格峰成为她的下一个攀登目标。
这次冲顶选在化冰期之前,本是按计划避开风险的时段,却意外撞上了冰裂缝的活跃期。“听说有其他队伍的队员掉进冰裂缝时,心里咯噔一下。” 吴晓彦坦言,雪山攀登里天气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今年的冰裂缝比往年更 “调皮”,有两处必经之地,仅靠几十公分宽的雪桥连接,桥的两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冰川裂缝,“像大地张开的嘴”。
第一次拉练时,5900米处的冰裂缝还有雪橇能过人,每次仅限一人通过。可下山后没多久,就传来雪桥融化的消息。“新疆登协的修路队赶在我们前面,用金属梯子和木板捆了座临时桥。” 站在桥边时,吴晓彦盯着脚下晃晃悠悠的木板,突然想起电视里看过的冰川纪录片,“原来现实里的冰裂缝这么近”。
她穿着带冰爪的踏雪板,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雪桥太窄,双脚平行放刚好能盖住桥面,走在中间时,木板突然往下沉了沉,还伴随着 “咯吱” 的声响。“当时背上的装备像块石头压着,手心全是汗。” 她看见前面的队友突然蹲在桥中间,肩膀微微发抖,“后来才知道,他低头时看见冰缝里的蓝色冰川,腿一下子软了”。
最终,先过桥的向导在对面拉紧安全绳,她扶着绳子一点点挪,“每一步都数着数,心里默念‘慢一点,再稳一点’。”踏上对岸雪坡的瞬间,她腿一软坐了下来,才发现雪粒已经钻进了手套,手冻得发麻。“那几十米的桥,走了像有一辈子那么长。” 可回头看时,她又觉得庆幸,桥的另一头,其他队的向导正伸手帮最后一名队员平衡身体,“雪山里的人,都是队友”。
七个月的磨砺:爬楼机到7000米的困意
吴晓彦是深圳颢首医疗联合创始人,从事医疗服务行业,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非常清楚。为了这一天,吴晓彦提前七个月就开始“自虐”。最磨人的是负重爬楼梯,她在家附近的健身房找了台爬楼机,背包里塞着二十几斤的哑铃片,一爬就是一小时。她住的地方海拔只有2到4米,而慕士塔格峰是7546米,“身体就像块海绵,得慢慢适应海拔的‘重量’”。
团队的“一拉、二拉”冰川拉练,成了她和身体较劲的战场。一拉时,她背着踏雪板往雪线运物资,雪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要把腿从雪里拔出来;二拉时在C1、C2营地各住一晚,把高山靴、高山睡袋、连体绒服这些物资都送了上去。拉练的意义在6900米的营地显现出来,她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而隔壁队的一名队员,登顶后连下山的力气都没有,最后被人用防潮垫裹着,捆着脚拖下去,下山检查后已经是肺水肿。“登顶只是一半,能平安回家才是终点。”她记得向导反复说这句话时,眼神里的严肃。
最险的是7000米处的困意,那时吴晓彦眼皮已经重得抬不起来,她拄着登山杖,感觉脚下的雪坡在晃,“向导在旁边喊着不能睡!’”她后来才知道,当时自己的哈欠打得此起彼伏。“那会儿我心里想着我为什么要没苦硬吃。”她掐了把自己的脸,跟着向导的脚印一步步挪,“每一步都在和缺氧的身体打架”。
幸运藏在准备里:背包里的鸡汤与大本营的等待
团队里藏着不少温暖的细节。在6200米的营地,向导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一口锅,原来是一锅鸡汤。那锅汤连锅带肉得有十几斤,“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背着爬上来的”,她喝着热汤,看着队友们冻得通红的鼻尖,突然觉得“再难的路,一起走就不苦了”。
还有那个在6200米下撤的队友。他是第二次来慕峰,去年在5600米因高反放弃,今年咬着牙爬到6200米,最终还是听了向导的劝。“我们登顶下山时,远远看见他在大本营挥手。”吴晓彦说,那一刻她突然明白,攀登不是非要站到顶峰,“他的坚持,和我站在这里一样了不起”。
山上的信号时有时没有,在6600米左右的一个雪坡上休息时,突然她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来自她的嬢嬢。嬢嬢在微信里说:“燕子,这么冷的天,我看着你心疼,早一点回来。”那一刻,来自亲人的温暖驱散了雪山的寒冷。
站在峰顶,吴晓彦举着的横幅上写着的“安亭塔庙村”几个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她是土生土长的嘉定安亭人,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她看来,嘉定人骨子里就有股攀登劲。
如今,吴晓彦心里已经有了新的念想。“慕峰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也是珠峰的入场券。”她告诉小嘉:“如果有机会,我想把‘嘉定安亭’和‘塔庙村’的名字,带到8848米的珠峰去。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家乡人骨子里有那股劲。”
从7546米到8848米,路还很长,但她的脚印已经印在了雪山上,等着她爬上更高的高度。
通讯员:刘一剑、魏明恺
编辑:褚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