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嘉”2023嘉定民生系列访谈-—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沈飚

  • 主持人:
    各位听众、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唐勐。欢迎各位来到“我爱我嘉2023民生系列访谈”的节目现场。
  • 主持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8月10日开始,嘉定区新闻办公室、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各委办局,推出“我爱我嘉”2023民生系列访谈节目,围绕新一轮“五大行动”当中的“民生新福祉”提升行动等等这些话题,聚焦民生关切、共议民生话题、汇集民意民智,助力城市发展。我们的直播访谈将通过FM100.3和“上海嘉定”APP客户端、微信视频号“嘉视频JCMC”、新浪微博上海嘉视频同步直播。欢迎下载、关注“上海嘉定”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浪微博,参与网络留言、互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农商银行、嘉定城发集团特约支持!今天要聚焦的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嘉定农业农村发展的那些事儿,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沈飚。掌声有请。
  • 主持人:
    欢迎沈主任。
  • 沈主任:
    唐老师好,大家好。
  • 主持人:
    一上来就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马上就要放假,今年中秋国庆家国两团圆放八天的时间,相信很多朋友都会举家出游,游历中国的大好河山,但是走到哪里都是“人从众”,上海的市郊成为大家一个不错的选择。我特别想知道对于嘉定的市民朋友来说如果要介绍其他的朋友来嘉定的乡村旅游,大家会推荐哪些景点,我想我们都会非常的期待,我们在节目的一开头听听市民朋友怎么说。来一起看大屏幕。
  • 主持人:
    都如数家珍,但是这些景点都比较的分散,有没有可以推荐的线路把这些景点都串联起来。
  • 沈主任:
    有的,我们可以从南到北,主要线路为哈密瓜主题公园到乡悦华亭到亨嘉荘到毛桥集市→愚农庄园到浏岛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第二条东面,可以从宏泰园到嘉源海艺术中心到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到小灶村体验农场。南线可以从古树公园、白地凯,到汽车博览公园,到安亭老街,西线可以从嘉北郊野公园到橘园的百果园,还可以到桂花园,还可以到草莓园,最后到丽江的生态园。
  • 主持人:
    最后把完整的图片呈现在上面,我发现一点,除了线路推荐的很棒以外。乡村整个环境风貌也是在改变的,以前我们提到嘉定的乡村会想到道路比较坑洼,房子比较破旧,但是其实这些年有很大的改观。所以这是不是农村的房屋翻建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外立面漂亮了会让人赏心悦目。
  • 沈主任:
    嘉定到现在还有141个行政村,我们57个是保留保护村,84个非保留保护村,在保留保护村当中还有2.6万户的农户,非保留保护还有1.8万户,90年代以后的农村别墅区有2.4万户,我们整个在非保留村和保留村当中1.8+2.6,4.4万户当中有70%的农户都是90年代之前建造的,所以在嘉定刚才讲的农房的老旧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也很关注很重视。
  • 主持人:
    我觉得给你们提出一个很大的难题,建的时间不一样,每一个房子的新旧程度不一样,而且每地段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怎么做?
  • 沈主任:
    我们最近几年,首先区政府出了保留保护村的宅基地的管理办法,明确保留保护村的住房更新,翻建,我们由各个街镇进行审批,所以现在各个街镇都已经把管理的实施办法出台,应该讲把我们农民建房的申请的渠道打通。同时农民建房很复杂,因为有些不能够新建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有些是联排的一些住房,一家翻了,另外一家不翻,邻里之间也不行,所以嘉定在全市率先试点了组团式翻建。
  • 主持人:
    组团式翻建就是大家一起来做。
  • 沈主任:
    对,有四个原则,第一个听民意,第二个是旧址翻,第三是 争先后,第四是定风貌。大家邻里之间道路各方面共用,我们是组团式翻建以后做一些宅基地小的略微的做一些平移调整,让我们的交通基础设施都能够进行配套。
  • 主持人:
    还有刚才您提到叫旧址翻在原有的地方进行翻建。
  • 沈主任:
    在一个自然村落,小于30户的不推集中归并的道路,30户以上的通过百姓共同一起的意愿,讲好一起同一个时间来统一定一个风貌,房屋模型到底怎么造,百姓一起商量,定好以后用一年一年半的时间建成。
  • 主持人:
    这就是旧址翻。第三个是争先后。这个“争”有点比拼的感觉,翻建过程中怎么体现。
  • 沈主任:
    组团式翻建老百姓自建,但是区镇要做一些配套,农房老旧也是问题比较多,我们按照财力逐年配套,哪个区域百姓意愿最强烈,就在哪个区域先行进行组团式翻建。
  • 主持人:
    有先有后,大家如果尽快达成统一共识,就先去做他们的规划。翻新建设。
  • 沈主任:
    对的。
  • 主持人:
    最后一个叫做定风貌。
  • 沈主任:
    定风貌,农民个体化建房万紫千红,但是保存乡村江南的机理,组团翻建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风貌,对整个住房、组团更美观、更实用。
  • 主持人:
    总的看起来大家有统一的风格,但是细看也有自己不同的庭院特色,比以前的很杂乱的,让大家觉得很零散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 沈主任:
    对,这个风貌统一好以后,一些必要的公共设施、我们统一建设,这样效果比较好。
  • 主持人:
    我听记者说在节目开始之前你们去嘉定某一个村,具体在哪儿没有告诉我,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你们去了哪里。一起看向大屏幕。
  • 主持人:
    刚才记者去逛的时候多开心,90栋一年半的时间全部做好,而且水电气全部通的,还有邻里中心,这个过程应该不是很顺畅,但是有大家配合,所以尽快在推进,这中间应该会有一些故事。
  • 沈主任:
    有故事,今天村书记也到场了,请她讲一讲。
  • 主持人:
    新民村的村书记在哪里?跟大家打个招呼。
  • 村书记:
    新民村的村书记,刚才视频中的美丽乡村,今天非常容幸参加这个活动,新民村原来的住房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旧情况非常严重,在农民翻房的意愿非常强烈,甚至用迫切。
  • 主持人:
    这其中肯定还有农户觉得我以前住的挺好的,现在翻得给我找点麻烦,这个过程中怎么协调。
  • 村书记:
    老百姓的翻房遵循老百姓自发申请的意愿,村委会要发挥主动的动员、引导、协调工作,整个过程中老百姓把自己翻房的需求跟村委会进行提出申请之后,村委会一定要在协调工作当中发挥村民自治强有力的手段,最终达成一致,形成一个以村民组为单元,抱团翻建的模式。
  • 主持人:
    首先解决是翻不翻,然后要翻,要翻一定要倾听大家的想法,而不是我们自己拍板决定。
  • 村书记:
    在组团式翻建过程中,三个方式,第一是详细主动倾听老百姓的意愿,第二发挥党员银铃的作用,主要是开展了户代表会议、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通过会议的形式了解村民的意愿,让他们引领铃组团式翻建,第三在建房前中后全过程让村民参与进来,让乡村振兴真的成为一个村民主动要做,自己能做,而且能干好的一件大事。
  • 主持人:
    希望新民村的村民生活像星星一样明亮,我知道外冈的葛隆村也是一个组团式翻建的典型。
  • 沈主任:
    葛隆村也有180套,今天也有村民代表到场了,请他介绍一下。
  • 村民:
    我是外冈村葛隆村的高志钢(音),我今天带来了一些瓦片。
  • 主持人:
    就是这个?这个看起来很古色古香。
  • 村民:
    对,这也是我们葛隆村的特色,我们葛隆村是嘉定区的保留村之一,我们至今还保留着江南古镇的传统风貌,我们有一条老街正在进行改造,所用的瓦就是您手上拿的瓦,我们非常注重传统风貌的延续,作为一个古老的村庄在乡村振兴和农房改建过程中不能大拆大建,要注重风貌的延续。
  • 主持人:
    在节目开始之前我找了一些图片,上面的图片是你们的老房子。
  • 村民:
    这是建于70年代12排连排新村的房子。
  • 主持人:
    为什么要把这个图片放在这里。我关注到这个阿姨,水已经没过膝盖,这种下雨天应该是你们最头疼的日子。
  • 村民:
    这是我们防汛防台期间最关注的一些地点,地势比较低,建造的年代建筑材料不是特别好,整个房子上面漏雨,下面进水,有的严重的屋顶上的砖头往下掉。
  • 主持人:
    屋漏又遭连下雨,这个地势比较就低洼,房子老旧,所以翻修的愿望非常的强烈。这下面的图片是新的住宅。
  • 村民:
    这是改建以后,集中精力攻坚的12排连排房屋平移出来,或者原地组团式翻建以后建的新房。
  • 主持人:
    住上新房最大家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 村民:
    最直观的就是下雨天不再漏进水,车子也可以开到家门口。
  • 主持人:
    以前朋友来极力做客很难停车,得塞。包括房子之外的一些周边的绿化、公共交通都考虑进去。
  • 沈主任:
    对,区、镇、村三级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主持人:
    所以现在朋友来家里做客非常的自豪。谢谢。也希望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刚才我记得您在视频当中提到这个房子不光可以住,其实还能赚钱,您刚才跟我说他开了两个门,一个是主人家走的,另外一个是?
  • 沈主任:
    租客,保护相互的隐私,很多的房子是前后开门,平时不予干扰。
  • 主持人:
    这个房子家里的奶奶一个人或者一家人住太大了,还会空着房间,这些房间会租赁出去。
  • 沈主任:
    对,租赁出去。讲话两个组团式翻建,现在量比较小,我们走出一条路,他们组团式翻建都是三个,资金是自筹的,房屋是自建管理是自治,这个过程当中老百姓原动力的需求最重要,确实农村家庭的情况也不一,经济条件也不一,但是我们其实在整个农民建房过程中也已经通过几个渠道,一是资金上的问题其实有农商银行合作的关系,可以贷款。第二在建造过程当中按照需求,村委会要搭建平台,村委会要看,如果是我们村民自住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由村委会搭建平台以后由大的企业进行对接,这样不仅能够让自己的村民有一种花园别墅居住的梦想实现,同时通过建好以后房屋租赁以后,房屋新了,租客的层次高了,租金就上去了,这样的话我的想法是希望全区有更新愿望的村民尽快的更新,在住花园别墅的同时能够有增加财产性收入,钱袋子鼓起来的载体。
  • 主持人:
    这是农村致富增收的一方面,通过房屋租赁,具体还有哪些增收的方面,渠道非常多,广告之后告诉您。
  • 主持人:
    欢迎回来,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2023“我爱我嘉”民生系列访谈,今天我们聚焦的是嘉定农业农村的那些事,刚才和沈主任提到农村致富增收的渠道,通过房屋的租赁。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种地还是大家的一个最根本的增收渠道,所以种植是非常重要的,说到嘉定的农业农村地区的一些农副产品还是有很多的如数家珍,比如说马陆葡萄、白蒜等等,说了不算,听听市民朋友们怎么说,嘉定有哪些农副产品呢?
  • 主持人:
    谢谢,里面有提到葡萄、哈密瓜、玉米,今天带的玉米是不是刚才先生提到的水果玉米。
  • 沈主任:
    这个玉米是鲜食玉米,但不是水果玉米,而是一个糯玉米。
  • 主持人:
    这个品种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我感觉是黄的,要么是五彩斑斓的。
  • 沈主任:
    嘉定恢复一些老的品牌,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引进一些新的品种,这个品牌是前两年引进的“沪红糯1号”,是农科院最新研究开发的品种。我们有一个种源企业惠和种业,用100万元人民币把这个引进过来。
  • 主持人:
    做这个口感肯定特别好,我尝尝。颗粒非常饱满,其实玉米的味大差不差,但是饱满程度和回味甘甜的程度有点惊讶。
  • 沈主任:
    让观众朋友也尝尝。农业现代化,种质是基础,总书记讲过农业种质是芯片,种源是卡脖子的工程,所以从我们嘉定农委来看,最近几年除了老品种的恢复以外在新的种源当中也做了尝试,所以这个品种也是最近几年在种源方面突破的一个成果。
  • 主持人:
    我看到有几个尝了,您说说,尝了这个玉米和您平时吃到的玉米口感有什么区别?
  • 观众:
    特别糯、颗粒饱满,特别甜,味道特别香,特别让人想尝尝的感觉。
  • 主持人:
    和我的感觉一样,这个饱满程度让我有点惊讶,其他的玉米煮出来每一粒没有那么饱满,但是这个一咬下去有点爆浆的感觉。
  • 观众:
    回味无穷。
  • 主持人:
    印象深刻,刚才您说到100万引进过来其实还是很有故事。
  • 沈主任:
    对,今天农技中心蔬菜科的邹丹荣科长,专业人士介绍一下“沪红糯1号”的故事。
  • 邹丹荣:
    大家好,我是嘉定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的邹丹荣。刚刚大家都已经看到也品尝过“沪红糯1号”,这个品种是2020年上海市农科院培育出来的新品种,2021年我们惠和种业以100万元的价格从农科院手里转让过来。这个品种是一个甜味型的糯玉米,我们可以简单的用4个词来形容它:外观美、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大家刚才大家都看到外观非常的漂亮,质粒饱满,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优点,吃起来软糯鲜甜,我们测出来的糖度大概是15到16,夏秋季种植可以达到17,一般西瓜的中心糖度也就是在11左右,所以口感非常好,“沪红糯1号”还有很高的花青素和蛋白质。
  • 主持人:
    如果再煮的话汤应该会变颜色的。
  • 邹:
    对,高含量的花青素,所以营养价值非常高,我们也建议人家煮的时候可以汤汁一起喝,同时玉米须还可以泡茶,是非常好的品种。
  • 主持人:
    全身都是宝。我们现在是尝了觉得很好,但是我想当年你们引进过来之后要打开这个市场,觉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得让每个人都接受这个新的产品,当时怎么做的。
  • 邹:
    是的,我们农机中心和惠和一起合作将“沪红糯1号”打造成嘉定区域特色品种,这几年我们农技中心从技术上不断的优化、革新,要让农民种的好,推广态化栽培、特早熟栽培,包括不同品种的种植,以及不同季节的种植,积累丰富的经验,推广到全区合作社种植,俗话说种的好也卖的好。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我们与社区对接社区团购,通过和商超合作,比如说百蒂凯、小美等等,通过叮咚盒马的方式,第三通过餐饮企业,今年和嘉定新银院(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包括各种渠道,鲜食玉米的品鉴评优、制作小视频、进社区宣传、农委的邻里中心设摊以及我嘉生鲜平台销售等等,特别在今年6月份上海电视台“寻味上海”也对我们“沪红糯1号”进行了拍摄宣传,看过的市民都纷纷到我们基地采购、购买、采摘。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市民能吃到这个高品质的玉米。
  • 主持人:
    口说无凭,从2021年到现在2年多的时间,效果如何?
  • 邹:
    效果非常好,2023年在嘉定本区一共有39家合作社种植,。种植面积400亩。我上直播之前统计了一下,今年亩产量平均在705公斤左右,因为“沪红糯1号”优质的口感所以打破了传统的论斤卖向论个卖的转变,平均的单数果价在2.5元左右,经济效益达到370万元。
  • 主持人:
    正是因为品质的提升,销售和经济是层层攀升,这是一个很的发展渠道。也就是说种植这些“沪红糯1号”的农民他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实惠。
  • 邹:
    种植“沪红糯1号”的合作社、种植大户都能够切实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作为惠和种业从2021年到现在在全国11个省市开展了布点种植,今年自种量在2500公斤,推广种植面积在2500亩,涉及到的范围是非常广,从最难到海南三亚,最北在新疆乌鲁木齐,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都有种植,甚至韩国、亚太地区,“一带一路”的巴基斯坦都快事引进示范种植,我们夏秋季计划的生产种植量在5000公斤左右,预计未来我们突破1万公斤,我们相信在惠和种业和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沪红糯1号”会成为嘉定农业一张闪亮的名片,我们相信惠和农业将上海的种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舞台。
  • 主持人:
    太好了,我本来以为在嘉定、在上海种种,没想到这还走出了国门,这是很好的拓展方式。
  • 沈主任:
    种源很重要。嘉定就这么多土地,大家普遍感觉“沪红糯1号”鲜食玉米口感好,第二我们种植户,原来论斤卖现在论个卖他们的收益增加了,第三个种源的从原来的玉米培育出种成果转化以后,这里保守一个名字,种子的附加值非常高,所以也得到了效益。
  • 主持人:
    而且我记得玉米的种植土壤是可以轮种的,对于土壤也是有利的。
  • 邹:
    对,玉米可以跟蔬菜、西田瓜、草莓等等进行联作,玉米的秸秆可以还田改良土壤,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 主持人:
    现在谈可以谈的很好,因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两年多前你们要做这个决定把它引种过来应该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挺矛盾一方面要发展它,另外一方面机遇和风险并存,有没有担心万一这个东西弄错了很惭愧、很愧疚,怎么把握。
  • 沈主任:
    你讲的很对,做一种尝试,先行先试试点有风险,而且当时我们惠和种业100万的真金白银引进过来,如果没有效益我们感觉可能是一种失败的案例。但是又不能不做,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关注:第一对嘉定本土种源企业加强支持,扶持的力度,一定要让他在人才引进、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有保障,有技术含量。第二个我感觉关键是一定要跟比较好的科研院校进行对接。一定要在好的高校当中,科研团队出来的成果。
  • 主持人:
    这个有什么优势?
  • 沈主任:
    里面的产品各方面,我们要最新最好的掌握,这是第二个核心。第三个一个品种的引进,依靠我们的种业企业,第二要发挥农委的农技中心的一些技术人员的科学、严谨的试验态度,技术制成。因为我们农技中心有那么多的高级副高级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科学来不得虚假。通过三方面的努力,虽然这个事情很难,但是我们愿意为种源农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嘉定的贡献。
  • 主持人:
    新品种的探索通过三点进行很好的支撑,所以“沪红糯1号”是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接下来我们也一定会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 沈主任:
    要“稳、准、狠”。
  • 主持人:
    过程中不光是企业开心、农民也是增收了,刚才我们说到农民增收,一是房子,现在是种植,还有吗?
  • 沈主任:
    还有养殖,养殖业可以赚钱。
  • 主持人:
    养什么?
  • 沈主任:
    养观赏龟。
  • 主持人:
    谁养在哪里养?
  • 沈主任:
    今天就有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和合作社养殖的代表,请他们讲讲。
  • 主持人:
    我说开始怎么拿一个盆在这里。这里放的是小乌龟。
  • 观众:
    对的,我为大家带来了活泼可爱的小乌龟。
  • 主持人:
    我看品种很多,挑一个最特别的品种给我们看看。
  • 观众:
    这个是巨头麝香龟,来自美国的一个品种,这是白化巴西龟,巴西变易的一个品种。
  • 主持人:
    养殖的批重油多少个?
  • 观众:
    养殖的品种有8个。
  • 主持人:
    听起来是非常的专业,是专业的技术人员。
  • 观众:
    我是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黄志峰(音)。这位是我们的养殖户代表。
  • 观众:
    大家好,我来自华亭镇的庭院养殖观赏龟的养殖代表,我叫严启良(音)。
  • 主持人:
    你在养乌之前养过吗?
  • 观众:
    我比较爱好这个水产养殖。
  • 主持人:
    现在大屏幕上出现这张图片,中间是您?
  • 观众:
    是的。宅基地的庭院里面。
  • 主持人:
    这是在您家吗?
  • 观众:
    对,在我家宅基地庭院里面。
  • 主持人:
    养起来很方便,不用找其他的地方,舍近求远,就在家的院子里 养。
  • 观众:
    这个很方便,自然性的限制比较少,宅前屋后,空余的时间弄弄就可以。
  • 主持人:
    虽然说空余的时间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
  • 观众:
    对的。刚开始养的时候压力很大,这个专业技术很强,龟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引进新的品种,我们要适应新的品种习惯,习性,掌握,才能提高生产水平。近水楼台先得月,嘉定区的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我们的全力支持、技术支持,还有他们实验场在我们华亭,我们都去看都去学习,还给我们上门指导。
  • 主持人:
    一条龙服务,养龟和平时种蔬菜、瓜果有什么区别。
  • 观众:
    我们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这个比较休闲,得到养龟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休闲。这个龟苗卖出去人家也是搞休闲玩玩。
  • 主持人:
    这是陶冶情操的过程,一方面自己心情舒畅,另一方面您自己也学到很多的只是,养殖的知识学到了,最关键的问题赚不赚钱。
  • 观众:
    现在华亭总共有58户人家,到去年为止,按照我了解的就是总共收入,纯收入,因为不说人工的,纯收入280户,平均每户48000元。
  • 主持人:
    这是在你们所有养殖当中算什么水平?
  • 观众:
    平均水平,我养的一年9万块。
  • 主持人:
    所以今天把您请过来。
  • 观众:
    最高的20万元,他养殖数量多,投入的也很多,一年收入是20万。
  • 主持人:
    那是很多。可能正在家里养所以他没有过来。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致富增收渠道。
  • 沈主任:
    对的,一是可以陶冶情操,第二不是占非常大的资源,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指导,能够增加他们的收入。
  • 主持人:
    我还想到一点既然这个东西养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比较轻松的,对于我们的一些残障人士等等,他们可能去种植、耕种有考验,但是这个对他们不费太多的力气,又有收入,是不是也有考虑。
  • 观众:
    我们根据庭院养殖的特色,也专门发展了一批残障人士加入我们的观赏龟的队伍,现在刚刚养殖户也说了,一共有58户的养殖户,其中有14户就是残障人士,占到整个养殖户队伍的1/4,而且水产站还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对那些罹患重病的养殖户家庭也提供一些特殊的帮助。所以庭院养龟模式也体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 主持人:
    谢谢。太好了,沈主任,这一方面能够赚钱,另外一方面给残障人士有了自信。这点很关键。他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哪怕一点点,但是他也可以取得成就,这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提高质量发展,刚才我们说到组团式翻建、种植、养殖,这些都是农民增收的渠道,我相信还有。
  • 沈主任:
    乡村振兴不振兴还关键还是看老百姓的收入增不增加,钱袋子鼓不鼓。除了这三种方式我们提出了对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村一策的实施意见,我们总结了包括“腾龙换鸟”“飞地”“组团发展”“筑巢引凤”和“国企帮扶”,五种模式,希望我们各个村能够寻求自己合适的方式,能够增加自己的村级经济收入。最后通过村级经济组织收入的增加,能够多给老百姓进行分红,让百姓的钱袋子逐步鼓起来。
  • 主持人:
    又多了致富增收的渠道,而且这个渠道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 沈主任:
    增收是大问题,要重点突破,目前仅仅做了一步,我们未来还是要各司其策,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的村民能够多增收。
  • 主持人:
    骨头难啃但是一定要啃。今天带了玉米,这旁边的大米肯定有讲究,当时我很疑惑,这应该是外冈大米,我们都知道品质很好,今天带过来有什么样的特殊的地方,我也没有看出来。
  • 沈主任:
    这个大米是外冈大米,首先今天不说外冈大米,去年我们全市那么多的大米的品鉴,外冈大米得到了全市所有大米品鉴评比第二名,但是今天不是因为这个大米的品质好,放到演播现场,关键是这个大米的种植方式我们起了转变。
  • 主持人:
    是不是无人农场。你知道我怎么知道的吗?今天一上来就看到无人大米四个字,是机械化的管理、操作。
  • 沈主任:
    水稻种植大家都知道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拔秧、插秧,都是人工操作。但是人工操作现在有两个问题,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第二完全用劳动力,正确力也不高。所以我们两年前率先在全市试点了水稻的“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全程无人化操作,简称无人农场。
  • 主持人:
    有从人到无人的变革。怎么做?
  • 沈主任:
    两年前试点300亩,今年已经达到了1600亩。到年底我们是3890亩,所以整个 过程是技术活,今天我们也有幸无人农场的老总也在。请他介绍一下。
  • 高:
    大家好,我是外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高行(音)
  • 主持人:
    有点像以前小时候玩的开心农场,到了那个时间点就点一下就增收了,但是我们这个是真的收入了,真的增收了。
  • 高:
    真的是这样,现在无人农场的无人机操作就是这样的,农机手在控制室当中用自己手中的手机、IPAD或者笔记本电脑对田间的机械进行远程操作,我们的机械根据北斗导航,前期设定好的一些轨迹进行作业,这一块可以击打第一次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节省了劳动力。
  • 主持人:
    所以我想从有到无人的转变,不光是技术的提升,效率的高效化,其实也省钱了,省了人工成本。
  • 高:
    我们也做过相关的测算,原本机械操作每一亩的成本大概在39元,然后无人农场工作推进以后,现在成本是降到18元/亩,这一块降了50%以上,这只是经济效益,对我们来说感受度比较强的可能就是去年疫情的时候,一半的农机手在岗的情况下,4月、5月、6月完成了外冈镇2万水稻田的春耕和播种项目。
  • 主持人:
    真的是了不起的改变,技术的革新一定要走这一步。
  • 沈主任:
    农业现代化要解决三个问题,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无人农场我感觉首先解决了一个谁来种的问题。原来的劳动生产力,农民都是老龄化,种的人员已经逐步在减少。劳动生产率又不高,解决谁来种的问题。种什么呢?按照种源看。第三个无人化农场全部北斗卫星定位,包括日常的田间管理都是用数字农业的方式,就是怎么种、管理,也赋予了现代的科技力量。
  • 主持人:
    所以现在效果也非常的突出,成效怎么样?
  • 高:
    我们无人农场工作从2020年下半年正式进行接触和推进。那时候上海市农委也想再一个地方进行无人农场的片区,有几个 方案,最终选了嘉定区,去年完成了1600亩,今年市里对我们已经验收成功。其他的区县已经根据我们的模式进行推广。区里在去年11月份出台了全国首个水稻产业的无人农场的执行规范。所以这一块工作推进的还是很扎实。
  • 主持人:
    无人化种植嘉定走在前面,打了一个样。
  • 沈主任:
    我们在全国率先以区级标准是第一家。
  • 主持人:
    很好,希望我们的无人农场能发展的更好,让大家更省力更省心。谢谢高总。看到网友们的一些提问,有一位朋友说到嘉定的梅山猪很不错,和市场上普通的猪肉相比口感上有什么区别吗?他没有吃过,请沈主任介绍一下。
  • 沈主任:
    梅山猪是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梅山猪在嘉定有很长的历史,早期时有一个保种厂,当时仅仅是保种。因为梅山猪在猪的种类当中产崽量比较高,最多的时候可以产到33头,从动物学家研究来讲,梅山猪有一个另外讲法,猪里面的国宝,最近几年从保种已经从种源到养殖、到生产、加工一体化运作。现在有一个沥江生态园在养殖,生产、加工一体,请她讲一下猪肉好在哪里,哪里有的卖。
  • 沈燕燕:
    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沥江生态园的沈燕燕,嘉定梅山猪与市面上普通的猪肉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是高标准的养殖条件和生活环境,吃的是园区里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园区里每天有很多的残菜残果,住的目前是采取现代发酵厂的养殖技术,可以及时分解猪宝宝的排泄物,可以真正做养殖过程中的零污染、零排放。空间上也比正常的传统养猪至少空间大了3.5倍,如果传统的猪宝宝住的是一室一厅,嘉定梅山猪住的就是三室两厅,简单来说吃的好、住的哈。我们猪宝宝的幸福指数是非常高的,它感到幸福了,品质肯定有所上升。
  • 主持人:
    我们非常熟悉一个牛奶的广告,这个奶牛听着音乐成长在大草原,我们这个猪住着五星级的酒店,吃着最好的餐食,所以能够口感很好。
  • 沈燕燕:
    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所提升。
  • 主持人:
    简单介绍一下销售渠道。
  • 沈燕燕:
    园区里面有梅山猪文化馆,也有专门的专卖点,五分尚食也会在线下设立专卖点、大型超市都有,线上嘉定区农产品店上平台“我嘉生鲜”上也可以购买到梅山猪肉。
  • 主持人:
    还有朋友问到马陆葡萄,有没有什么拓展。
  • 沈主任:
    今天马陆葡萄的代表也到了。
  • 观众:
    我是马陆葡萄公园的的王束清(音)。大家每年必须得吃到葡萄,没有葡萄的夏天是不甜蜜的。具体怎么购买呢?大家可以公众号关注“马陆葡萄”,或者小程序搜索“马陆葡萄官方旗舰店”就可以购买到最正宗的马陆葡萄。
  • 主持人:
    还有“我嘉生鲜”平台也可以买到吧?
  • 观众:
    可以的。
  • 主持人:
    “我嘉生鲜”大家很熟悉,要打通“我嘉生鲜”平台来运营。
  • 沈主任:
    “我嘉生鲜”平台是农委地下的农学 会支持的一个店商平台,接下来“我嘉生鲜”平台首先是一个展示,要把我们嘉定所有最好的农产品即使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发布。去年疫情时我嘉生鲜”一天最高的浏览量到80万人次,但是这个平台上的农副产品如果单一配送力量上不具备,所以“我嘉生鲜”平台应该打通田头到灶头的环节,好的产品放在“我嘉生鲜”平台,让市民去浏览、观摩,同时希望通过“我嘉邻里中心”,“我嘉邻里中心”要发挥这些志愿者工作人员,我们已经进行了对接,让他们发挥原来疫情时团长的作用,让市民有需求通过团长组织统计,“我嘉生鲜”平台进行供货统计,瓜果蔬菜的田头价到灶头价有3—4倍的差价,如果可以2个小时、3个小时对接,让农民价格卖的贵一点,市民可以相对比较便宜的价格品尝到我们的新鲜的蔬果。
  • 主持人: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我嘉生鲜”的售卖通道打通和“邻里中心”结合发展壮大。我们今天其实说了很多,从最开始的瓦片、说到玉米、再说到大米,其实我想这真的代表了非常关注的农业、农村、农民。沈主任您看到广大农村地区时房子越来越好,种植的产量越来越高,您在想些什么,有什么规划远景还没有实现,但一定要努力的。
  • 沈主任:
    各位代表,我感觉到乡村总是不可缺少的机理,嘉定的乡村一定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首先农房、住房要新,环境要美,配套要全,产业要强、钱袋要鼓,让嘉定的农村村有百花开,秋有瓜果香,让嘉定的村民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同时我们也要让一些市民追求一种田园诗歌式的,有一个香,一个是家,一个是香。
  • 主持人:
    这就是最美家乡的远景,真的希望嘉定的农村地区的农民朋友、市民朋友的深入真的像“沪红糯1号”一样,越来越甜、生活也越来越饱满,更加的充实。最关键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 沈主任:
    谢谢,我们会努力的。
  • 主持人:
    谢谢沈主任,也感谢那么多朋友来给我们捧场、做客直播间。最后作一个预告,在明天上午10点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杰将做客我们的直播间。欢迎大家到时候关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