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哪些学校走在嘉定教育改革前列
嘉定区第二中学
◆ 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定位,承担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和市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项目研究,规划基于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的HEMTS课程,推进市科学高中建设步伐。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实施“青蓝计划”、“地平线计划”,启动“阿基米德计划”,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式的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扬“科技与人文并举”办学特色,科技创新工作在全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高质量完成高二走班选课,以《高中学生生涯规划与生涯指导系列研究》和“亦师亦友导师制”为切入口,初步形成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构建“学在交附嘉分”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发展力。2015年高考再创佳绩,一本率高达84.5%,历史、物理、化学、语文高考进入市前十名,144名学生参加高考,有28名学生进入复旦、交大等知名高校。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名列上海市前列。
迎园中学
◆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开发基于无线电的STEM课程,数学学科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学App课程开发项目”,构建阅读、写作、演讲“金三角”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绿色评价体系,分析路径、代价以及影响学业水平提高的相关因素,引导教师与家长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
◆ 探索特色化办学,成为第二轮市新优质项目学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实施“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和“磁性课程建设”工程。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开展基于绿色指标的课堂转型显性化研究、构建“三会一有”、“磁性”课程体系等,助推师生成长、成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
普通小学
◆ 传承“百年普通”办学传统,提出“第一普小”行动目标,以每一个普小的孩子为核心源,围绕学生学习基础素养,建设“快乐课程,引领学生快乐成长”新图谱。全年段、全学科推进“慧雅”阅读项目,借助“豆朋网”,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发展“游泳”“乒乓”“橡筋操”等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开发幸福课程,激发班主任“内力”生长,创新线上线下家长沙龙,取得良好成效。
马陆小学
◆ 建设三个磁场,慧聚教育之力。管理磁场有力度,建立管理自信,改革组织结构、创新校本培训、改进课程实施、优化师生评价、鼓励多元发展;文化磁场有气度,形成发展自觉,建立发展议事会,增强主人翁意识;工作磁场有温度,驱动发展自主,开通绿色培训通道,试推带薪休假,开展WE家行动,每一位师生成为快乐的涟漪人。
安亭幼儿园
◆ 创建“三品四气”文化,成立“首席教师导师团”,通过学科首席打造计划、实习组长培养计划、潜力骨干升格计划、新教师青苹果计划、成熟教师长板展示计划等分层梯队建设,打造“正气、和气、底气、雅气”教师群体。积极开发生命教育特色课程,以“日巡制、飞督制”等精细课程管理,创新生命教育活动样式与丰富活动内涵,提升办学品质。
新成幼儿园
◆ 对接教育综合改革,立足实际梳理出9个改革项目,形成以“小主人”课程为统领的项目链,依托保教融合、家长助力、递进式合作研究,助力“小主人”课程发展,培养具有“自信、自立、自律”小主人,成功获评市家庭教育指导“特色校”,市保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桥成人学校
◆ 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教师及办学干部队伍服务能力;落实好村居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建设,推行星级数字化学习教室创建,培育优秀学习型团队;注重项目实验和课题研究,实施“乐学新江桥梦圆北虹桥”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梅源讲坛”宣教活动、“江桥终身学习论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等品牌项目,获区级以上奖项20个,终身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
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 注重文化建设,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张弛结合,有效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涵养校外品质,推动内涵发展。科技、艺术、群少三个业务部门不断融入新理念,丰富新内容、创新工作局面。2015年,完成8项高规格、高品质、高强度的综合性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任务,社会效应不断提升,文化驱动成效明显。
附1: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创建校”名单
附2:嘉定区“学校文化建设品牌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