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关相关部门:
《江桥镇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8日
江桥镇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部分 总则
一、江桥镇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回顾
为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本镇经济转型提速、城市功能提质、社会管理提效的总目标,2012年以来,镇政府以实施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有序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推动环保工作上新台阶。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完成有16个项目,全面突出“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四个着力点,在稳定环境质量、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突破,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来,环保投入累计达到2.65亿元, 2014年区域平均降尘量为6.3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基本持平。河道监测点位和频率不断增加,平均综合水质为Ⅴ类左右,同比基本持平。
供水设施日渐完善,实行集约化供水,新增及翻排改造各类供水管网20公里;投资1460万元,新建及修补了海波路、海蓝路、嘉涛路、金园一路等污水管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完成红光、高潮中心村989户的天然气管和污水纳管改造工程,其中新铺设天然气管道10公里,新铺设和疏通污水管道8公里,修复道路和绿化共6万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投资600多万进行片林基础设施改造,完成19.4万㎡绿化种植。
(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有了新突破
稳步推进河道整治,先后完成九曲江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道24.33公里,改造危桥41座。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三年共完成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或关停30台。持续加强工业污染整治,完成工业结构调整企业171家,腾出土地707亩,超额完成预定任务。“104工业区块”已开发区域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三)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有了新提升
完善环境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完成风险企业入户调查;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体系。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环保工作知晓度和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主动做好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当前形势分析
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2015年-2017年)期间,是承接“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三年,是江桥建设、调整、发展的关键三年,是突破资源环境对城市持续发展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攻坚阶段。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一场战役”,而战役的最终胜利体现在环境健康,人民幸福,环保与经济和谐发展。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更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党中央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战略层面。我们必须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全局,结合本镇经济发展状况和环保建设的优势及瓶颈制定系统的环境保护计划。
其次,本镇环境问题依然呈现“局部改善、整体严峻”的状态,环保执法整体能力有待加强。一是个别重点环保项目进度滞后,固体废物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民众对环境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高,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改善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环境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厂群矛盾、餐饮油烟气、道路噪声、施工扬尘等备受民众关注的污染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四是环境综合风险防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环境风险企业众多、固体废物的转移、处置尚不规范对城市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三、指导思想
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完善生态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为抓手,更加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转型;更加注重全过程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源头防控和系统控制;更加注重措施落实,做好与区环保专项行动计划的衔接;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程。
四、总体目标
到2017年,全面完成本市、本区环境保护各项规划计划明确的目标任务,稳步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环境执法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步建成,为开创江桥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到2017年,实现如下目标:
(一)完成污染减排目标
2015年底,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减排指标的排放量逐年下降,挥发性有机物、总磷和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量进一步下降。2017年完成“十三五”阶段减排目标。
(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建立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环境监管执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强化环境监管责任追究。构建环保三级监管体系,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铁腕执法。加强重点领域和区域环境监管,保障环境安全,提升环境质量。
(三)提高环境资源效率
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本镇单位GDP能耗、水耗和资源单耗进一步下降,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下降10%。循环经济发展有所突破,资源回收和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监控,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强监管,确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形成完善的风险源控制体系、辐射与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和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体系。
(五)树立“生态发展”理念
实施生态红线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生态廊道系统,生态结构不断优化,自然生态更加和谐,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宣传低碳和谐、生态发展的理念。
第二部分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原则
全面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精神,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二)行动目标
建立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制,构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环境监管执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强化环境监管责任追究。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配合区环保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三)主要任务
1、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认真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重点检查所有排污单位污染排放状况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等,依法严肃查处、整改存在的问题,结果向镇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2、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予以清理;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不到位擅自投产或运行的项目,一律责令限期整改。
3、建立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将本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依法明确村、社区的环境监管职责,制定监管网格划分和责任落实方案。
4、落实环境监管执法责任制。环保、经贸办、水务、绿化市容、公安、农业、城管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推动本领域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加强执法信息统计、报告、通报和公布工作,进一步健全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环境监管执法体制。
二、水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和改善水质,加大河道黑臭、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的防治力度,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按照“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泥水同步、管建并举”的原则,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全镇污水处理能力;开展河道整治、小区雨污管道改造等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
围绕全面贯彻区政府水污染防治要求,制定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截污纳管和河道综合整治等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水质分析与在线监测能力。
1、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按照要求实施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工程;完成小区阳台雨污管道改造等工程。
2、河道整治。按计划完成河道综合整治。
3、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体系。利用现有及新建的水利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实时调度、日常调度、应急调度相结合,改善区域水体流动性,提升水环境质量。
(一)实施原则
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细颗粒物(PM2.5)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减缓酸雨、灰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大幅度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竭力保障民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完成中小燃煤(重油)锅炉和炉窑的清洁能源替代或调整关停工作;到2017年,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
1、加快清洁能源替代
2015年,完成全镇高污染燃料锅炉和窑炉清洁能源替代或关停,基本取消经营性小茶炉、小炉灶等分散燃煤(或其它高污染燃料)设施,2016年底,全面取消分散燃煤设施。
2、加大面源污染控制力度
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禁止露天喷涂和露天干燥。推广使用净化型家用抽油烟机,开展餐饮油烟气高效治理技术试点和推广。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政府投资性建筑、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建保障房、重点功能区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涂饰推广使用水性涂料,行政行业建筑限制使用溶剂型涂料。
3、开展VOCs整治
2015年前完成9台无溶剂回收装置的开启式干洗机更新改造;到2017年,完成2家VOCs重点排放企业VOCs综合治理工程。
4、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到2017年,对重点区域和敏感区域的建筑工地、大型市政工地完成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以“扬尘控制区”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5、加强监测系统建设
安装工业污染源VOCs在线监测系统和工业园区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
6、严控重污染建设项目
禁止新建钢铁、建材、焦化、有色等行业的高污染项目,严格控制石化、化工等项目,严格控制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新增产能项目。将扬尘、烟尘和VOCs污染防治方案纳入建筑工地开工审批条件。
(一)实施原则
严格按照“防范在前,优化发展”的原则,以提高我镇环境污染风险防范能力为核心,推进区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并对因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场地用途变更的地块,深入开展工业场地再利用土地修复工作。
(二)行动目标
摸清区土壤污染现状、主要影响因子及污染水平,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系统。明确各类工业场地再利用率及使用情况。开展土壤污染试点修复工作,推进土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三)主要任务
逐步强化区域土壤污染监测能力。开展全镇工业开发再利用场地土壤调查,摸清再开发场地的用途,污染水平以及潜在风险;因地制宜,选择经济有效、适用可靠的修复方法,评估修复效果,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土壤修复工作;促进工业开发再利用场地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实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区镇联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进渗滤液安全处置和达标排放,提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噪声污染评价与防护工作,加强轨道交通、机动车、建筑施工等噪声污染控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无害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道路噪声屏建设,缓解轨道交通噪声扰民现象。
1、强化污染物源头控制
加强废弃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提高处置能力,优化处置效率。
2、噪声减量建设项目
对噪音实施严格监管,全面推进噪声污染控制工作。建设噪声自动监测屏,推进道路噪声屏建设。
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和节能环保要求,强化产业布局调整、准入和淘汰管理。以工业污染治理和工业园区提升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以规范园区环境管理为核心,强化园区的高标准综合治理和高水平监管,推进企业、园区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促进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到2017年,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198区域减量化阶段性目标。加强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扬尘治理、重金属工业废水治理等。保留产业区块形成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完成工业企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完成“104工业区块”规划环评,完善工业区块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104工业区块”以保障重点优质项目发展空间为原则,加强劣势产能、低效产能淘汰;非“104工业区块”加快整体升级改造。
2、推进198区域工业用地减量化
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城市生态网络空间及郊野规划建设,加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综合治理,加强复垦整理,完成“198”土地减量工作阶段性目标。
3、清洁生产审核及技术改造
完成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五大重点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及相应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能。加大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的推进力度。
4、完成工业区块规划环评及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
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加大对工业污染源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加强对现有电镀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水平进行现场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台帐。对部分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污染严重、厂群矛盾突出的工业集中地块,提出集中整治措施。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全面推进农业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以村庄改造为切入点,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推进农业污染减排和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倡导种养结合模式,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探索高效种植方式,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推广生态、高效、可持续的种植方法,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农村村庄改造
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及当前我镇农村实际情况,完成农村村庄改造。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广绿肥种植和有机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使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到2017年底,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点,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用品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以构建和维护良性的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为目标,加快基本生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绿地、林地的综合生态功能,加强系统完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基本生态网络建设。
构建与生态宜居城市相匹配的绿地、林地、湿地基本生态网络空间系统,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及公益林建设。
1、完善全镇绿地林地系统建设
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绿地林地建设和区域生态格局优化。
2、推进区域生态创建
积极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生态创建工作,健全环境基础设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环保宣传,完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推进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推进废弃物源头减量,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和能力,构建符合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开展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建立电子废物回收体系;持续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环境能源利用效率。
1、电子废物回收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废弃物源头减量工作,完善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废弃物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
2、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向园区集聚,支持企业加快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替代、新能源应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工程建设,从源头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减量化。
3、开展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
以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为试点,探索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在我镇实施的可行性,探讨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以期推广工业污水第三方治理,减缓工业污染现状。
4、脱硫石膏粉刷保温砂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提高脱硫石膏粉刷保温砂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硫的产生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5、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低碳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完善环保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机制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综合协作作用。加强基层环保工作,加快构建区、镇、村(社区)三级环境管理和监督责任体系。健全辐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机构。强化环保考核体制,健全环保任务分解和跟踪考核机制。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最严厉的处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环保经济体制健全。开展污染物第三方治理的探索,扶持第三方治理企业,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围绕污染减排,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和主要水污染物减排统计核算、突发污染事故应急响应、重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和防控对策等研究。
按照区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着力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完善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水和大气质量监控及预警系统。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营造全社会珍惜环境、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帮助民间环保组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和支持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环保。注重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强化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完善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完善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企业环保责任报告。
附表:
江桥镇第六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分解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任务
|
节点目标
|
相关部门
|
1
|
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
|
布置各村、社区对企事业环保问题进行大检查
|
2015年
|
建管办
|
2
|
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
逐步清理环保“未批先建、久拖不验”项目
|
2015年-2017年
|
建管办
|
3
|
建立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
|
建立各村、社区环保干部网络
|
2015年
|
建管办
|
4
|
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
|
完成16家企业截污纳管
|
2015年-2017年
|
新江桥建设公司
|
5
|
二级污水管网
|
完成4条道路1800米管网建设
|
2015年-2017年
|
新江桥建设公司
|
6
|
小区阳台雨污分流改造
|
改造居民阳台污水
|
2016年-2017年逐步实施
|
区房管局江桥办事处
|
7
|
完成中小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调整关停
|
完成市名单内锅炉和窑炉企业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
2015年9月30日前全部完成
|
经贸办、建管办
|
8
|
2015年底前基本取消经营性小茶炉、小炉灶等分散燃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设施),2016年前全面完成
|
取缔各村146台小茶炉
|
2015年
|
建管办、各村
|
9
|
工业企业燃料、原料、产品堆场加强扬尘控制,落实降尘措施
|
加强扬尘控制
|
2015年-2017年
|
建管办
|
10
|
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工作
|
开展创建工作
|
2015年-2017年
|
建管办
|
11
|
城市化地区大中型餐饮服务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
餐饮业排污整治
|
2015年-2017年
|
建管办
|
12
|
污染场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工作
|
调查摸底
|
2015年
|
建管办
|
13
|
工业再开发利用场地环境安全管理
|
调查摸底,加强评估
|
2015年
|
建管办
|
14
|
工业企业结构调整
|
淘汰劣势企业
|
2015年底完成63家;2016年底计划完成60家,2017年底计划完成60家
|
经贸办
|
15
|
“198”土地减量化工作
|
通过实施郊野单元规划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项目后,腾出土地约61公顷
|
2015年—2017年
|
规划土地管理所
|
16
|
完成工业区块规划环评
|
完成104工业地块环评
|
2015年
|
建管办
|
17
|
工业区块已开发区域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
推进日安电子、雷允上公司污水纳管
|
2015年-2017年
|
建管办
|
18
|
河道整治及调水
|
计划整治河道24条段,共计22.25公里;计划引清调水327.6万立方
|
2015年-2017年
|
水务所
|
19
|
绿化建设
|
完成265亩绿化建设
完成1800亩绿化建设
|
2015年
2016年-2017年
|
农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