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勐:
各位观众、听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唐勐。欢迎大家来到“我爱我嘉2023民生系列访谈”的节目现场。
-
唐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8月10日起,嘉定区新闻办公室、嘉定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各委办局,推出“我爱我嘉”2023民生系列访谈节目,围绕新一轮“五大行动”中“民生新福祉”提升行动等话题,聚焦民生关切、共议民生话题、汇集民意民智,助力城市发展。我们直播访谈将通过FM100.3和“上海嘉定”App客户端、微信视频号“嘉视频JCMC”、上海嘉定新浪微博、新华财经音视频同步直播。欢迎下载、关注“上海嘉定”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浪微博参与网络留言、互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农商银行、嘉定城发集团特约支持!
-
唐勐:
今天要聚焦的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有关嘉定的文化和旅游的那些事,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到的是访谈嘉宾: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姚伟,有请,欢迎姚局长!
-
唐勐:
其实在做今天这期节目之前,我一直在刷“上海嘉定”的公众号,我很想关注这些日子大家对嘉定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到底在关注什么,我看了一下,有三个字反复出现,而且提到这三个字时,下面的留言都是一长串,他是嘉定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
观众:
法华塔。
-
唐勐:
聪明,说到法华塔,我对他的记忆是我在法华塔下面拍了很多短视频和有关的宣传,但是仅此而已,但是作为嘉定本地人来说,每个人对他的记忆都是很多,而且很深的,今天借这个时间分享一下您和法华塔共同的记忆有哪些?我看到留言上有同学说,因为现在已经长成大人了,在他孩子的时候捐过钱,那时候修缮,捐过两三块钱,那是他的记忆。还有的人说,最开始法华塔是开放灯塔的,他身材很瘦小,一下就爬到楼上去,但是以他现在的体积,暂时爬不上高高的塔了,每个人对法华塔都有不同的记忆,现场有吗?
-
观众:
我是最近带小朋友去州桥游玩时发现法华塔最近在修缮,那时候心里本来就有一个小遗憾,因为我没有登过塔,如果有机会想跟小朋友一起登登家乡的塔,看看塔顶的风景。
-
观众:
我觉得法华塔对于像我们这一代都是非常特殊的记忆,小的时候因为我学画画,会经常去法华塔、孔庙写生,那时候法华塔要收门票,我记得很清楚,是5元一张,写生完以后,老师会带着我们爬塔,尤其是爬到最顶上的时候,因为个子比较小,手脚并用,他最上面一层是石阶,站在塔顶看下面州桥的风光,感觉非常不一样。后来法华塔免费开放以后,不能登塔了,这其实也是我现在长大成人以后一大憾事,现在看法华塔又重新修缮了,很期待,听说法华塔能登塔了,期待什么时候具体开放,可以带着自己的小孩一起去看看我小时候看到的风景。
-
唐勐:
传承的意义就在一个建筑当中体现,可以把共同的记忆融在一座塔里面,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不光是现场的朋友提到,我做节目之前收集了大家关于法华塔最关注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修缮建筑怎么样,第二,什么时候开放,第三,能不能登塔,在节目开始之前,姚局跟随记者一起去到法华塔有一段拍摄,而且当中还有一些重要信息,接着马上通过大屏幕一起来看一看。
-
唐勐:
相信看了这个视频,大家都非常有关注,包括拍的图片,还有你们一起在法华塔游走的经历,记者问到你开放时间,可能因为视频开放时间比较靠前,那时候具体时间还没有公布,今天在这里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具体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姚伟:
感谢嘉定融媒体中心为我们搭建了与观众和听众沟通的平台,法华塔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份因为里面有一些安全隐患,就停止开放了,这次我们进行了大修,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从墙体、檐口、台阶,包括围栏都进行了整修,确保文物和登塔的安全。这次很荣幸在这里公布,8月28号面向社会正式开放。登塔现在是要预约的,每半小时预约一批,20人次,从早上9:00,到下午16:40,分批次进行,特殊的群体可以进行特殊的安排,提前或者是挪后都可以。
-
唐勐:
8月28号,法华塔重开之日就是我们相聚之日,我们也知道,在修缮的过程当中,不光是今年,前几次修缮当中发现了地宫,也发现了天宫,地宫和天宫当中还是有很多宝贝的,大家传说很多,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到过,有什么样的精彩跟大家分享?
-
姚伟:
1996年我们在法华塔大修过程当中发现了明代和元代的地宫,这个塔比嘉定建县历史还要长,是在宋朝,往前推十年,嘉定元年,1996年打开天宫、地宫的时候,发现很多文物,这后面两尊佛像是明朝的文物,观音像,一尊是12厘米高,还有一尊是15厘米高,是在天宫发现的,除此之外,95年、96年发掘的过程当中,还在毙龛当中发现了佛经,铜的,金属类的文物,这些文物离开嘉定很长时间了,当时我们发掘之后,一直放在上海博物馆的库房里面,这次趁着法华塔的大修竣工之后,把这些宝贝请回来,请到嘉定博物馆,进行一场专场展览,让嘉定的市民,全市的市民见一见法华塔里面的这些真正的宝贝。宝贝一共有36件,里面相关的展览也比较多,把法华塔历史的主题展分成几个部分,一是历史变迁,法华塔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刚才有许多听众和观众留言,这次法华塔修缮之后,往里缩了15厘米,进行了瘦身。除此之外,展览当中还会有法华塔历史文物的展览,还有法华塔的嘉定文脉,法华塔与百姓的故事,我们征集了很多老百姓的旧照片、老照片,看一看最早的120年前的嘉定法华塔是怎样的,勾起法华塔与嘉定文化的脉络联系,看看历代是怎样描绘的。
-
唐勐:
通过不同的串联的篇章,串起大家共同的回忆,刚刚您视频当中提到一个概念,“修旧如旧”,谈到旧,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比如说他出生在50年代,我出生在80年代,我们看到法华塔的第一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理解的旧的概念不一样,您要修旧如旧,怎么修缮到大家都满意的状态呢?
-
姚伟:
要以最小的干预,这个塔是在明朝时,只剩下塔基,明朝万历年间,进行了重修,民国的时候,这个塔外面的栏杆都烂掉了,用当时最好的建筑材料水泥,把檐口去掉了,围栏围起来。1995年的时候,正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唐宋的风格,所以我们现在修,要求里面的这些结构和样貌不能有变化,最小干预,确保一些倾斜的,破损的,榫卯已经断开的,接续到最佳的状态,确保文物的最佳稳定性。
-
唐勐:
这些年大家关注到一个词,“毁容式修复”,假定以前是那样的,用现代人审美的理解去赋予他现代的意义,人们看到最终修复的样子,觉得好像毁了他,所以我们修复的过程当中一定强调的是极少破坏。
-
姚伟:
对,这个过程当中法华塔修缮要经过文物部门的批准,拿出详细的方案,哪些地方是一定要换,哪些地方纠偏,哪些地方进行小范围的修补,原则上不能有大动,特别是不能把里面文物的历史、人文信息抹煞掉。原有的这包桨,不能搞得非常新。我们整个修缮将近三个月,对外开放过程当中,也是确保文物的安全和稳定。
-
唐勐:
全面评估之后才能进行完整的修复,还有朋友提到了孔庙,这两者联系的关联性一定很强,孔庙现在也是在进行修复的过程当中。
-
姚伟:
对,孔庙是今年5月份开始启动,从里面整体的概念、方案设计和文物方面的方案拿出来以后,已经开始修缮了,这是一件惊动国家文物局重大的文物大修工程,我们把孔庙外面72个狮子,3座牌坊,大成殿、大成门、明伦堂、当湖书院、碑廊等存在明显歪闪、扭转、移位等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修复,按照法华塔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这次修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嘉定区政府出资,要花7个月的时间,对嘉定孔庙进行全面的修缮。
-
唐勐:
开放的时间有没有计划?
-
姚伟:
准备年底修缮完成,这次修缮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修缮,我们对整个文化空间进行了设计布局。我们希望孔庙在修缮以后,它的使用能够和它原初的一些功能有所呼应。比如嘉定孔庙有书院的功能,还有祭祀和礼仪性的功能,我们也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让它有不同的展示风格。修缮后希望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下去,把嘉定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和新征集到的,跟嘉定和整个中国科举有关的这些内容,全部整理出来。这次展示过程当中,技术含量,文物本身肯定是首当其冲的,然后是展览的路线和互动相关的内容,会大大增加。
-
唐勐:
说到互动,就在今年有一个词频繁被大家提及,研学游,很多孩子他愿意去到故宫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参观,同时进行深度的学习,而不光是拍照打卡,如果法华塔修缮开放之后,孔庙开放之后,对于嘉定本地市民,对于外地市民,以及对于研学游需求的孩子们,学生们有哪些利好?
-
姚伟:
其实文化和旅游融合在一起,最大的好处,这些文物修缮之后,他的活化的功能进一步强化出来了,这里放了一尊塑像,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在古建筑当中,瓦延伸出去之后,会掉下去的,用一个钉子固定起来,这就是帽钉,下面有一个尖的东西,最后一片瓦定住了,在檐口当中非常漂亮,这一尊俗称叫“老爷”,形象就是老爷的形象。
-
唐勐:
下面其实是镂空的。
-
姚伟:
这一尊还没有进行烧铸,是泥塑的,在苏州烧铸之后,在檐口当中最后一张瓦定住,一个是起稳定的作用,还有就是装饰的作用。你到孔庙前的三座牌坊上可以看到,檐口最后一个就是这种“老爷”。在大成殿这些比较宏伟的建筑,也有这样的帽钉,这些在故宫也可以看到。
-
唐勐:
这些细节的刻划让我们很感动,看着修缮完了,里面细小的点,还有考究的内容是我们一直在贯穿的。
-
姚伟:
对,我们这次修缮主要是让文物能够说话,看一看当时嘉定建县初为什么修孔庙,孔庙的建筑规格、规制,嘉定的法华塔为什么是七级佛徒,这都是传统文化当中的规制,现在就是要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向市民,特别是向年轻人呈现出来。
-
唐勐:
修复非常重要,活化利用也非常重要,有些空间是不可移动空间,在嘉定也是有一些活用的,而不只是束之高阁,把他展览起来。
-
姚伟:
是的,文物分两类,放在库房里的这些宝贝可以移动,但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建筑、桥梁、碑刻等等,我们在原地进行保护,嘉定的孔庙也好,法华塔也好,要让他活化,怎样活化呢?
-
唐勐:
而且有时候觉得有些冲突,一方面要保护他,就是尽量减少对他的干预,但是另一方面,又要活用,让人进去,有人文气息,有人使用的痕迹,这两者矛盾吗?
-
姚伟:
不矛盾,特别是当下随着经济实力和科技手段的增加,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好。嘉定现在有不可移动文物,在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建筑和桥梁,还有碑刻,总计147处(和原始稿件不同,需要核对),比如说嘉定孔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0个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一些43处嘉定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需要定级的文物保护点。这些文物要活化起来,非常重要。比如说红色的资源,廖家礽烈士墓,他周边建立了纪念馆,烈士墓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展。还有嘉定的古城墙,有几段残存的,保护质量非常好,在上海市也是保护最好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古城墙成为我们嘉定环城河的风景线。这些空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修缮好之后,要让他活化利用,比如说印氏住宅,是上海首家开在不可移动文物内的“我嘉书房”。
-
唐勐:
说到“我嘉书房”大家都非常熟悉,从2017年到现在,大家最喜欢去的是哪家,在“我嘉书房”有哪些可以实现的愿望,我们节目开始之前走上街头跟大家做了一个分享,看看大家怎么说。
-
唐勐:
很多朋友都提到了“我嘉书房”里面的印氏住宅,现场有朋友去过吗?
-
观众:
上次去到印氏住宅里的“我嘉书房”,是由文旅局推出的行走陶西(音)系列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古建筑,看完之后,我对他有了极大的感悟。
-
唐勐:
觉得这个建筑怎么样?
-
观众:
这个建筑第一眼看上去非常漂亮,古色古香的,细看里面有很多巧夺天工细小的细节,雕刻得很精致。
-
唐勐:
里面的一些陈设,所以在这个地方看书和在家里看书有什么区别?
-
观众:
在这个环境里看书,心更容易静下来,更容易沉浸在书中,我希望在周末空余的时间多去那边看书。
-
唐勐:
环境对于看书影响还是蛮大的。
-
观众:
我上次去印氏住宅那边的“我嘉书房”,是去参加一个童说节气视频录制,那里的氛围非常好,是一个古建筑的模样,在那里看书会有一种很强的带入感。
-
唐勐:
一方面在里面参加活动,另外一方面也是有一些看书的时间。
-
观众:
对,上次在那边参加录制的时候,我妈妈有一些单独的录制,我就会在那里稍微看一小会儿书,看书时的氛围很好。
-
唐勐:
刚刚孩子说得很好,每个人,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在书房当中找到憩息所在,是全市首家开在不可移动文物当中的“我嘉书房”,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把这个书房作为展览或者是参观,破坏性更小,作为书房向大家日常开放,每天都要开放,必定有一些损坏,这和保护其实是有点相背的,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姚伟:
印氏住宅里面举办“我嘉书房”,相当于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可以在这里借书,这个空间又可以阅读,我们感到这些修缮好的文化空间,不可移动文物就要利用好,如果这个房子空放在那里,砖木结构,就要坏的。这些房子背后的主人,整个周边的环境,因为印氏住宅和另外一个不可移动文物,一个是上海市不可移动文物,背后的信息是什么呢?这个地方是整个商务印书馆第二任总经理的家,这个信息我们要挖掘出来,我们和上海近现代印刷出版博物馆进行合作,在二楼举行了印刷专题的展览,这当中有印有模的故事,也有嘉定女婿,他当时发明了楷书千字字模等故事,这些新闻出版印刷的人物放到不可移动建筑当中,与书房融为一体,我想他看书更能够静下心。
-
唐勐:
我们相当于把书房打上很明显的主题化的标签,和印度有关的?
-
姚伟:
对,和印刷、出版有关的,这些信息都是嘉定的文人对整个上海近现代文化,海派文化做出的贡献,在嘉定本土这个地方展出,其实他的价值会更高。
-
唐勐:
一方面有展出的属性,另一方面,空间的活化利用给大家读书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刚才两位同学都提到了环境特别漂亮,其实这是水系很发达的地方,推窗可以见绿,转头可以看书,给大家提供一个看书的心灵栖息的场所,不光是印氏住宅“我嘉书房”,包括嘉定其他“我嘉书房”的也是这样打造的理念。
-
姚伟:
后续在建的“我嘉书房”有30家,我们是全国首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点,我们想通过整个周边的环境,把其他地方不可移动文物也利用起来,比如说新城路街道有一幢古建筑,准备把周边的环境整合一下,今后做成一些空间,今后可以在里面进行研学、讲座等,形成文化的新场景。我们感觉到这些环境,像南翔这些古镇,都可以深入挖掘,他们也有很多空间成为阅读的“我嘉书房”和阅读新的空间。
-
唐勐:
除了“我嘉书房”这样的空间之外,还有什么新型的空间在嘉定出现呢?
-
姚伟: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图书馆有总馆、分馆,市民觉得家门口还有更方便的,我们也做了一些“我嘉书房”,可以借用,也有一些场景用不着借,可以来现场阅读,镇到村这一级中间加了一个空间,在社区、园区、景区当中加了阅空间、秀空间、艺空间。
-
唐勐:
这和“我嘉书房”的概念有一些区别?
-
姚伟:
我们再下沉,想去中心化,增加市民的便捷度,因为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完全是多元化的,有的空间需要闹,有的需要静,我们怎样甄别,顶层设计时安排好呢,我们找到了一条路,就是在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当中,新做的这三个空间。秀空间,可能更多的是让市民成为一个美育基地,配合他们开展一些群众文化,这些设施定期向市民开放,可以参阅公共服务。阅空间放到12个街镇邻里中心,包括企业、景区、商圈,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的环境来打造有温度的,有品质的,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我们不光在社区,也会在酒店。
-
唐勐:
为什么会开辟酒店的场所?
-
姚伟:
其实纸质的阅读不会消亡,特别是我们外出期间,不可能携带很笨重的东西,在酒店当中推出阅空间,也是融合的文化因素,增加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在嘉定的宾馆,今后的体育场所,比如说游泳馆,能静下心来看书,比刷手机更有价值。
-
唐勐:
除此之外还有艺空间,把一些小众的文化,请社会力量加盟我们做一些“私房菜”,就是经典的鉴赏等,全市大多数文化大咖都到这里来过,相对对象更小一点,在嘉定有胡同美术馆等,这些场所都是社会化经营的,政府部门跟他们合作,就是把公共服务和小众化内容进一步向社区延伸。
-
唐勐:
一方面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加精致的文化服务,另外要达到触手可及,家门口就近就可以享受到文化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在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加方便,不用舍近求远。既然这个空间搭起来了,在这个空间当中体验一些活动,举办一些展览,或者是内容,其实也是大家需求的,大家想要什么样的展览,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对于这个问题,姚局一定非常关心,大家也非常期待,我们节目开始之前走上街头,问了问嘉定的市民想参加哪些活动呢?
-
唐勐:
说到文化需求,每个人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怎样打造文化大餐?
-
姚伟:
我们搞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是普及、公益,我们要让公共文化场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上海的博物馆当中,嘉定有两家博物馆列入前十,嘉定博物馆和上海汽车博物馆,主要是他们做了大量的公益性的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要让老百姓一起来参与选课,打造了33项“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300余场活动,重点推荐12项“社会大美育”特色课程,刚才市民朋友提到的,他要来参与,我们提供哪些大餐呢?今年上半年推出100余场,由图书馆进行大咖来了讲座,由文化馆来进行24节气的活动,由博物馆进行文物和收藏东西的鉴赏,请专家来给你鉴定文物,这些很有针对性,同时又是公益性的。
-
唐勐:
这些活动很多,获取信息也比较零碎,有没有集中统一的平台大家能够在上面获取信息,一目了然?
-
姚伟:
嘉定有一个文旅嘉定云,可以掌握权区的区级场馆和52个街镇的活动,大家可以点击屏幕上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就是文旅嘉定云的,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对接便利化的内容,菜单里面的文化活动、场馆预定、文化众筹、社团、网上书房、数字展馆等等都有,而且这个量非常大,在这个过程当中,嘉定市民只要持一张嘉定图书馆借书卡,密码输进去之后,还可以找到海量的文化信息,很多内容都是我们做过了精选。在家里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大容量需要电脑,来查阅三千余万份的资料。
-
唐勐:
其实是一个集合体,把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在上面获取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前查资料要去图书馆,或者是某些大学才能有这样的通道,如果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在家里就可以实现这样的互联互通。
-
姚伟:
还有大量的艺术曲目,都是非常当前的,一些中国知网等14种国内权威的数据库搬上了文旅嘉定云,市民可以在这当中查许多你需要的内容。
-
唐勐:
对于做研究,还有做论文写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做的这些内容,其实还是说回来四个字,触手可及,包括文化场馆,还有查资料等等这些信息,都能够让大家从方便的角度来进行体验,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
姚伟:
不光是方便,还有个性化,现在文旅嘉定云还有一个众筹,你希望看什么,我们给你提供什么,但是众筹也需要你出钱,这个出钱又相对是公益的,你到我们的场馆当中来,场馆本身是不收费,我们有一定的量就开相应的讲座,这个讲座而且是可持续的。
-
唐勐:
这些课程一旦开设之后,说明都是大家喜欢的,因为是大家众筹起来,让这个课程进行呈现,从这方面来说,资源的利用上起到了很大的效果,没有浪费。
-
姚伟:
精准对接市民的需求。
-
唐勐:
再看看大家有哪些问题在直播间留言提问呢?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
唐勐:
欢迎回来,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2023“我爱我嘉”民生访谈,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专场,现在看到大家的留言,有一些问题请教一下姚局。
-
唐勐:
嘉定的非遗项目哪里去了???
-
姚伟:
嘉定戏剧是一个保护项目,保护单位是嘉定菊园和文化体育中心,普遍比较关心的,像这些戏曲的保护,观众在哪里,演员在哪里。非遗非常重要的,如何把创作者和我们整个传承发扬工作能够衔接好。一批老艺人,随着他们渐渐走出历史舞台以后,在嘉定很有影响的戏曲就会断,我们现在通过多种方式,一是一定要有明确的保护单位,这个单位来牵头做好相关的工作。二是要把戏曲的对象找到,就像昆曲,年轻人也非常喜欢,他可能喜欢的是表象,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喜欢的就是内涵,也可以沉浸式进入。嘉定戏剧团是解散了,但是嘉定戏剧作为非遗的保护传承还在。嘉定还有道教音乐,南翔小笼等,都是嘉定四大全国的非遗项目,像嘉定戏剧不会消亡,通过各种展示、培训和政府的相关的扶持,会继续走到比较正常的轨道。
-
唐勐:
一是要有牵头的保护单位,二是找到更多的传承人,哪怕是对他感兴趣的人,也是可以有一个传承和发扬的过程。第三,最近跨界的合作也是做得比较好,端午节大家想到的徐行草编和著名品牌野兽派的合作,这也是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很好的第三点。
-
姚伟:
非遗的融合非常重要,有跨界的融合,与当下的生活,以及新的一些工艺要结合起来,我们不破坏非遗本身的元素。徐行草编,跟徐行甄糕(音)合在一起,本身又可以保存。
-
唐勐:
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吃完以后可以作为很好的摆件,再进行功能实用性的利用。还有朋友问到,嘉定哪里可以买到非遗的文创产品呢?
-
姚伟:
整个文创产品由区委宣传部在嘉定开了一家专门的非遗和文创的商店,还有南翔印象城也有相关的店,州桥也有很多竹刻的商店,这些内容都可以向市民提供。包括徐行的草编,也可以向大家提供。
-
唐勐:
说到非遗,大家的话题就聊开了,有一位网友说,嘉定哪里可以体验嘉定技艺,有没有这样的通道和渠道大家可以来参与这样的活动呢?
-
姚伟:
我们每年举办这样的集市,在南翔的古艺园和州桥老街,希望大家关注文旅嘉定云,阶段性会推出一些非遗的体验活动。
-
唐勐:
刚才的二维码大家可以扫描关注。有朋友说,嘉定的梅园路那边有一个场所一直空关着,不利于保护。
-
姚伟:
在嘉定的人民街,里面有很多重要的碑刻,我们有一些重要的设想,把这里打造成嘉定文化研究中心,与嘉定的民俗与古建筑研究会一起来合作,使这个地方成为文化学术研究的场所虽然地方不大,但是保护的价值非常高。
-
唐勐:
我们一直都在想这个空间的活化利用,这也是很好的设计的点。当您走在嘉定街头时,看到这么多文化演出的呈现,那么多修缮之后呈现给大家很漂亮的法华塔也好,孔庙也好,您心里在想什么,您觉得对于未来的嘉定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希望呈现什么样的羊毛让大家看到?
-
姚伟:
我们在嘉定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文旅融合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远香文化园,把远香湖新的IP打造好,在远香湖东南侧,我们今年年底将把江南书局正式推荐给嘉定的市民,现在已经在装修了,未来几年当中,要把嘉定的文化馆从最美图书馆迁出,新建一个新的文化馆,同时在远香湖周边,从今年开始,要举办首届远香湖的艺术节,今年我们尝试着举行了远香湖的啤酒嘉年华,包括去年开始进行的是南翔国潮大会,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来参与到非遗活化当中来,把这个国潮和传统文化能够继承好。
-
姚伟: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嘉定的汽车文化这个大IP打造好。
-
唐勐:
明年F1大奖赛20周年了。
-
姚伟:
2014年嘉定首次F1比赛,到明年正好是20年,明年不出意外的话,4月19号到21号,马达轰鸣声又要来到嘉定,15万市民、游客会到嘉定来欣赏汽车大餐。汽车文化是嘉定文化最大的IP,我们也要借助F1这场盛事,在这个过程当中举办电音节,还有其他跟汽车文化有关的汽车文化节相关的活动。
-
唐勐:
谢谢姚局,没想到最后还挖出一个重磅消息,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嘉定的文化和旅游发展,也希望嘉定的文旅发展能够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非常感谢姚局的作客。
-
唐勐:
最后做一个预告,下周一嘉定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沈浩平将作客直播间,欢迎您继续关注参与,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