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也是区城管执法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全区城管系统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
一、以新事项划转为契机,全面提升执法办案专业化水平
一是做好新事项梳理对接工作。结合新事项划转,做好信息公示更新,完善权责清单,更新法律法规查询库。与涉及事项划转的职能部门对口科室进行对接,开展工作交流,沟通培训目标,完善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建立双向告知机制和执法办案反馈机制。
二是培养一支专业化执法队伍。随着新事项进一步划转,细分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在原有执法办案型骨干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区级层面要整合和培养一支专业执法队伍,街镇执法队员要形成专业形态细分和培养,在专业执法办案上下功夫。
三是加强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建设好一支依托管理部门、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组成的专业化讲师储备团,搭建高端人才参与城市管理研讨平台,对执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趋势开展培训和提升。
二、找准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
一是完善执法流程方面的制度机制。强化落实重大、疑难执法案件跟踪指导和研判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镇级层面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工作流程。完善立案、结案相关制度,规范案件处置流程。
二是完善执法支撑方面的制度机制。落实执法数据与管理部门信息的定期交换互通,协调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和整治。完善行刑对接、行司对接机制,制定和完善司法强制执行申请、案件线索移交等执法后续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加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接,完善住宅类违法行为的征信措施和执法案件公示制度。
三是是完善执法指导方面的制度机制。继续强化办案指导,深挖精品、典型案例,提升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前期完成的执法全纪录过程教学片、执法常用案由梳理等成果的应用,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
三、着眼群众痛点,全面提升执法为民服务水平
(一)在诉求处置中体现为民服务理念
一是加强对投诉问题分析。对投诉问题类别、成因、处置反馈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类别、不同性质问题的长效解决机制。
二是加强投诉处置力度。探索实行局班子成员到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值班制度,实时掌握、处置群众投诉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诉转案”工作,严格落实“应立尽立”的工作要求,未转为案件处理的需提交不立案查处书面说明。
三是加强投诉处置监督考核工作。针对重复投诉等难点问题,探索实行局领导挂牌督办制度。优化投诉处置考核方式,提升考核的精准性。
(二)在执法活动中体现为民服务理念
一是在执法活动中把普法做实。进一步规范执法文书答询内容,做实对行政相对人的普法工作,将普法贯串于日常执法过程,提升普法的精准性。
二是在勤务安排上要更加便民利民。在勤务安排上,着力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执法与服务的目标,通过加强勤务工作与督查、投诉处置等工作的对接,不断提升勤务提示的精准性和处置效率。探索建立勤务日志数据与队员绩效考核和个人积分的挂钩机制。
三是进一步发挥社区工作室作用。充分发挥城管社区工作室在推动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作用,着力解决好破坏房屋承重结构、违法搭建、改变物业使用性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难点问题。学习、借鉴先进城管社区工作室服务模式,总结经验并在全区推广。
(三)在普法工作中体现为民服务理念
一是将普法与执法实践相结合。将普法宣传教育融入到执法全过程中,不断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坚持普治并举,不断提升城管依法治理水平。
二是坚持条块结合,形成普法合力。组织一支法律服务小分队,结合国家宪法日、城管公众开放日,带动执法队员一起,围绕专项整治活动、法律知识、队伍形象开展执法宣传,细分受众群体,争取群众在更大范围、更大力度上理解、支持城管工作,为城管执法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打造好普法宣传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公益宣传等阵地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创新普法阵地、畅通宣传渠道,重点在源头治理上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