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外冈田头山歌真好听,不抢救保护就没了……
你或许想不到,过去嘉定外冈农民出门干活,就会亮亮嗓子唱起田头山歌,兴致好使甚至会对唱,如同电影《刘三姐》中的片段。但如今随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变化,这样原生态的山歌逐渐远去。好在嘉定正在对外冈田头山歌进行抢救保护,一批山歌在即将遗失之际被保存了下来,成为未来子孙们的文化遗产。
老生产队长劲道粗
84岁的杨阿涛,一听到有人要请他唱本地的田头山歌,劲道就粗得不行。“五月里来是端阳,挑好草泥插黄秧,打水拔草勤勤做,只望田里稻禾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身为生产队长的杨阿涛,正是哼着这样的田头山歌,带领着村民下地干活。
杨阿涛忘情地哼着,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仔细地记着谱。这是外冈镇抢救传承本地田头山歌计划的开始,下一步,他们将逐一走访为数不多的几位仍会唱田头山歌的村民,留录曲调,并准备编排亦歌亦舞的节目演出。
84岁的杨阿涛,一听到有人要请他唱本地的田头山歌,劲道就粗得不行。“五月里来是端阳,挑好草泥插黄秧,打水拔草勤勤做,只望田里稻禾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身为生产队长的杨阿涛,正是哼着这样的田头山歌,带领着村民下地干活。
杨阿涛忘情地哼着,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仔细地记着谱。这是外冈镇抢救传承本地田头山歌计划的开始,下一步,他们将逐一走访为数不多的几位仍会唱田头山歌的村民,留录曲调,并准备编排亦歌亦舞的节目演出。
人人都能唱两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定西乡(外冈望新一带)的田头山歌风行,甚至有“出门就喊,下田即唱”的说法。据记载,外冈的田头山歌曲调大都源自苏调、虞调、花鼓调等,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解放前,外冈镇境内的田头山歌,以与昆山、太仓两县交界的泉泾、古塘、中泾、周泾等村为最盛。劳动做活时、田间小憩时,又或是夜间乘凉时,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两句。
据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王芳回忆,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下到田间地头时,还能常常听到大人们哼唱,“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还会对歌,场面就和电影《刘三姐》里差不多。”然而,十年动乱时期,田头山歌被禁。没有了口口相传,田头山歌日渐式微并淡出人们的视线,到如今已经游走在绝迹的边缘。
你或许想不到,过去嘉定外冈农民出门干活,就会亮亮嗓子唱起田头山歌,兴致好使甚至会对唱,如同电影《刘三姐》中的片段。但如今随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变化,这样原生态的山歌逐渐远去。好在嘉定正在对外冈田头山歌进行抢救保护,一批山歌在即将遗失之际被保存了下来,成为未来子孙们的文化遗产。
老生产队长劲道粗
84岁的杨阿涛,一听到有人要请他唱本地的田头山歌,劲道就粗得不行。“五月里来是端阳,挑好草泥插黄秧,打水拔草勤勤做,只望田里稻禾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身为生产队长的杨阿涛,正是哼着这样的田头山歌,带领着村民下地干活。
杨阿涛忘情地哼着,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仔细地记着谱。这是外冈镇抢救传承本地田头山歌计划的开始,下一步,他们将逐一走访为数不多的几位仍会唱田头山歌的村民,留录曲调,并准备编排亦歌亦舞的节目演出。
人人都能唱两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定西乡(外冈望新一带)的田头山歌风行,甚至有“出门就喊,下田即唱”的说法。据记载,外冈的田头山歌曲调大都源自苏调、虞调、花鼓调等,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解放前,外冈镇境内的田头山歌,以与昆山、太仓两县交界的泉泾、古塘、中泾、周泾等村为最盛。劳动做活时、田间小憩时,又或是夜间乘凉时,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两句。
据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王芳回忆,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下到田间地头时,还能常常听到大人们哼唱,“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还会对歌,场面就和电影《刘三姐》里差不多。”然而,十年动乱时期,田头山歌被禁。没有了口口相传,田头山歌日渐式微并淡出人们的视线,到如今已经游走在绝迹的边缘。
耘稻歌
耘稻要唱耘稻歌,
两脚弯弯泥里拖,
眼关六着棵里稗,
十指尖尖捧六棵。
望望日头望望天
望望日头望望天,
望望家中勿出烟,
家家人家喊吃饭,
我在田里泪盈盈。
杨阿涛忘情地哼着,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仔细地记着谱。这是外冈镇抢救传承本地田头山歌计划的开始,下一步,他们将逐一走访为数不多的几位仍会唱田头山歌的村民,留录曲调,并准备编排亦歌亦舞的节目演出。
人人都能唱两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定西乡(外冈望新一带)的田头山歌风行,甚至有“出门就喊,下田即唱”的说法。据记载,外冈的田头山歌曲调大都源自苏调、虞调、花鼓调等,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解放前,外冈镇境内的田头山歌,以与昆山、太仓两县交界的泉泾、古塘、中泾、周泾等村为最盛。劳动做活时、田间小憩时,又或是夜间乘凉时,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两句。
据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王芳回忆,她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下到田间地头时,还能常常听到大人们哼唱,“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还会对歌,场面就和电影《刘三姐》里差不多。”然而,十年动乱时期,田头山歌被禁。没有了口口相传,田头山歌日渐式微并淡出人们的视线,到如今已经游走在绝迹的边缘。
耘稻歌
耘稻要唱耘稻歌,
两脚弯弯泥里拖,
眼关六着棵里稗,
十指尖尖捧六棵。
望望日头望望天
望望日头望望天,
望望家中勿出烟,
家家人家喊吃饭,
我在田里泪盈盈。
将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6年,国家相关部委决定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搜集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歌谣、谚语、故事等。65岁的卫家来,那时还是望新文化站的年轻骨干,从那时起他便参与到了本地田头山歌的抢救工作中。卫家来告诉记者,本地流传的田头山歌很多,诸如《二十四节令歌》、《十只黄蟹》、《采桑歌》等等,最多时外冈镇曾搜集到上千首。
田头山歌历来都被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演唱者也大都是没有文化或者初识文字的。现在仍流传的田头山歌,几乎全凭世代口头传唱。“长篇的《邵生关》有5048首2万多句,曾经有手抄本流传,但后来也都毁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望新地区还有百八十人会唱,现在顶多只有三四人,且年龄都在80岁以上。”在卫家来看来,若再不加大力度保护、留存外冈本地田头山歌,可能就真的来不及了。
好消息是,田头山歌将被列入2016年外冈镇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不少其实是情歌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推广,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今年还整理编写了田头山歌《白米饭好吃田难种》、《外冈吃曲》,并计划通过走访村民留录曲调,编排亦歌亦舞的节目上街下村演出。其中,《白米饭好吃田难种》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将罱泥、挑草泥、摊田、莳秧等十余项农事串联起来,一直唱到收稻,画面感十足。如《踏水车》一节唱道:东方日出一点红,掮根踏轴到田中。姑嫂双双踏水车,踏得野鸡墩没洞洞。又如《拔秧挑秧》一节:妹妹拔秧像龙卷风,稻柴只只扎得像肉粽。哥哥挑秧像龙取水,黄秧把把抛在半空中。
“田头山歌中,还有很多篇幅吐露男女真挚爱情。”例如一曲描写女儿趁母亲吩咐外出做活而与情郎约会的《十推头》(意为十个借口),卫家来就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推头如此唱道:“东天日出刺累累,姐去净菜郎要留。娘问囡五:‘净菜净得能长远?’‘汆脱白菜借海兜’……”(大意为:娘叫女儿外出洗菜,女儿迟迟不归。娘问及缘由,女儿回答只因洗菜时飘走了白菜,借网兜捞取而耽搁。)卫家来透露,他们还计划整理编写田头山歌的情歌部分,使更多市民了解活泼生动的田头山歌。
1986年,国家相关部委决定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搜集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歌谣、谚语、故事等。65岁的卫家来,那时还是望新文化站的年轻骨干,从那时起他便参与到了本地田头山歌的抢救工作中。卫家来告诉记者,本地流传的田头山歌很多,诸如《二十四节令歌》、《十只黄蟹》、《采桑歌》等等,最多时外冈镇曾搜集到上千首。
田头山歌历来都被认为登不了“大雅之堂”,演唱者也大都是没有文化或者初识文字的。现在仍流传的田头山歌,几乎全凭世代口头传唱。“长篇的《邵生关》有5048首2万多句,曾经有手抄本流传,但后来也都毁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望新地区还有百八十人会唱,现在顶多只有三四人,且年龄都在80岁以上。”在卫家来看来,若再不加大力度保护、留存外冈本地田头山歌,可能就真的来不及了。
好消息是,田头山歌将被列入2016年外冈镇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不少其实是情歌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和推广,外冈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今年还整理编写了田头山歌《白米饭好吃田难种》、《外冈吃曲》,并计划通过走访村民留录曲调,编排亦歌亦舞的节目上街下村演出。其中,《白米饭好吃田难种》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将罱泥、挑草泥、摊田、莳秧等十余项农事串联起来,一直唱到收稻,画面感十足。如《踏水车》一节唱道:东方日出一点红,掮根踏轴到田中。姑嫂双双踏水车,踏得野鸡墩没洞洞。又如《拔秧挑秧》一节:妹妹拔秧像龙卷风,稻柴只只扎得像肉粽。哥哥挑秧像龙取水,黄秧把把抛在半空中。
“田头山歌中,还有很多篇幅吐露男女真挚爱情。”例如一曲描写女儿趁母亲吩咐外出做活而与情郎约会的《十推头》(意为十个借口),卫家来就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推头如此唱道:“东天日出刺累累,姐去净菜郎要留。娘问囡五:‘净菜净得能长远?’‘汆脱白菜借海兜’……”(大意为:娘叫女儿外出洗菜,女儿迟迟不归。娘问及缘由,女儿回答只因洗菜时飘走了白菜,借网兜捞取而耽搁。)卫家来透露,他们还计划整理编写田头山歌的情歌部分,使更多市民了解活泼生动的田头山歌。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起始歌 哎……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农民从春忙到冬。
十八样农事像接龙,
唱唱山歌来摆弄。
一、罱泥
春二三月罱泥忙,
摇橹撑篙和中央。
一网一网满船舱,
滑勺拷进河泥塘。
二、踏水车
东方日出一点红,
掮根踏轴到田中。
姑嫂双双踏水车,
踏得野鸭墩没洞洞。
三、落谷
四月里来暖融融,
麦田横头落谷种。
拔草打水呒没歇,
秧苗壮得像蓬葱。
四、挑草泥
五月里来是端阳,
挑草泥走在田岸上。
天岸滑得像泥鳅,
麦根戳脚血汪汪。
五、摊田
犁田摊田和耙田,
水田平得像玻璃。
稻草绳绷得直瞄瞄,
就等莳秧着青衣。
六、拔秧挑秧
妹妹拔秧像龙卷风,
稻柴只只扎得像肉粽。
哥哥挑秧像龙取水,
黄秧把把抛在半空中。
七、莳秧
右手莳秧左手捻,
低头看见水中天。
弯腰只管往后退,
退步原来是朝前。
阿妹鸟叫六棵齐,
阿哥闷声来去连。
两人莳秧打擂台,
一勒一勒不肯歇。
八、耘稻
六七月里热如火,
身上束条小草裤。
坌好稻田还要躺,
廿四只耥钉泥里拖。
耘稻其而最辛苦,
双脚馒头泥里孵。
眼观六尺棵里稗,
摸得小草呒一棵。
九、收稻
农民到九月中,
拿把锲子(镰刀)到田中。
女人刈稻像飞凤,
男人挑稻如舞龙。
捆好稻来挑到场,
连夜扎稻轰隆隆。
白米饭好吃香喷喷,
自古以来田难种。
十、尾歌
如今种田机械化
十八样农事蛮轻松。
万亩良田连成海,
从种到收一条龙。
年年取得大丰收,
农民共圆中国梦。
起始歌 哎……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农民从春忙到冬。
十八样农事像接龙,
唱唱山歌来摆弄。
一、罱泥
春二三月罱泥忙,
摇橹撑篙和中央。
一网一网满船舱,
滑勺拷进河泥塘。
二、踏水车
东方日出一点红,
掮根踏轴到田中。
姑嫂双双踏水车,
踏得野鸭墩没洞洞。
三、落谷
四月里来暖融融,
麦田横头落谷种。
拔草打水呒没歇,
秧苗壮得像蓬葱。
四、挑草泥
五月里来是端阳,
挑草泥走在田岸上。
天岸滑得像泥鳅,
麦根戳脚血汪汪。
五、摊田
犁田摊田和耙田,
水田平得像玻璃。
稻草绳绷得直瞄瞄,
就等莳秧着青衣。
六、拔秧挑秧
妹妹拔秧像龙卷风,
稻柴只只扎得像肉粽。
哥哥挑秧像龙取水,
黄秧把把抛在半空中。
七、莳秧
右手莳秧左手捻,
低头看见水中天。
弯腰只管往后退,
退步原来是朝前。
阿妹鸟叫六棵齐,
阿哥闷声来去连。
两人莳秧打擂台,
一勒一勒不肯歇。
八、耘稻
六七月里热如火,
身上束条小草裤。
坌好稻田还要躺,
廿四只耥钉泥里拖。
耘稻其而最辛苦,
双脚馒头泥里孵。
眼观六尺棵里稗,
摸得小草呒一棵。
九、收稻
农民到九月中,
拿把锲子(镰刀)到田中。
女人刈稻像飞凤,
男人挑稻如舞龙。
捆好稻来挑到场,
连夜扎稻轰隆隆。
白米饭好吃香喷喷,
自古以来田难种。
十、尾歌
如今种田机械化
十八样农事蛮轻松。
万亩良田连成海,
从种到收一条龙。
年年取得大丰收,
农民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