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我家事·大“嘉”办丨施建华:服务点“动”起来,社区治理“活”起来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07-22 浏览:

编者按: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是新时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破题之钥”,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坚持党建引领,实行专项行动,是着力破解物业治理“老大难”问题的有力举措。4月底,全区召开了嘉定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推进会,下发了《嘉定区关于开展2025年度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拟通过建组织和建机制同推、党建引领和行业管理联手、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并重等举措,全方位加强党对小区治理的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善治的生动图景。6月27日起,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事·大‘嘉’办”系列报道,蹲点报道部分街镇、小区的经验做法。

在外冈新苑社区,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施建华,从东海舰队后勤处汽车大队的方向盘前,转战社区治理主战场。这位被居民亲切称为“施主任”的老兵,把业委会的“服务点”设在了楼栋下、广场上、居民家门口,拉近了干群间心与心的距离,在社区舞台上写下了共治共生的温暖篇章。

“办公桌”变“身边站”

服务主动送上门

2012年刚加入业委会,施建华便敏锐察觉传统“坐等上门”的模式如同隔心墙。“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将心比心、办实办好。”他带着军人的雷厉风行与党员的赤诚,创新推行流动服务机制,带领成员走出办公室,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把“办公桌”变成了“身边站”。

维修.jpg

凉亭里,他耐心倾听老人诉说楼道灯不亮的烦恼;健身区旁,他认真记录家长对儿童设施的建议;垃圾桶边,他仔细收集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困惑。一本民情笔记,一双勤快的脚,服务的主动延伸,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在眼前。

从“听声”到“解题”

信任在实干中凝聚

“日常小事,就是民生大事。”这是施建华的行动信条。在身边服务点的实践中,他带领团队把听民声变成解民忧,将收集到的诉求清单及时转化为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清单,推动问题落地见效。

当居民反映楼道台阶磨损,他们迅速联动物业实地勘查,推动三个楼道加装便民斜坡,特殊群体出行从此告别磕磕绊绊;面对飞线充电、高空抛物隐患,他们化身安全卫士穿梭巡查,用耐心劝导化解风险;为调解邻里纠纷,他带领银发智囊团以拉家常的温情方式巧妙化解矛盾,力促“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台风.jpg

2024年台风“贝碧嘉”肆虐时,施建华的军人本色喷薄而出。“我是党员,也是老兵,我不上谁上?”在他感召下,平安巡逻队的“老大人”们无畏冲锋:搬离松动的围栏、疏通堵塞的管网、协助转移阳台杂物,甚至在隔离带倒塌前惊险拦停车辆。居民一句“有施主任在,再大的风雨都安心!”,道出了最深的信赖。

从“独行”到“众行”

治理在参与中激活

“治理非一人之功,需众人拾柴。”施建华将身边的服务点作为平台,巧妙将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让“要我治理”变成“我要治理”。

他吸纳居民加入平安巡逻队,共筑安全防线;携手银发智囊团参与社区微更新,用废弃轮胎打造实用美观的“口袋草药园”,既解决乱停车又添风景;在建设心连新中医园地时,发动居民献计献策,让公共空间兼具功能与人文温度。

草药种植.jpg

如今的外冈新苑,从楼道堆物劝导到飞线整治,从高空抛物监督到绿化认养,处处可见居民自发参与的身影,“发现—解决—监督”的自治链条已然形成。老施身边的服务点,真正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从东海舰队的青春岁月到社区治理的广阔天地,施建华用四十载坚守诠释着“群众无小事,事事皆人心”。他用身边流动的服务点,搬走了隔阂,搬来了民心,更搬动了社区自治的磅礴力量。面对“何时退场”的关切,他话语铿锵:“只要社区需要,我永不退场!”这朴素誓言背后,是一位老党员、老军人永不褪色的初心,更是嘉定基层治理中靠谱担当的生动样本。在他的感召下,更多社区力量正汇聚而来,共同描绘着社区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

893a52f6cb7044308783ed7e40aca20d.jpeg

通讯员:张斯琦、龚怡宇

编辑:袁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