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教育系统2017年党政干部大会│深度了解2016年嘉定教育工作

日期:2017-01-18 浏览:


2017年1月16日,嘉定区教育系统党政干部大会在嘉定一中举行。大会认真总结2016年嘉定教育工作情况,全面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疁城实验学校等10家单位被评为2016年度嘉定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集体,嘉定一中等10家单位被授予“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称号。副区长王浩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教育局党政班子和处级领导、各街镇教委常务副主任,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直属单位党政正、副职,教育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导读
80f90fdcfe40449590e0b226fc8f28ba.jpg

王浩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嘉定教育在2016年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嘉定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他指出,嘉定区域战略定位、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盼,都对嘉定教育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2017年是教育综合改革抓落实、抓推进的关键之年,嘉定教育要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切实增强全面提升教育品质的使命感,抓住改革重点,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系统性和持续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要进一步加大高频率、高水平的日常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的精准性和通达性,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分类教育管理服务的精准度,进一步注重教育信息技术革新、应用放大力度,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注重辐射、推广和迁移。他希望全体教育系统党政干部把握底线、守住纪律、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努力推动嘉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大效益、更加公平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区委提出让“好学校就在市民家门口”的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ca9d0a32f9d941019e514e115d29b39f.jpg

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晓燕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党建责任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六个方面回顾总结2016年嘉定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她指出,2017年,要围绕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总要求,落实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让“好学校就在市民家门口”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一是把“风清气正”作为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保障;二是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内容;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核心内容。

693f2da5e54d41eca91f94d1dcc159a4.jpg

区教育局局长姚伟从“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教育均衡公平迈出新步伐;教育内涵提升达到新高度;教育协同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区域特色取得新突破;教育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等六个方面总结回顾了2016年嘉定教育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16年,全区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文化铸魂,科技提升”为特色,以“品质教育”内涵发展为方向,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区教育事业取得积极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科技综改特色不断彰显,品质教育生态圈初步构建,新优质组团式联盟发展初显成效;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年度目标有效达成,招生工作规范平稳有序,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不断提高;“品质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基于调研实施课程深度变革,以“课程—课堂—践行”为主线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绿色教育质量观构建更为科学;学前教育精细化更趋深入,终身教育促进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加快;德育一体化建设提升实效,慧雅育人计划有力推进,文化科技区域教改特色生动创建;基于需求做好引才工作,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育人事机制,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2017年是教育综合改革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又是“十三五”目标任务的推进之年,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嘉定教育将在“创新、优质、融合”上下功夫,为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打造“品质教育”品牌不懈努力。围绕“创新”,科学配置资源,强化资源创新。深入学区、集团建设,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努力提升管理队伍和教师专业水平;加快建设“互联网+”教育,优化信息化应用模式。围绕“优质”,锁定重点目标,落实改进措施。研究高考政策,开展基于数据实证的策略改进;抓好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抓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推广工作。围绕“融合”,推动重点项目,探索协同发展机制。全面统整,推进综合教育改革;协调发展,深化教育综合实践;强化机制,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016年嘉定教育工作

◆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

嘉定区特色教育综合改革自2015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既在源头上解决实际问题,更在过程中务实推进,还在效果上向改革目标迈进。

文化科技综改特色不断彰显。5月嘉定区顺利通过市委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督察。制定并实施2016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十大推进项目,围绕学校管理、学校文化、课程领导、教学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育科研、特色发展、项目落实等核心评估要素,制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遴选标准,评出示范校和创建校30所,推进学校教育“品牌高地”战略,放大综改实践辐射效应。

品质教育生态圈初步构建。发布区域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成立中科·嘉一教育集团,率先尝试在教育联合体之中开展小学、初中、高中贯通课程培养。成立南翔学区和江桥学区,充分发挥优秀团队、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9月举办迎园教育集团课程嘉年华,集团化办学经验成效初显。

新优质组团式联盟发展初显成效。出台《嘉定区第二轮新优质联盟实施方案》,7个新优质联盟围绕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转型、学校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主题式研究特色。迎园中学新优质联盟构建ACTIVE卓越课程体系,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为学生多样化课程,让学校成为孩子重要的生命旅程;南翔小学新优质联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推动“灵动课堂”课堂转型;马陆小学联盟围绕“课程—课堂—评价”,开展教育的链式变革;清水路和曹王小学新优质联盟共同打造生态课程、生长课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基础素养提升;震川中学新优质联盟以“传承书院文化,共建‘三味’校园”为主题,开展“触点式”课堂教学研究;安亭小学新优质联盟以学生评价促进学校质量改进的行动研究,改进课程和教学;江桥中学新优质联盟建设“高阶思维培养”磁性课堂,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教育均衡公平迈出新步伐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年度目标有效达成。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本区实施方案及年度建设规划,完成创新实验室项目20个,完成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4个,全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举行创新实验室区域推进活动,为区创新实验室命名颁牌。

招生工作规范平稳有序。制定2016年本区招生实施意见,联动区内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召开招生联席会议。设计“一图读懂招生政策”和招生工作“十问十答”,做好媒体宣传。开展分层培训普及,科学统筹辖区内公办资源,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

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不断提高。召开区域教育督导委员会扩大会议,重新制定《街镇、各相关委办局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工作职责》。代表上海市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开展招生工作、暑期有偿补课情况、民办学校“规范课程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等专项督导工作,督导报告全部在教育网上发布。


◆教育内涵提升达到新高度

“品质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与市教科院普教所合作开展项目研修,发布《「品质教育」蓝皮书(2016)》。完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及四、七年级学习质量监测。承办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论坛,在全国首届品质课程研讨会上作《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嘉定经验》交流,“品质教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基于调研实施课程深度变革。开展“线上线下”调研和两轮大数据收集,形成幼儿园基础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分析报告,完成初中调研总报告5份,分学科报告60份,学科调研表496份。开展“新高考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调研”,形成区域调研报告80份,推进课程建设。

以“课程—课堂—践行”为主线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品质课程”顶层设计,提出学校课程深度变革建议18条,课程建设迈向3.0版。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完善选修课程、探索走班制和分层教学。比如, 嘉定一中以传统特色项目为支撑,形成“自主创新”教育特色,“古典诗文的品读与创作”课程在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上线;交大附中嘉定分校提出探索无缝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嘉定二中以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引领,成为“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中光中学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成为第二批“上海市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举行高中特色化创建活动。开展沪苏鲁“翻转课堂”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推进“翻转式”课堂实践和探索。

绿色教育质量观构建更为科学。研究绿色指标体系和PISA评价,从作业研究、家校沟通、学习准备期、评价体系构建、学科素养等方面指导学校建构校本评价体系,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进行小学五年级全样本绿色指标测试和四年级绿色学业质量综合测评,推行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蹲点联手教研制度,加强初中基于数据的科学分析和策略改进。比如,上外嘉定外国语学校启用“学习准备期”专用护照成长袋;实验小学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基准教学与评价;真新小学运用“拇指”评价工具探索评价表现水平标准等。

◆教育协同发展达到新水平

学前教育精细化更趋深入。召开区学前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完成3所幼儿园市一级园复验、2所幼儿园分等定级评估。汇编课程管理、队伍管理精细化成果集,建设区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平台。开展“幼儿发展支持”项目,近400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益。通过雁群、名师研修、园长提升三大工程,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终身教育促进机制完善。实施社区教育机构能力提升计划,开发区本社区教育读本。制定街镇居村学习点示范建设指标,启动40个标准化学习点建设,获评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单位。升级改造“嘉定终身学习网”,加强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开展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季。对全区48家民非机构进行实地年检,监督规范办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加快。探索职教现代体系建设,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58%。完善中高、中本贯通课程结构,新增“3+2”中高职人才培养单位1家。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内涵,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获评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


◆教育区域特色取得新突破

德育一体化建设提升实效。开展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试点,发布“学生幸福课程”实施纲要。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发文化科技之旅护照,编写小学版《爱赏嘉定宝典》,专版宣传高中生志愿服务工作经验。成立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中光高中分中心,两所学校获评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承办第五届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启动区第七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充实德育人才库。

慧雅育人计划有力推进。出版中华诗乐经典启蒙教材,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现场会。全区开展35个子项目实践研究,近30%的学校已建立电子阅读平台,慧雅阅读实施级段从小学向幼儿园和中学延伸。比如,马陆小学开展“精灵阅读学堂”、同济黄渡小学构建了“五环”阅读立交建设读书联动网、南翔小学建设“趣英语”阅读个性化平台、迎园中学建设“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课程、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开展“三自”阅读研究项目等。与东方教育时报联合举办慧雅阅读系列活动暨第八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启动会。

文化科技区域教改特色生动创建。以“创客135”行动计划实施为核心,初步建成“汽车、新科技、STEM”3个创客链接主体和5大创客联盟。2016年嘉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其中DI创新思维荣获全球赛亚军;创造发明、少年小院士、机器人、车模创意、OM、气象科普等项目均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2名、明日科技提名奖2名、明日科技希望之星6名;全年获得的国家级奖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0项;上海市一等奖239项,二等奖375项,三等奖618项;组织实施、开展和参加的活动达35项,参加学校累计811所,参与学生人数达18829人次,从普及到提高两个层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实施非遗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试点区建设力度。推广使用慧雅乐童<中国唱诗班>诗乐文化经典音乐教材。推进“戏剧进校园”,加大与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团队的合作,启动首批市“校园戏剧一体化联盟”建设。推进“足球进校园”,建设外籍教练进课堂项目学校2所,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学校6所。在市级各项体育赛事中,共获金牌82枚、银牌94枚、铜牌97枚。在四年一次的2016年市学生运动会上,嘉定代表团被评选为优秀组队奖二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嘉定一中学生周艾明获年度最佳体育达人奖;方泰小学校长陈志明获年度最佳体育贡献校长提名奖。


◆教育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

基于需求做好引才工作。开展区教育系统编制现状调研工作,调整6所新开办学校、35所规模扩大学校的编制数,确保教师招聘工作顺利进行。推进人才柔性流动项目,实施项目86个,聘请专家数1030人,为本区教育提供优质智力服务。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启动“十三五”教师培训工作,与上师大、华师大合作开发课程,购买卡内基和思维导图等课程。选送6名优秀校长参加境外培训、国培等教育培训,满足教师高端培训需求;现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市级10所,区级8所,开展见习教师规划化培训,组织教学技能培训评比和优秀见习教师评比活动。发挥49个双名工作室学科引领辐射作用,做好新一届优秀教师评选工作,构筑立体式教师成长平台。

完善教育人事机制。深化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全年各类交流轮岗190人。探索教改项目师资流动办法,促进教育人才区域共享。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工作,开展绩效工资工作专项督导,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确保平稳有序。

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制定区学校申请使用公用经费采购货物、服务、工程和信息化项目审批流程规定、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和加强现金支出管理实施意见,规范公务支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