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嘉定外来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区统计部门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嘉定外来常住人口总数为90.79万人,同比减少0.7%。这是多年来嘉定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去年12月中旬举行的十届市委十次全会上明确,上海要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近些年来,嘉定人口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来沪人员总数已远 超户籍人口。来沪人员快速增长给嘉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城市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公共服务承载力面临巨大挑战、社会治理任务艰巨等一系列问 题,同样不可避免地显现。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是上海、也是嘉定不可回避的课题。
社会治理:从源头入手
社会治理脚步的加快,为嘉定人口调控从源头上添了一臂之力。
在嘉定工业区,每天都在上演着6万多名企业员工朝九晚五的“潮汐现象”。这里没有可供租住的房子吗?嘉定工业区人口办工作人员坦言,有是有,但多被群租户占 据,不但不能解决周边企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反倒聚集了大量社会闲杂人员,为黑诊所、黑网吧等提供了发展空间,进而对治安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难题怎么破?嘉定工业区从问题源头——房子入手。去年6月,嘉定工业区在园区与入驻企业之间搭建起“G2B”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政府网络平台安排房 东和求租者见面。不久前,玲珑湾小区的一名房东通过平台将房子租给了“盈达空调”的一名员工。她告诉嘉定报记者,群租看似能多收租金,但租客来源复杂,对 出租屋造成损坏不说,还带来安全隐患,蛮横拖欠租金的事件也时常发生,“现在政府牵线,房子租出去放心多了!”这份放心来源于“G2B”的准入门槛:相关 部门会对求租者身份进行严格审核。
在嘉定,市民更为熟悉的是“青客模式”:在政府支持下,青客公司在对房源、租客进行审核的基础上,提供价廉物美的租房服务,逐渐挤掉群租空间,如今这一模式 已经在多个街镇落地。在农村,同样涌现出多个“以房管人”的创新做法。比如在徐行镇安新村,将村民福利分配同房屋出租挂钩,对村民出租房进行星级评定,出 现群租等情况就摘星。
此外,嘉定在违法建筑拆除上不断加力。区拆违办工作人员告诉嘉定报记者,群租现象只是违法建筑带来的不利因素之一,更突出的情况是,一些小老板私搭违建厂房导致众多低端产业工人集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说,更为社会治安乱象埋下伏笔。
整治前的南翔镇新裕村遍布着违法搭建的小作坊。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向嘉定报记者坦言,大量导入人口集聚,衍生出群租现象和消防隐患,对治安环境造成了不良影 响。过去拆违,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走程序”上,近年来嘉定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以新裕村为例,根据村规民约逐一约谈企业负责人,与租户协商清退、搬迁事 宜,“清退一片,拆除一片”。随着违法建筑被逐渐拆除,聚集在此的大量人员只能撤离。去年,嘉定拆除存量违法建筑160万平方米,拆除新增违法建筑4.6 万平方米。
产业转型:优化人口结构
南翔镇新裕村花了整整8个月时间拆除了26.3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
2015年,嘉定共有229家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腾出2069亩土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些企业曾经作出过贡献。如今,它们全身而退,为嘉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空间。
在嘉定,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口调控形成了良性互动之势。以外冈镇的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为例,这家曾经年产数万吨大型电解铜的企业,这些年始终面临产能过剩的 困境,利润一跌再跌。近10年来,全国精炼铜产能从2005年的200余万吨,猛增到2015年的1000余万吨。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却是产能利用率不 足七成的现实窘境。
区相关部门摸底调查后发现,从已掌握的来沪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80%。由于多数来沪人员学历水平较低,谋生技能单一,就业方向往往 集中于加工制造业、低端生活性服务业,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十分匮乏。从产业转型全市率先、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等奋斗目标来看,新兴产业对劳动者技能和 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来沪人员现有的能力、素质较难支撑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直接制约了嘉定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对嘉定来说,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和 素质,已是不可回避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业调整对人口规模的“挤出”效应非常明显。
一方面调整存量,另一方面严控增量。嘉定从人均工业产值、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开展企业准入评估,严禁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行业。去年1—11月,全区准入新用地项目15个,同比下降38%,租赁厂房新设立生产型企业准入242个,同比下降24%。
工业领域之外,一场发生在农业领域的变革同样值得关注。2014年秋天,嘉定推行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目前全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已经达到171户,经营面积超 过2.3万亩,占全区水稻最低保有量的35.9%。“以前100亩土地需要20对夫妻经营,现在一对夫妻就能搞定。”徐行镇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嘉定报 记者,“家庭农场的出现,既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又消除了田间窝棚带来的安全隐患。”
对不甘沦为“人口洼地”的嘉定来说,“以业调人”将成为重要的市场化手段。未来,嘉定将在园区二次开发、专业市场转型调整、区属国有集体企业出租房产整治等诸多方面多管齐下,真正体现产业升级对人口的优化效应。
公共服务:关键摸清底数
瑞金医院北院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嘉定医疗供需矛盾
随着近些年大量外来人口的导入,嘉定部分区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吃紧。
在江桥镇,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安置方面,各校极力挖潜。江桥小学、封浜小学各扩1个班,所有小学增加了一年级班额数,最多的班级人数达到50人。在此情况 下,去年江桥镇妥善安置一年级新生共1494人,其中来沪务工随迁子女为955人。“来沪人员不断增加,使得多数学校的专用教室已挪用为上课教室,各校班 额已达到甚至超出教育部门的规定限度。”江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嘉定报记者从区教育部门获悉,全区现有教育机构182所,其中民办教育机构为47所。在义务教育阶段,去年全区共有5664名随迁子女不符合入学条件,总入学数比前年减少近千人。
“让 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政府应该担负的责任,只有摸清来沪人员的实有人数,才能实现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元旦 起,《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持证人将在居住地或工作地享受更多的权益和服务,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卫生等。
为了摸清人口底数,公安嘉定分局人口办将数据录入工作深入基层,利用社区综合协管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展开“点勤”式采集,形成一张覆盖全区的人口信息网络。
在安亭镇联群村,社区综合协管员毛丽清每天晚上带着信息登记表在村里走家串户。“家里有人吗?打扰一下!”前段时间,毛丽清听说2个来自安徽的年轻人搬走 了,她赶紧上门核对信息,确认对方已经离开。这样消无声息地“失踪”不是第一次了,毛丽清已经习以为常,“大部分人因为不符合规定无法办理居住证或因小孩 不符合入学条件,才自行离开的。”
联群村面积达2.7平方公里,由12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动迁安置小区组成,常住在村里的户籍人口仅800人左右,而租住于此的来沪人员超过9000人,村里几乎95%的家庭都将房屋租了出去。
像毛丽清这样的社区综合协管员全区共有1376名,他们不仅登记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信息,还是安全隐患的抄报员。
“及时和真实的人口信息经过大数据分析后,将对公共配套设施的布点以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公安嘉定分局人口办主任戴芬芬说,“从数据上看,去年来沪人员学历结构有所优化,高中以上学历增加了1.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