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快来看看是啥
日前第六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古琴制作(传统手工技艺)、嘉定捏作(传统手工技艺)。嘉定目前共有非遗项目23个(点击查看),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7个,区级项目12个(包括今日介绍的两项)。
国家级项目:4个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嘉定竹人以刀为工具,以竹子为载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作品有淡淡的书卷气和金石味,风雅绝俗。嘉定竹刻的样式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插屏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
徐行草编
徐行草编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徐行先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且饮誉中外。草编制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
上海道教音乐
嘉定道教音乐作为上海道教音乐的分支,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其影响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道教音乐是一种宝贵的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对了解当地农村文化和生活习性以及社会发展的轨迹具有重要作用。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是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南翔小笼每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每只加馅3钱,折褶14个以上,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解放后南翔小笼馒头打入国际市场,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开设南翔小笼馒头店,从此走出国门,南翔小笼馒头闻名中外。
市级项目:7个
马陆篾竹编织工艺
马陆篾竹编织制作工艺是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马陆篾竹编织品种除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外,还有具有工艺价值的花篮、摆设、玩具等百余种。由于马陆竹编工艺精湛,式样美观,图案造型富有民族特色,一度远销埃及、捷克、意大利、瑞典等国。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江南丝竹音乐是民间音乐爱好者自愿结集的乐队,演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音乐。江南丝竹盛行于苏南、浙西一带,而嘉定地区的江南丝竹以其自身的特色成为本地区的重要乐种之一。
郁金香酒酿造工艺
郁金香酒酿造工艺是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郁金香酒是嘉定名特产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郁金香酒原为民间私酿,酒质清香沉郁、醇厚甘甜,具有润气开胃、补肾强身、舒筋活血的功效。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郁金香酒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金质奖。
安亭药斑布印染工艺
安亭药斑布为是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安亭药斑布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创始者为安亭归氏人士,因此又称“归氏药斑布”,是当时安亭最盛名远扬的纺织产品。药灰是药斑布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辅料,具有附着力强、干时不易脱落、清洗方便等特点。药斑布图案鲜艳亮丽,具有防蛀、防霉等功效,长期储存不褪色、不霉变。
小青龙舞龙会
小青龙舞龙会是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嘉定人民为了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元宵节期间兴起赛龙舟的活动,小青龙舞龙会便是由“东门之小青龙”改良而来。舞龙时间以夜晚为主,街巷张灯结彩,龙灯游街穿巷,敲锣打鼓,颇具年味。
江桥白切羊肉工加工技艺
江桥白切羊肉加工技艺是上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江桥羊肉传人朱家烹饪的羊肉口味独特,因地处江桥,久而久之称为“江桥羊肉”。江桥羊肉第四代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经反复推敲,发展了炒、烤、煎、煲、汤,在众多的羊肉中独领风骚,名响四方。
鸿怡泰精茶手工制作技艺
鸿怡泰精茶手工制作技艺是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鸿怡泰精茶手工制作技艺起源于南宋,是目前沪上仅存的茶叶加工手工艺技能遗产瑰宝。鸿怡泰精茶手工制作技艺适合制作中国传统的各类花茶精茶,从其取香功能来分,可以分为桂香精茶、玫瑰精茶、菊香精茶、薄荷精茶、茉莉精茶等;也可以各种植物花香混搭;使用这一技艺,还可以制作浓香型茶。
区级项目:10个
嘉定锡剧
嘉定锡剧是嘉定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嘉定锡剧唱腔高亢、嘹亮,发声浑厚、遒劲,抒情流畅、圆润。嘉定锡剧除唱腔颇具特色外,兼以做功见长,吸收了中国京剧、昆剧中的武打动作,尤为精彩。
石担石锁
石担石锁是嘉定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石担石锁本是民间用于强身健体的器械,后来发展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石担活动花式很多,有头花、肩花、腰花等。石锁是一长方形石块,凿有一个把手,以便举、接、掷、抓。最初只流传于南翔的窑村,如今石担石锁的训练者已经覆盖了全镇,经常在镇运动会及各类区级大型活动上表演。
茶担舞
茶担舞是嘉定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嘉定作为江南水乡,民间常用彩船迎娶新娘,彩船抵达女家和返回男家水桥边,船上搭起跳板,茶担就手托茶盘在跳板上边走边跳舞,向新人和宾客献上茶水点心,并接引新人上岸。茶担舞就由茶担创造发展而形成。
荷花灯舞
荷花灯舞是嘉定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荷花灯舞是一种道教职业者在祭典仪式上将唱、吟、表、舞融于一体的祭祀性法事舞蹈,作为信仰宗教者对“神灵”的尊崇和颂扬。荷花灯舞反映了这一段历史,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认识,有其独特的作用。
徐行风筝
徐行风筝是嘉定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徐行风筝是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历代从事扎制风筝的艺人都是来自民间的平民百姓,作品将浓郁的乡土风情、流动的生活气息、柔美的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黄渡沪书
黄渡沪书是嘉定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黄渡沪书是用当地人们喜爱和熟悉的地方语言创作和演讲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作为一项民间曲艺,在上海郊区流传甚广,尤其是在黄渡地区。黄渡沪书的创作和演讲在黄渡源远流长,有着良好传统和坚实基础,群众参与面广,普及率非常高。
嘉定传统龙舟赛会
嘉定传统龙舟赛会是嘉定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嘉定传统龙舟赛会始于明代,嘉定的地理环境、河道的特殊状况等因素,形成了嘉定龙舟具有独特型态和制造技艺、独特的赛会方式和独特的竞技特点。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声势场面甚为壮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嘉定盆景盆树技艺
嘉定盆景(盆树)技艺是嘉定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嘉定盆景侧重于盆树栽培,以模仿著名画家的画意而闻名,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以盆树为主要栽培对象,通过剪扎纠型等手段,缀以小石、小巧模型,将山水美景浓缩于盆景,通过盆景展现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嘉定传统游戏
嘉定传统游戏是嘉定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嘉定传统游戏起源很早,种类曾有近百种,如滚铁圈、弹珠子、弹弓、跳房子、打棱角等。人们通过这些游戏,动手动脑,互结友谊,对于促进身体平衡,手、眼、心、法、步的协调都有积极帮助作用。
徐行蒸糕技艺
徐行蒸糕技艺是嘉定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古时当地衙门为讨好皇上,把各乡镇最好的民间食品集中展示。最后选中做成圆形状的最富有吉祥如意的米粉糕,呈上朝廷。皇帝一尝到如此香甜可口、韧劲十足又不沾牙不伤舌的好食品,顿时欢心大开,下旨作为过年的贡品,每年春节前进贡。自此以后,蒸糕在民间大为流传,一直流传于当代。
来源:区文广局 编辑:阮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