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嘉定人竟然还是这样扔垃圾......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让垃圾分类一时退出了舆论热点话题。在嘉定,这项工作的推进却没有因此止步。
4月14日早上8点30分,记者来到位于嘉定新城(马陆镇)的保利天鹅语小区,此时正值小区的生活垃圾投放时间。
记者看到,入口处的定时定点投放点干净整洁,几乎每位前来扔垃圾的居民都能做到准确分类投放。
8点55分,离投放结束还有5分钟,居民王女士赶来了,她先将瓶子、易拉罐等可回收物放进蓝色的垃圾桶,再将剩下的垃圾全部投进了干垃圾桶——疫情期间,虽然没有志愿者站岗,但她的分类丝毫没有马虎。
2月份以来,社区的工作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抗击疫情上,让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在保利天鹅语小区内,8个定时定点投放点位只剩少数几个有志愿者坚守。
本以为居民会因为疫情对垃圾分类有所懈怠,但统计数据出乎居委干部的意料:“1月份我们的干垃圾量是500桶、湿垃圾131桶,2月份这个数据分别是443桶和105桶,跟之前差不多。”洪德三坊党支部书记孙叶花说,运行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居民的配合度一点没降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偶然,背后是一套贵在坚持的“成功学”。作为全区的示范小区,自去年4月份起,保利天鹅语就在全小区推广定时定点投放,无论是分类方法,还是投放规则,都已深入人心。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也已经形成。
在小区的门房间内, 有3本套着透明薄膜的台账本,无论防疫工作多忙,这些记录着点位投放情况、垃圾量统计、志愿者巡查情况的本子,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必须过目的。
根据记录情况,工作人员再制作成每月一公布的“红黑榜”,好的典型、不文明的投放行为都会张贴在每个点位上,即便在疫情最为紧张的2月份,这张榜单依旧如期公示。
坚持的力量也通过居民在延续。姜小玲是小区的垃圾分类巡查员,这两个月来,巡查工作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开展,一旦发现有不合规则的投放行为,他会立即进行劝阻。
“还是会有个别居民不按时间投放垃圾,或者看到没有垃圾桶,就随意丢弃。”姜小玲说,这些情况他会发布在小区的微信群里,“虽然不会点名道姓,但是居民都是有荣誉感的,哪一栋楼没做好,住户也会感到难为情。”他说,疫情期间,监督工作需要更加细致。
相比保利天鹅语,也有部分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不尽人意。少了志愿者的监督和居委会的反复强调,这些小区的垃圾分类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
针对此类情况,全区城管执法部门也在加强行动,对不合规投放垃圾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教育或罚款。通过多部门、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嘉定正向实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的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达标”的目标奋进。
作者:嘉融媒记者王安琪、吴添翼,实习记者:姚明明
编辑:武利荣、唐敏、李依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