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120余座时钟,藏着两地时光密码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07-28 浏览:

入伏的骄阳挡不住南宁市民的观展热情。近日,来自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120余件钟表展品跨越沪邕两地1300公里亮相南宁市科技馆与市民见面,展览以“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为主题,架起了嘉定与南宁两地文化沟通和科普交流的桥梁。

图片

“展品的选择上,我们以科技、文化、艺术三个维度为线索,精选18世纪到20世纪富有代表性的古钟,例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黄铜摆钟、瑞典新娘钟、苏联飞机专用钟等,体现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科技的多样性。”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馆长王燕表示,近年来,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一直策划以多元形式的展览推动馆内展品“走出去”,寻求跨地域、跨文化交流契机。

“计时的精度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提高,钟表的造型又随着文化发展而变化。通过展品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科技发展路线和审美变化历史。”观展市民成先生说。

图片

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创始人李大来表示,跨地域交流展览能够进一步提升本馆藏品的价值,南宁市民通过参观展览,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计时工具的差异,对应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上海的钟表工业精密性源于港口贸易对时间精度的需求,南宁的多元计时传统则根植于多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此次展览的讲解员叶慧勇介绍,“广西壮族民歌里唱‘日头落岭月出山,八月的稻田黄又黄唻’,这次展品中的‘滚球时钟’‘垂直日晷’就很具象地体现了对天文、农业的朴素的时间观念。我们会将这句民谣歌词加入到展品介绍中。”

图片

展览现场还布置了留声机、刻录机等老物件,供观众互动打卡。“跨地域交流不是简单的搬运展品,而是通过展品进行对话,让两地文化产生交流。”南宁市科技馆馆长蒙科祺表示。

近年来,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陆续打造了浦东机场、上海交大等地的特色钟表展,以展览为媒,不断推动科普教育与文化交流。

bb24b37bf2fb47d6951b12c733f49697.jpeg

通讯员:魏明恺

编辑:褚嘉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