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09-01-12

2009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部需求减少和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经济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上半年,经济增长将尤为困难,企业效益将会有所下滑。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国家出台了十项和上海市出台了八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我区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预计经济增长将呈现开局困难,后期逐步回升的态势。我区要积极抓住政策调整的机遇,深入落实国家和上海的宏观调控政策,注重增强自主创新,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社会事业提升,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民生持续得到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确定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立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宏观形势与嘉定实际相结合。既要清醒认识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与复杂性;又要积极把握嘉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客观、科学、合理的确定发展目标。二是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既要积极克服当前困难,努力防止经济下滑;又要注重与中长期规划衔接,着眼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三是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既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又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2009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建议如下(见表1):

表1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指 标

单 位

2009年预期目标

指标值

增长%

增加值

亿元

722

11

农业总产值

亿元

9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2440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7

13

外贸直接出口额

亿美元

76

5

合同外资

亿美元

8.5

持平

外资企业到位资金

亿美元

4.5

持平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20

7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62.2

7

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

%

>4.4

-

环保投入相当于增加值比例

%

>3

-

化学需氧量减排量

吨/年

完成市下达指标

-

二氧化硫减排量

吨/年

R&D投入相当于全区增加值比例

%

3.3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4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

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

%

现对主要预期目标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预期目标

建议目标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9年,主要指标需要继续保持一定增长,以保证在“十一五”期末完成计划目标。二是落实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2009年,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定为9%左右,我区作为上海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需要为全市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经济增长目标应适当高于全市的水平。三是充分发掘我区工业经济的潜能。我区工业基础较为扎实,待建工业项目95个,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郊区支持力度,我区118个优质工业项目纳入市级“绿色通道”,总投资约238亿元。从自然净增长、新投产、租赁厂房的企业增长来看,工业总产值增量预计可达到280亿元,增长13%是有基础的。四是客观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及政策变化。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企业效益明显滑坡,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将受到一定限制,加上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进行的税收改革和税收征管政策调整等减税因素,也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安排7%的增长速度是适度的。

(二)关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预期目标

建议目标为: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完成市下达指标。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全区增加值比例达到3.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全区实施各类科研、科普项目5500余项,新产品开发3500件,专利申请量2000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是坚决把节能减排作为刚性指标。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为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和创新投入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三是坚定聚焦产业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项目、品牌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关于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预期目标

建议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左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20万平方米。环保投入占增加值比例达到3%,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区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率达到5%以上。

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互进需要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产业投资,推动待建工业项目和纳入市绿色通道项目建设,加上其他三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0亿元左右;二是房地产开发,加快嘉定新城、轨道交通站点大平台、南部板块等已出让地块的开工建设,建成一批精品住宅和商业楼盘,根据明年开竣工量测算,预计完成投资120亿元左右;三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道路、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项目的投入力度,预计完成投资70亿元左右。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管,继续改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四)关于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预期目标

建议目标为:对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6600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个,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7.8%,新增养老床位400张,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数继续扩大,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进一步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社会和谐,使科学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加大社会公共领域投入力度。立足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支出,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二是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6600个,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三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大居民财产性收入比例,形成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同时,加强统筹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坚持把人口管理作为社会管理核心任务,加强人口及社会综合服务和管理,争创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加快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大对矛盾纠纷的预警和调处,预防和妥善处理因拖欠工资、劳务债务纠纷、企业倒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