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新街道,这个年轻人在研究社区治理的“长征计划”
人物介绍黄佩,1981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目前担任嘉定区真新街道鼎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刚接触社区工作时,她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积蓄内功;在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后,她又从民智中汲取营养,从民愿中寻找动力,推行以居民自治为主体的“阳光楼宇工程”建设,创建了特殊社区的新型管理模式。
嘉定区真新街道鼎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佩是一位年轻的80后。她以执着的敬业精神和智慧的工作方法,取得了事业的进步,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黄佩土生土长在嘉定,真新有着她童年的记忆,也深藏着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走出校门,她曾在当时的栅桥村工作过二年。近距离地接触社区,使她真切地看到了新时期社区建设的紧迫性和光明前景,坚定了她从事社区工作的选择。2006年,真新街道面向社会招聘社工,她欣然报名并如愿以偿地被录用、分配在金沙社区。
金沙社区是典型的棚户区整体搬迁小区,居民大都来自长宁区的周家桥地段。入住群体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产业工人居多,他们单纯朴实,对党和政府由衷地信任与热爱,是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二是贫困人口多,文化水平低,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属于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探索和寻找动迁社区的建设途径,一直是社区基层组织思考和实践的严峻课题。黄佩紧紧抓住这个提高工作能力、深层次了解社区的机会,从容地接受人生的第一次挑战。她虚心学习、多方求教,努力工作、注重积累,为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胜任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在金沙社区工作的6年间,她辗转甚至兼管多个条线:抓文体,她通过举办各类丰富的社区活动,将先进文化渗透进社区,积极引领和影响着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管妇联,她花大量时间与妇女促膝谈心,努力掌握新时代女性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为她们提供贴心的援助服务;做民政,她的脚步跨过全社区136户贫弱家庭的门槛,对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把扶贫帮困政策、党和国家的温暖准确及时地送到弱势群体的手上。在她报送低保帮困的2年中,没有一户上访,没有一户漏评,没有一户“脱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所获,黄佩对新时期的社区建设有了比较清晰的构思和愿景。
2012年8月,黄佩被调到鼎秀社区做居委会的筹建工作。第二年6月,居委会成立,她担任居委主任,同年9月任命鼎秀社区党总支书记。这时的她32岁,虽然有着7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但新的岗位角色仍使她感到“如履薄冰”。
为适应岗位工作的新要求,她不断充盈知识库存,扩大实践平台。无论是完成街道布置的“规定动作”,还是解决难题的“自选动作”,她都力图以立体的思维精心谋划,取得“做一件事有一件事的收获,破一道题有一道题的进步”。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开发时间,使鼎秀社区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居民区的特点:成型周期长,属于边建设边入住的类型。在很长的时间里缺少坚强的社区基层组织的指导,许多未及时化解的矛盾日积月累成重疴;地处轻纺市场、东方汽配城、江桥蔬菜批发市场三大市场的马蹄形包围之中,民宅被改建成仓库、工场和集体宿舍,人员混杂,潜在危险巨大,刑事案件高发;动迁安置房、商品购买房、出租承租房“三分天下”,邻里关系陌生、紧张、抵触,居民之间一盘散沙,共建力松弛。
建设和管理这样的社区是对能力的挑战,黄佩开始了构建和谐社区的“长征计划”: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基础数据的归纳分析;走访居民,培训骨干,物色人才,为下一步的建设行动储存基本力量;制定计划,分段实施,促进社区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在一次社区“‘诸葛亮’座谈会”上,一位白领精英居民提出了他思考已久的“楼宇自治”设想:整治社区居住乱象,应该“以楼宇为起点,以自治为载体,以自筹为保障”逐步推进,并表示愿意出第一笔自筹资金。会后,黄佩在这个设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深化,绘制了四步走“阳光楼宇工程”蓝图,并在居民们的支持和拥护下展开楼宇试点工作:
第一步“硬件开路”。在硬件到位的基础上,实现楼宇的半封闭管理。按照“谁出资、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由居民自筹资金,在楼道口安装护栏曲栅和可控门闸,限制和拒绝助动车、电瓶车,摩托车、小型手推货车和大宗商品包装上楼。在电梯口安装电子门,在公用过道安装监控探头,全天候储存人流信息和价值证据的记录。
第二步“软件跟上”。订立“居民公约”,把“守望相助、环境卫生、邻里和睦、拒绝群租、遵章守纪、关心公益”作为公约的主要内容。发出共建“阳光楼宇”的倡议书。建立“阳光楼宇、阳光运行”党员监督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排楼宇管理员,赋于维护环境卫生、设备使用保护、违法违章举报的职责。
第三步“逐步推广”。提出了“整治一幢楼,关好一扇门”的以点带面推进思路。试点楼宇进入常态运行后,组织居民代表、楼组长、志愿者参观学习,座谈讨论。在条件成熟的楼宇逐步推广。牵手成功楼宇与待建楼宇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第四步“长效巩固”。制定“阳光楼宇”的长效管理计划,其中包括推行“阳光楼宇”的运行评估机制。争取业委、业主,街道的配合和资金支持。制定《阳光楼宇精细化管理办法》。开展全方位、立体化、长时间、大规模的“两个文明建设”宣传,以强大的舆论攻势培植和唤醒居民的公共意识。培育居民自治组织,更广泛地吸收新上海人参加自治管理,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和与“大联勤”模式同步的运行机制。
第二步“软件跟上”。订立“居民公约”,把“守望相助、环境卫生、邻里和睦、拒绝群租、遵章守纪、关心公益”作为公约的主要内容。发出共建“阳光楼宇”的倡议书。建立“阳光楼宇、阳光运行”党员监督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排楼宇管理员,赋于维护环境卫生、设备使用保护、违法违章举报的职责。
第三步“逐步推广”。提出了“整治一幢楼,关好一扇门”的以点带面推进思路。试点楼宇进入常态运行后,组织居民代表、楼组长、志愿者参观学习,座谈讨论。在条件成熟的楼宇逐步推广。牵手成功楼宇与待建楼宇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第四步“长效巩固”。制定“阳光楼宇”的长效管理计划,其中包括推行“阳光楼宇”的运行评估机制。争取业委、业主,街道的配合和资金支持。制定《阳光楼宇精细化管理办法》。开展全方位、立体化、长时间、大规模的“两个文明建设”宣传,以强大的舆论攻势培植和唤醒居民的公共意识。培育居民自治组织,更广泛地吸收新上海人参加自治管理,建立网络信息系统和与“大联勤”模式同步的运行机制。
“阳光楼宇”工程的成功推进,使鼎秀园的小区和谐建设、平安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复制后的“阳光楼宇”模式,使得群居群租现象得到了根治、仓库工场主动退出、刑事案件逐年大幅下降。鼎秀社区被评为2013年、2014年嘉定区学习型社区,嘉福坊、逸香园评上了区级文明小区。黄佩被评为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居民的安全感、对社区的依赖感不断上升,原先的出租房业主纷纷退租回住,他们说:“这么好的社区环境,应该好好珍惜、充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