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区位特点与优势。打造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区和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嘉定打造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助力。以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为目标,以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基层中医药和中医医联体建设,统筹推进中医医疗、科研、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高品质、均衡化的中医药服务
四项基本原则:
强化基层 加强联合:强化基层中医药建设,推进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
学科引领 人才为先: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完善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健全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机制。
改革创新 体现特色:推进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发挥区内中医药资源的特色优势。
政府主导 统筹协调: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区域内中医药发展,优化配置服务资源。
四个发展目标:
1.建立区域中医医疗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高品质、均衡化的中医药服务。
2.中医药传承创新迈上新台阶,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成效突出。
3.中医药文化特色更加浓厚,辖区民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明显提高
4.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初步形成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城区的嘉定模式。
六项主要任务:
1.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2.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3.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4.中医药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5.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6.中医药文化建设。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1.构建嘉定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推进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建设及嘉定区中医医院迁建;探索“市-区-社区”中医医疗三级服务体系;
2.建设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服务示范区 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科室按照最高标准要求建设中医药科室;区其他综合医院不低于基本标准要求,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区专科医院进行中医药科室建设;
3.实施基层中医药科室专项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工作专项投入机制,努力实现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标准”全覆盖;
4.鼓励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医疗机构,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办中医门诊、诊所,使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成为中医医疗服务的重要补充。
推进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区中医医院重点学科群建设 开展重点学科群提升项目,建设重点学科群,形成三级协作模式;
2.加强区医疗机构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开展中医重点专科或专病能力提升建设,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
3.开展中西医结合专项建设 开展院内或院际中西医科室合作,扩大专科优势病种范围;
4.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强化上级医疗机构对社区指导能力建设,推进优质资源下社区;
5.加强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 设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完善治未病服务网络
6.强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 组建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专家团队,制定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干预方案;
7.实施医疗机构中药药事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提升中药饮片临床药学服务,强化中药饮片延伸委托服务监管;
8.将中医药融入老年护理 开展区域中医老年护理项目,遴选有意义的老年护理技术进行推广。
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药:
1.开展中医药传承研究 挖掘和整理区内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流派以及流派特色技术,扶持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2.加强基层中医药传承研究 设立和扶持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开展中医药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开展“名老中医进社区”项目;
3.开展中医药创新研究 推进大数据的挖掘,加强医、教、研、产等深度合作,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中医药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 实施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项目建设;
2.加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 开展评优工作,加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
3.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建设区内名中医队伍,遴选优秀青年人才;
4.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 强化中医药人才的继续教育,开展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