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嘉”2025民生系列访谈—嘉定区民政局专场
-
“我爱我嘉”2025民生系列访谈:嘉定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浩平
-
第一部分 养老服务:养老服务
-
主持人:沈局长您好,欢迎做客我爱我嘉民生访谈。
-
嘉宾: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和听众朋友大家好。
-
主持人:收官“十四五”启航“十五五”。“十四五”以来,我们嘉定民政都做了哪些工作?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告诉大家,再展开今天的访谈。
-
主持人:
上周五,高香区长作客“上广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就聚焦了嘉定养老服务,被称为“守护朝夕美好”,据我了解,我们嘉定的养老服务在全市都是名列前茅的,首先请沈局长首先为我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嘉定养老服务的成绩单?
-
嘉宾:这五年,我们嘉定的“养老菜单”越来越丰富了。一是从住的来看,养老床位持续增加,床位达1040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61%,而且这些年改造了 12 家养老院,以前有的养老院地面滑,现在全换成防滑地板,卫生间装了扶手,洗澡有专门的浴凳,老人住在里面踏实。二是家门口的服务来讲,织密社区养老网点,建成35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8家日间照护中心,社区老年助餐有416点位,家门口养老服务站66个,基本实现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 全覆盖。三是最让老人高兴的是,为老服务更贴心了。 为2000多户老人安装“一键呼叫”,每年服务人次数27万左右;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2800多户;建设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近900张;还有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爬楼机服务、为失能老人到家沐浴服务。四是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了,就拿我们入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平均年龄已达85岁,百岁老人已达38位,年纪最高的已108岁了。所以呀,我们嘉定的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实实在在提升了。
-
主持人:沈局长用“养老菜单”来比喻简直太形象了,没错,养老服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大家都知道,养老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2023年嘉定区实施了保基本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保基本”到全面提档升级,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
-
嘉宾:我们组织实施保基本养老机构服务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布局优化”“服务延伸”“公建民营”“数字赋能”“行业指导”“人才管育”六大板块,经过5年努力,全区保基本养老机构16家,床位6044张,加强了队伍建设,全区养老服务人员972人,其中等级持证率91.5 %,嘉定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实现。
-
主持人:沈局长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公益短片,在一个家宴上,老父亲一直偷偷地往自己衣服口袋里装饺子,儿子看到了就着急的阻拦,老父亲说我儿子爱吃!原来老年是认知障碍患者,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存在这样的困扰,直观反映在生活质量的下降,养老机构认知照护能力的提升,我个人觉得它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配置,如何围绕需求建立各具特色、人性化的软件能力?
-
嘉宾:2024年起,区民政局启动了“认知照护提升计划”,说白了就是 “懂老人心思”。比如老人爱忘事,我们就把房间布置成他年轻时候的样子 —— 墙上贴老照片,桌上放他熟悉的搪瓷杯,让他觉得 “这就是自己家”。就是顺着他的劲儿来,老人就不闹了。我们 2025年还计划新增100张这样的床位。
-
主持人:沈局,那现在我们有多少长认知照护的床位?加上刚刚讲到的新增100长,到年底就是近1000张了。如何照顾好这些高需求宝宝?这些宝宝是要哄的~? 时下特别流行一个词“智慧+”,它是一种赋能,深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智慧养老”也是近年来养老服务不断探索的主题,赋能智慧养老,老人能够享受到哪些“智慧+”服务?
-
嘉宾: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老人在养老院也能看上海的大医院专家。我们搞了个“养老院 + 互联网医院”,12 家养老院都装了 “云诊室”,老人发烧了、咳嗽了,工作人员打开电脑,连到仁济医院、五官科医院的医生,在线开方子,药直接送到养老院,医保还能报。 还有 “智慧养老院”,老人进出有智能手环,吃饭、吃药都有提醒,家属在手机上就能看老人今天吃了啥、出去走走了没,不用天天往养老院跑,放心多了。今年还计划新增“养老院+互联网医院”4家、智慧养老院3家。
-
主持人:所以说,这里的智慧是一种多方赋能。对老人来说,云上问诊、开方、配药,整个流程非常丝滑了;护理人员来说,精准照护;对家属来说安心、放心了。 说到就医更便捷,医养结合是绕不开的话题,机构老人在康养服务上如何能够同样纵享丝滑呢?
-
嘉宾:真的好丝滑!现在是 “养老院里能看病,看病地方能养老”。全区 12 家养老院里直接设了医务室,3 家院里还有护理院、中医院,比如嘉定福利院,跟区中医医院合作,每周有中医来给老人把脉、针灸,冬天还熬膏方,好多老人说 “住在这里,比家里还养人”。
-
主持人:好的,机构养老的话题进行到这里,各位市民代表有想跟沈局长互动一下嘛?
-
市民代表1:沈局长您好,养老院总感觉有点 “神秘”,能不能让我们普通人也去看看?比如短住几天试试?
-
嘉宾:谢谢这位朋友,你这主意好!这两年一直开展养老院的开放体验。在春节、重阳节这些日子,好多养老院搞 “开放日”,大家能去看食堂、宿舍,参与养老院各项活动。去年推出“免费试住”—— 退休金没超过平均水平的老人,可到公办养老院试住一个月,嘉宝基金会能为试住老人补床位费、伙食费 1500元。
-
主持人:体验日对年轻来说满足了好奇心,对老年人来说吃了定心丸,沈局长有没有来试住之后直接留下了的?我们的嘉宝基金还够用嘛?
-
主持人:机构养老这个话题我们先讨论到这里,那关于嘉定民政工作,在过去的五年间大家都感受到了哪些变化?直播前,嘉融媒记者也走上街头现场采访大家的“真情实感”。请看短视频。
-
主持人:刚刚视频当中的那位市民说,在家门口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每天都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比如有阅览、康养等,也有书法和手工活动,在一些传统的节日里还能体验一下嘉定非遗,其实这正是围绕社区养老供给的重要建设事项,如何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我觉得在这里已经找到了答案。
-
嘉宾:是的。靠的是“邻里中心这个枢纽”。全区 68 家“我嘉邻里中心”,说白了就是“老人的第二个家”。
-
主持人:这个家有啥不一样?
-
嘉宾:比如江桥金鹤社区的邻里中心,一楼是 “我嘉餐厅老年食堂”,10 块钱就能吃一荤一素一汤;二楼有日间照料室,把老人送过去,护工陪着聊天、做游戏;三楼还有活动室,每天都有活动安排。
-
主持人:两年前,我们的节目策划了一期主题访谈:鼓励小区物业拓展养老、家政服务等经营项目,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的距离,沈局长也做为节目嘉宾参与了话题讨论,时至今日怎么样了?
-
嘉宾:物业服务企业有常驻小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的优势,今年上海搞 “物业+养老” 试点,嘉定也是试点区。比如嘉定新城的一个小区物业每天给独居老人倒垃圾、送快递。再譬如,老人按了物业的紧急呼叫,保安 5 分钟就到了。我们将通过试点形成基本服务清单与增值服务菜单,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全市推广提供可复制的“嘉定样板”。
-
主持人:聊到居家养老这个版块,坐在台下的各位市民代表有哪些疑问困惑也可以现场提出,请沈局长来解答一下。
-
市民代表2:沈局长您好,老年人的观念比较传统的,更多则倾向于居家养老。简单的生活起居照料都可以解决,如果家里有失能老人,无论是上了年纪的配偶还是平时工作比较忙的子女,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事,心里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觉得这类家庭更需要关注的。
-
嘉宾:谢谢这位市民朋友。照护失能老人是大家痛点、难点、堵点,2023年9月开始,就开展 “老吾老计划”。针对失能老人家庭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开展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解难题,传授护理技能,缓解家庭压力。
-
市民代表3:沈局长您好,我家里老人就是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受益者,使用起来安全多了。 我听说,现在很多居家适老化产品也能享受补贴了,去年我就错过了,今年还有吗?优惠力度是不是更大了?
-
嘉宾:谢谢这位市民朋友。今年补贴更给力了!符合条件的最高补 5000元,低保、独居、残疾老人这些重点群体,补得更多。申请也简单:去社区居委会领表,或者上 “上海嘉定” APP 搜 “适老化改造”,填完表有人上门评估,合格了就安排施工。
-
主持人:节目进行到这里,我们稍事休息一会回来。
-
第二部分:社会救助
-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我爱我嘉2025民生系列访谈嘉定民政专场的直播现场。本节目由上海农商银行、嘉定城发集团特约支持。 刚刚我们用很长的篇幅分享了养老服务的发展,其实社会救助也是我们民政工作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要求做到“兜准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对精准化的要求也特别高,怎么做到“准”,怎么做到“精”?
-
嘉宾:这里关键的核心就是“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第一,我们的“救助顾问”就在您身边: 每个社区都有“救助顾问”,像“困难家庭的小管家”。顾问会上门为困难家庭进行政策宣传,帮助办理申请服务。 第二,“大数据”找人: 我们利用社保、医保数据,如果发现谁家突然医药费猛增,或者收入中断,系统会自动提醒救助顾问上门,真正做到“人未求助,政策先到”。
-
第三部分:基层社会事务
-
主持人:目前,上海在积极打造线下15分钟政务服务圈,我们嘉定民政部门在方便老百姓办事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
嘉宾:一个是群众“办手续的地方”就是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目前,全区共有12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2个分中心。在受理中心可以办理11个部门共201项个人事项。已实现一窗能办、全市通办、一网通办。 还有在63个邻里中心设政务服务站、55个远程虚拟窗口(通过视频连线受理大厅窗口,远程办理个人事项,可受理个人事项175个)、另外,23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时段开放)、4台“上门办”设备。
-
主持人:好的,节目进行到这里,各位市民代表有哪些疑问困惑也可以现场提出,请沈局长来解答一下。
-
市民代表4:沈局长您好,我曾经在邻里服务中心看到过挂牌民政服务站的机构,它与各街镇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功能有什么不同吗?民政服务站会更着重办理哪些事项呢?
-
嘉宾:谢谢这位市民朋友。民政服务站是 “咨询帮办的地方”。群众到民政服务站向养老顾问、救助顾问等工作人员咨询养老、救助、婚姻、殡葬等民政政策,并帮助办理服务。
-
第四部分:社会组织
-
主持人:街采中,有朋友都提到现在社会组织“活动多、离家近”,沈局长,我们嘉定民政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工作中悄悄升级了有什么“魔法”吗?
-
嘉宾:这个魔法就是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的方式来实现,并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村居共建共治。以2024年为例,由38家社区社会组织承接42个公益项目,共511万元,项目涵盖社区养老、救孤济困、矛盾调处、法治宣传、社区文娱等方方面面,服务居民超10万人次。
-
主持人:现场的观众朋友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现场提问。
-
市民代表5:沈局长您好,前些天经过“疁城新天地”,我发现“益嘉驿”公益阵地好像关掉了,感觉很可惜,之前经常有社会组织在那办活动,给我们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增添很多色彩。不知道我们区里还会不会有类似的公益空间?
-
嘉宾:不是没有了,而且升级了。我局正在梅园路296号(城中路小学门面房)新建“嘉定区益嘉驿公益中心”,该中心有望9月开业。将其打造成一个整合各类资源的枢纽中心、一个提供各类服务的资源中心和一个品牌项目的聚集地。
-
市民代表6:沈局长您好,说到社会组织,平时在社区里,不论是读书会、义卖、舞蹈等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还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物业管理矛盾协调,都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社会组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但不知道在乡村,社会组织是不是还这么活跃?
-
嘉宾:在乡村也很活跃,近3年以来,年均实施21个乡村振兴公益项目,资金总额1337万元。受益村民涉及9个镇31个行政村超19000家农户,约23.3万人次。 如在外冈镇大陆村本地村民800人和外来人员6800人关系,两拨人不太来往,我们搞了“乡村睦邻融合公益服务项目”,通过“共种一块地”“共画一垛文化墙”“新老村民议事厅”等活动,现在两拨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非常融合。
-
第五部分:网络平台互动(含婚姻登记制度改革
-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网络平台网友的提问:
-
网友1:社区助老餐做了多年了,还是在推进灵活性和覆盖性上多想金点子。
-
嘉宾:依托“中央厨房+分餐点”配餐模式,有效缩短服务半径。全区现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421个,其中社区长者食堂25家,日均助餐量25076客。针对高龄独居等行动不便的老人,街镇通过安排助老员、委托餐饮公司、招募志愿者等形式送餐上门,解决最后送餐100米问题;鼓励辖区内有条件的社区长者食堂对接市场化平台开展送餐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长者食堂赋能,为社区食堂提供营养健康的菜品,做到食养结合,智慧化供餐。积极落实人户分离老年人可享受居住地助餐优惠政策,并将老年助餐服务相关资金纳入区级养老扶持统筹金保障,设立老年人就餐补贴和运营补贴,精准补贴提升老年人获得感。
-
主持人:嘉融媒不远的塔城路老盛昌智选餐厅就是街道为了丰富社区长者餐桌进行的创新,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套餐优惠。。。
-
网友2:今年,婚姻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莫过于实现了“全国通办”,一张身份证就能领证,与时俱进的制度革新让很多新人拍手叫好。
-
嘉宾:的确如此。2025年5月10日起,全国都能办,俩内地居民结婚,拿身份证就行,不用带户口本。比如温州小伙娶了个重庆姑娘,以前得回重庆或温州户办理,现在俩人在嘉定民政局,填个表、拍个照,半小时搞定。
-
主持人:本市居民与外国人结婚也同样更便捷吗?
-
嘉宾:涉外婚姻登记同步下沉区级婚姻登记机关,一方是内地居民,另一方是外国人、港澳台居民或者华侨的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和补领婚姻登记证件可以在本市任意一个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不再受到内地居民一方户籍地的限制。但一方为外国人,另一方为港澳台居民或者华侨的,或者双方均为港澳台居民或者华侨的,应到本市市级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
网友3: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爱除了生活救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
嘉宾:在关爱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方面,一是每年开展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的儿童提供支持服务,委托社会组织为本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提供支持服务。为每位儿童及其家庭制定“一人一方案”;各街镇依托辖区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辖区内的未成年人提供普法和法律服务、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及公益活动等各类服务活动,不断拓展和延伸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服务范围与触角,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截止7月底,我区共有18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微站,3个村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点。
-
网友4:现在社区里开展的不少活动都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就怕社会组织良莠不齐,一定不能跑偏了。
-
嘉宾:是的,社会组织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组织不跑偏路,2024年嘉定区建成了“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具备“党建指导、活动、展示、服务、宣传”五项功能,该基地日常可供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党群活动、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等,满足各类社区社会组织需求。 今年(2025),我们依托“嘉定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约60家次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类社会组织特色党建活动16场次。
-
网友5:各行各业都在促销费,政府也要主导银发经济的消费,总比老年人去跟风盲目花大价钱买那些夸大其词的保健品、保健器械强多了。
-
嘉宾:老年人的需求日趋多元多样,既包括传统生存型需求,也包括休闲娱乐、自我实现等发展型需求,从民政的角度来说,加大康复辅具和适老化改造宣传及推广力度,支持各街镇结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适老化设施及产品展示间、康复辅具体验空间等;加强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师等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探索形成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流程、收费机制和监管举措;加快推进养老科技创新,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需求和使用习惯,开发智慧养老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促进养老金融健康发展。
-
主持人:好的。对于嘉定民政发展,市民还有哪些建议、期待?未来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
主持人:收官“十四五”,今天与沈局长的对话,时时处处都体现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这八个字。我们的节目渐近尾声了,启航“十五五”,未来嘉定民政的蓝图如何去勾勒?
-
嘉宾:就一句话 “民政就在您身边”。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关注困难群体,强化“政策找人”。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深化拓展“我嘉养老”特色品牌。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探索数字民政,不断优化民生事务办理,让群众的幸福更可及、更有质感。 嘉定民政将铆足干劲、奋楫争先,做优服务,绘就嘉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感谢大家对民政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谢谢。
-
主持人:结束语。(下周二的同一时间,区文旅局局长何东英作客节目分享嘉定文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