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嘉定区“十佳教改之星”,有你认识的吗?

日期:2018-09-05 浏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一名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和“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要求,嘉定区教育系统以全面教育质量观为核心,深化教改理念,和谐教育生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2018年,组织开展首届嘉定区“十佳教改之星”评选表彰工作,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

哪几位教师

荣获“首届嘉定区十佳教改之星”称号

嘉定的小伙伴

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十佳教改之星

4494256770dc450a957e3079ae6d32ac.jpg

踏实做事,厚道做人

周凤林 上海市嘉定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坚持11年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勿离手”实验教学,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坚持11年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公民道德修身课程》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书目。

积极探索“人文融合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学校的“HEMST课程”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体系,走向成熟。积极探索“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教改项目逐渐向外辐射,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同。坚持20多年开展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学校德育顶层设计论》、《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实践案例》由华师大出版社出版;著、编著、主编教育著作17本;科研成果获得嘉定区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1f9e0644ba9e46f689c7664eaf5b123b.jpg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相信就没有奇迹;

在爱和信的方寸间,就是实现教育理想的乐土。

陈懿  嘉定区怀少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嘉定区十佳青年教师、嘉定区新长征突击手、嘉定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嘉定区教育系统心系教职工好领导等荣誉称号。曾主持重点课题《基于校本的课程领导力实证研究》,秉承学校“少者怀之”的办学初衷,确立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奇迹”的教育理念,通过整合“课程与学生”、“课程与教师”、“课程与资源”的三个维度,从“一泓清水起涟漪”中获得灵感,创生出怀少学校“涟漪式课程”体系,并出版课程专著《涟漪式课程:逻辑与路径》。

862384f4b98f4e2a8363c0fd5ba36abf.jpg

给每一颗心灵温暖与力量

顾剑 硕士研究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小学校长,上海市第三期名校长班学员。曾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先进个人、市园丁奖、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青年”校长,区“十佳校园长”等。

她以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丰润的管理智慧,聚焦课程改革,谋略学校发展;变革评价方式,引领师生成长;精准改进教学,推动学校变革。任校长15年来,她持续改进学校管理,努力以课改的变革力引领学校发展,使清水路小学和马陆小学两所老校吐露新枝,先后成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de7ef093e1114ab78f8bf164f384b8aa.jpg

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陆晔 嘉定区新城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多年来,她聚焦综改核心,立足课程实践,变革课程实施方式。依托市级课题的研究,带领全园教师创新构建MY课程,不断打造课程品牌。经过多年努力,幼儿园课程特色明显,在市、区的影响力较强。MY课程12项研究成果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上海市学前教育年会进行全市范围的交流;同时,幼儿园承办了2015年和2017年上海市学前教育年会课改特色园成果现场展示,向全市200多名专家、同行展示课改实践成果。MY课程研究成果将参加“上海课改30年回顾”交流展示。

另外作为市教委教育综改重点项目实验基地学校,陆晔带领教师进行课改深度、创新地研究,探索了很多研究成果。2016年暑期她代表嘉定在上海市暑期校园长培训中进行了全市交流,2017年幼儿园承办了市教委综改重点项目的现场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得到了市教委领导、同行的高度认可,成果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航人,她凝心聚力,落实差异化的园本培训,依托“MY管理”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这几年,在她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快速提升。2017年,二位教师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分别荣获上海市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佳绩。

2da8b68332554015971bac6418192c38.jpg

认识自己,努力进取

杨文斌 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部主任,高级教师,区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四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确立了中学化学课程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目标,形成了系统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成果在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获区科研成果一等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了化学多维互动体系,拓宽了对教学互动的认识和资源,形成了中学化学“互动——建构式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成果获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论文一等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积极参与区“品质教育研究与实践”“聚焦学生学习,提升课堂品质的和区域行动”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推进和总结工作,承担项目的设计、项目组织推进、研究方法指导、研究成果的总结编辑等工作。

3f184d19acf341d5a04ef2fbe8e41f92.jpg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陈文华 上外嘉定外国语实验高中教师,中学高级,区第一、二、三届骨干教师,第五届十佳青年教师,第五、第八届科研先进个人,上海市科研骨干班学员,上海市首届双名工程学员。任学校科研室主任十六年,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执笔申请与完成学校市级规划课题2个,区级重点课题1个,独立完成市级课题1个,区级规划与区级重点4个。以“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为目标,规范学校教科研管理,建设课题体系,积极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学校获区第七届科研先进集体。个人两获区科研先进个人,多次获嘉定区教育局记功奖励。2015年和2016年,公开出版个人科研著作《植根本土:高中历史课堂的乡情与活力》与《千载有余情:咏史诗点睛历史课堂》,并参与编辑学校多本科研著作。关注社会,献身公益。为嘉定区党建电视作品创作联谊会会员,嘉定区第五届政协文史委特骋委员,《嘉定区文史资料》特约编辑。每年有大量文字刊登于区级以上刊物与杂志。

ab1bc5a703ad4036afdbcfd0e1258713.jpg

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

邵建军 上外嘉定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高级,区骨干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善于运用各类教学技术辅助课堂,研究和开发了利用软硬白板以及平板电脑和电子白板相互结合的“四板联动”教学方式,运用各类流媒体平台进行微课制作、微课程的开发以及微探究报告的指导撰写。申报了以“微论文”为载体推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区级课题,并成功立项。在各类教改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撰写了多篇文章和案例,并获得市区级奖项。在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发展室,积极探索微课程等相关技术,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嘉定区微课制作大赛中多次获得等第奖。

5357ab9dea1349408cb49fd048e410f2.jpg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朱燕青  南翔小学数学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区兼职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她喜欢儿童,研究儿童的特点,提出了“生动数学”的教学主张。她喜欢数学,又研究数学的本质,提出了“简约数学”的教学主张。她喜欢上课,进一步研究怎样让数学课兼具儿童性和数学味,提出了“儿童数学”的教学主张。

通过二十多年的磨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关注学科本质,践行儿童数学。在基于课例的青年教师带教中,她注重一个“引”字,引领课例研究的主题、内容和方式,让青年教师始终感到研有方向。目前正以“上一堂鲜活灵动的数学课”为题开展序列化的课例研究。在基于课题的骨干教师带教中,她注重一个“拨”字,点拨课题研究的问题、方案和成果,让骨干教师始终感到研有价值。目前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成果集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14年以来,助推名师工作室多名骨干教师获得区级科研成果评比等第奖。

39f4228cfa024af88ded44804531a507.jpg

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张亚萍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教师,中学高级,获上海市园丁奖,区“十佳青年教师”。从教20年,带着对教学事业最自然、纯真的爱,张亚萍老师辛勤耕耘着。

她立足课堂、探索教改,是学生们喜爱的语文老师。课堂上,她善于创设其乐融融的教学情景,以互动架设课堂交流的桥梁,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连续五届被评为区语文骨干教师,是她探索教改的最好佐证。

她基于问题、勇于调整,是老师喜爱的教学副校长。几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探索校本课程、校本教研的优化策略,从组本研修到学校教育教学节的策划,从区级课题《促进教师发展的“立体化”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研究》、《小学课堂教学“思维链”和“逻辑链”的交互策略》,到重点课题《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课堂表现性评价的研究》的申报实施,在解决问题中寻求最佳教改路径,有效促进学校、教师、个人的共同成长。

e9824de747fd4e6b8ab81963af3dcce2.jpg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李同义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教师,校两大市级试点项目,即模具制造技术(冷冲压模具)专业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项目与首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一线践行者。他借鉴德国学习领域式课程,将原有的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课程整合为以培养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的学习领域,创建多元学生评价体系,同时配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中提倡自主性与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的“教”变为“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成为课堂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