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能换积分?这家邻里中心探索居民参与志愿新模式
近日,安亭镇黄渡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居民参与志愿活动可累计积分,用于兑换课程、商铺优惠券或商品。
10月14日,记者在中心三楼的宝宝屋看到,两名志愿者宝妈正带着孩子们玩耍。志愿服务结束后,她们拿出手机,熟练地扫了一下墙上的二维码,几秒钟后,10个志愿积分到账。
“积分可以换课程,还能换包子和汉堡。”居民志愿者张俊飒笑着说,“我平时主要在家带孩子,在这儿当志愿者不仅能帮到别人,还能用积分给孩子换机器人编程课,一举两得。”
据介绍,邻里中心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实行“一小时志愿服务=10个积分”的规则。居民参与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后可以累计相应数量的积分,凭借积分即可兑换中心内的美术、书法、舞蹈、无人机编程等课程,也能到楼下的商铺兑换商品或优惠券。
“我们的志愿服务涵盖一至四楼,包括宝宝屋、阅览区和商业区等。”黄渡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负责人薛彭飞介绍,积分制推出以来,吸引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其中不少是年轻的宝妈群体,“这不仅提升了居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增强中心的服务能级和凝聚力。”
“平时带孩子在楼上活动,做完志愿还能去楼下换点东西、上上课,挺方便的。我也会推荐给朋友们一起参加。”居民志愿者姚菊香说。
这套制度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也让楼下的商圈焕发新活力。老盛昌春塔路店店长沈家兵告诉记者:“志愿者在我们忙的时候帮忙疏导人流,获得的志愿积分可以兑换店里的肉包,居民也更愿意来店消费,对门店经营也是好事。”
从居民到商户,从志愿服务到社区治理,一套积分机制让社区运行更加有序、互动更有温度。“志愿服务不再只是‘义务劳动’,而成为一种‘参与式生活’。”薛彭飞表示,中心还计划与汽车博物馆等安亭文旅场所等建立合作,让志愿积分能兑换更多类型的体验与服务,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我们希望通过积分机制,让更多人真正融入进来,让邻里中心成为大家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家园。”
据了解,作为志愿新模式的首个试点,黄渡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积分制试行一个月以来,已吸引十余名居民报名参与,不仅激发了社区志愿服务热情,也带动了商圈活力,成为社区共建共治的新尝试。接下来,全区其他邻里中心也将根据自身建设情况展开试点与探索。
作者: 秦建、张晓冬
编辑: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