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华特”万里家访,5年跑了近百市县,这是想要闹哪样?
临近过年了,又有一些企业为“留人”而煞费苦心了,加薪水、增福利、报销回家路费……更有企业为防止员工跳槽,使出“狠招”、“歪招”,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并不一定奏效,更多地则建议“平时多烧香”。在嘉定,有一家叫上海华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下简称“华特”)的企业就是通过家访的形式温暖员工,留住人心。
与一般家访不同的是,他们不直接走访员工住所,而是专挑员工的老家,对他们的亲人进行走访,实地了解员工的各种困难。2010年至今,华特的家访地图近有江浙沪,远至川贵滇,5年时间踏遍了全国十多个省市近百个市县,为企业100多名员工家庭带去关爱。
养活的是整个家庭而非员工一人
在许多企业家眼里,“效率”永远被排在第一位,而华特为何要舍近求远,花费大量人财物力完成一项被普遍认为是“形式主义”的工作呢?“不仅仅是想对员工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也想最大程度上帮助解决员工家庭的实际困难。”在华特总经理陈阳看来,公司要养活的不仅是2000多名员工,更是2000多户家庭。2010年6月,在一次公司内部的党支部会议上,陈阳大胆提出了“万里家访”的构想。
说这个提议“大胆”,一点都不为过。华特员工遍布全国各地,有些家庭还坐落在偏僻贫穷的农村,通讯、交通十分不便。访谁家?怎么访?谁去访?种种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多重考虑确定家访名单和路线后,2010年11月,当时任职华特公司的党支部副书记马放山和人事专员胡俊开始了“万里家访”的第一站——川滇地区。
为员工家属送上慰问品
两个大男人被触动双双落泪
“汽车、火车、拖拉机、三轮车、摆渡船……”马放山笑称,10天时间把这辈子没坐过的交通工具都体验了一遍。在走访的过程中,马放山和胡俊两个大男人,也曾为员工家庭情况的艰辛掉过眼泪。
赵晋是在华特工作了5年的老员工,因为没有电话,寻找他家是两人一路询问过去的。当村民遥指着田地里那间破破烂烂的土坯房说就是赵晋家时,两人都惊讶到难以置信。走近后,赵晋家人的近况更令人心酸。屋子里除了一张床和一个灶头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母、妻子都因病去世,孩子与岳父母相依为命,养家的重担完全压在赵晋一人身上。而公司每次询问他家里的情况时,赵晋总是说“很好”,从不提家里的困难。看到这样大的反差,马放山和胡俊心情十分复杂,几度落泪。他们在把慰问品送给老人后,又悄悄地把兜里所有现金都拿出来塞给老人。
家访结束后,马放山和胡俊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赵晋的家庭情况,不久,公司便决定全额资助赵晋的子女完成学业,同时号召员工定期向赵晋家人捐赠衣物。如今,赵晋的女儿已顺利考入大学,赵晋经过自身努力,也从一名普通叉车工人转岗到技术部门,直接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与员工家属聊家常
200多人在华特一干就是7年
万里家访不仅让员工感受到了温情,也使公司赢得了员工的信任。据了解,在一线工人流动率较高的汽配行业,华特人员流动率一直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在2000多名员工当中,在华特工作了7年以上的老员工达到200多人。正如赵晋所说,在外漂泊多年,公司实实在在的温暖,才能让他们工作得安心。
小编有话说:
留人重在留心。企业只有为员工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待遇和长远的发展机会。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时时处处尊重员工,平视员工,关心员工及家人的冷暖苦乐,才能让员工有一种家的感觉。也只有员工把企业当家,在企业踏实地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长,和企业风雨同舟,兴衰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