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无人机“排兵布阵”,全力备战台风天气供电保障
随着第8号台风“竹节草”逐步逼近长三角,申城将迎来一轮新的风雨过程。为最大程度保障台风期间供电安全,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近日启用配网自适应无人机,对重点区域电力线路展开预防性巡检。
记者在嘉定工业区绿意路附近看到,空中不时有乌云翻滚,细雨断断续续落下,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操控着一架搭载高精度相机与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对周边电网巡检。
只见无人机缓缓升空,盘旋于电杆上空,随后自动转动角度,对绝缘子、导线、金具等部位多角度拍摄。一旁的操作人员则通过遥控设备实时监控飞行状态与图像采集情况。
“只需要一键启动,它便可以自主飞往预设杆塔,自动识别目标后进行拍照,再沿导线前行,识别下一个杆塔并继续采集。”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运检部线缆一班工作人员卞辰耀告诉记者,这套自适应巡检系统去年4月底开始投入使用,“我们结合往年台风期间易发故障点位,制定出专属飞行路线,真正实现了‘精准识别、智能巡航’。”
与传统依赖人工操控飞行的方式不同,这一代无人机通过内置AI算法和厘米级RTK卫星定位系统,显著提升了定位精度和飞行稳定性。巡检过程中,系统可根据电杆导线走向自动调整飞行轨迹,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安全性。据介绍,目前单基杆塔巡检时间已从过去的2分钟缩短至1分30秒,效率提升25%。
除了速度的提升,智能识别能力也是此次升级的一大亮点。据了解,这款无人机搭载了红外热成像、可见光变焦相机和AI图像识别系统,能自动识别电杆、导线、绝缘子、熔丝及周边环境,对鸟巢、树障等典型场景作出精确判断。
“台风来之前,我们会重点排查树障问题。无人机能识别潜在遮挡线路的高大树木,我们会安排施工队伍进行提前修剪,降低跳闸风险。”卞辰耀说。
事实上,10千伏配电线路环境复杂,金具老化、树木遮挡、鸟巢堆积等问题往往藏于细节之中,以往,飞手不仅需要较高技术水平,还要时刻关注飞行安全和设备识别精度。而此次升级后的无人机搭载“智能大脑”,可以脱离人为操作,自动识别杆塔位置,规划航线,识别异常缺陷并上传至缺陷识别平台。经后台自动分析处理后,系统会生成缺陷报告,为后续消缺处理提供直观、清晰的依据。
“比如电杆上的一个绝缘子是否老化、有没有树枝遗落,系统都能自动判断。”卞辰耀介绍,智能识别缺陷的准确率已超过85%,误检率低于1.5%,大大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复核压力,“我们可以把更多人力投入到真正需要消缺的地方。”
目前,嘉定区已全面推广该套配网自适应巡检系统。“夏季电网往往面临台风和高温的考验,通过预判性巡检能及早发现问题,显著降低大风、暴雨期间的线路跳闸率,确保居民、企业在极端天气下的用电稳定。”卞辰耀补充道。
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表示,接下来将持续优化无人机作业流程,不断完善隐患数据库和飞行任务参数库,为下一阶段极端天气下的电网运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撰稿:秦建
摄像:张晓冬
编辑: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