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投票啦】奉献“小我”的瞿大我

日期:2016-10-26 浏览:
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总会报刊社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最美红十字志愿者”评选活动。各地各级红十字会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9da109712b2a4fdf8011829445e2dcd6.jpg

截至6月底,红十字总会报刊社共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来稿100余篇。经筛选,共刊发了52位参选志愿者的事迹。

日前,经“最美红十字志愿者”评委会评审,共选出25位志愿者参与投票,最终按得票多少评选出10名“最美红十字志愿者”。


请为嘉定红十字会志愿者投上宝贵的一票

↓↓↓



嘉定区红十字会志愿者8:瞿大我

投票时间:10月19日—10月31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投票!



cb49e06409da49de95395aa571a46e39.jpg

瞿大我在一次遗体捐献纪念日活动中介绍自己创作的《生命之歌》

年过花甲的上海市民瞿大我不仅是登记在册的遗体捐献志愿者,还是嘉定区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者联谊会(又称“春蚕之家”联谊会)副会长。

10年前,瞿大我的岳父立下遗嘱,要求子女将来落实其捐献遗体的意愿,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瞿大我和妻子在老人的感召下,双双登记加入了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并积极参与“春蚕之家”联谊会的筹建工作。


“六十岁学吹打”


2009年5月27日,“春蚕之家”联谊会成立。当时,瞿大我刚从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退休,承担起了联谊会的日常工作。工作中遇到无数次的真情感动,让瞿大我平生第一次产生了创作歌词的冲动,“音乐有很强的感染力、震撼力,音乐更能表现内涵丰富、感人肺腑的遗体捐献事业”。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瞿大我自嘲是“六十岁学吹打”。平生第一次创作歌词,他像小学生一样,一边翻阅启蒙读本《怎样写歌词》,一边向他的老朋友、作曲家易凤林请教求谱。半年后,瞿大我61岁生日前夕,“春蚕之家”联谊会会歌《奉献让我们快乐》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录音棚录制成功。时任上海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马强听过样带后深受感动,将歌名改为《生命之歌》,把此歌定为上海市红十字会冠名歌曲。2010年11月1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到嘉定视察红十字会工作,瞿大我在会上唱了这首歌 ,得到大家一致赞扬。

这首被众多新闻媒体称为“全国第一首为遗体捐献者而唱”的歌,在上海市、嘉定区红会活动中广泛传唱,被上海市遗体捐献者纪念馆作为背景音乐,各遗体接受站举行告别仪式时用其取代哀乐播放。

2015年,66岁的瞿大我和易凤林再度合作,创作了上海第一首红十字青少年之歌——《红十字精神伴我成长》,上海市红十字会和市教委向他们颁发了“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特别支持奖”。



“咱们是一家人”

“春蚕之家”联谊会会员陈秀菊的独生子龚晓敏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被查出患有淋巴癌。被医生通告儿子仅剩半年生命时,陈秀菊夫妇肝肠寸断。

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龚晓敏表示想把遗体捐献出来。陈秀菊夫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流泪同意了儿子的想法,最终一家三口同时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在家人和社会的关心下,龚晓敏奇迹般地多活了5年。

龚晓敏实现遗体捐献后,陈秀菊终日以泪洗面,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身体每况愈下。绝望中,她写信给瞿大我夫妇请求帮助。

瞿大我夫妇来到了陈秀菊身边。他们想方设法劝慰陈秀菊尽快走出伤痛,还经常到她家串门,安排她每周参加文艺宣传队的活动。

“瞿大哥和嫂子不管多忙,总是在我感觉无助的时候帮助我,几年来一直如此。” 说起瞿大我夫妇,陈秀菊充满感激,“要是没有他俩,今天的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每当有接受他们帮助的人表示感谢时,瞿大我都会乐呵呵地说一句:“咱们是一家人。”

近年来,瞿大我夫妇应家属要求,经常不分昼夜赶赴现场协助联系落实遗体捐献事宜,帮助家属办理后事、赶写悼词、举行告别仪式。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在嘉定区累计帮助近200人登记加入了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

2009年以来,瞿大我还担任《春蚕之家》和《嘉定红十字报》的执行主编,负责编印了33期报纸(其中包含约25万字、600余篇报道、500余张照片);整理了区红会20多年的文书档案,参与了《嘉定红十字历史编年实录》的编撰出版;为红十字会200多次会议(活动)拍摄照片几万张;参与红十字运动研究,撰写了多篇文章,作了多次研讨发言;参与组建了全市首支红十字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担任队长,作了近百场宣传演出;参与了区红十字宣讲团的筹建工作,开展宣讲活动660余场……

瞿大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两句话:“我将坚守自己的信念,在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之路当一名铺路者,为之填坑夯基;在红十字宣传阵地上当一名宣传员,为之摇旗呐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