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嘉定将成为上海综合实力领先、若干领域跻身长三角地区前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规模攀升至千亿级,成为嘉定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创新要素活跃、成果转化迅速、优势产业鲜明、服务体系健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重点发展四大优势产业
1、高端装备制造
依托嘉定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传统行业优势,以及司南北斗产业园等高端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利用最新智能技术推进传统行业转型与提升,建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集群。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全交通装备、卫星及应用等产业;融合开拓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四新”经济;建设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加快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加强智能人机交互在通信、金融、政府、电子商务、智能家电和汽车等各行业的推广应用。
重点领域
(1)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
(2)全交通装备。汽车核心零部件、旅游房车等。
(3)卫星及应用。含卫星装备、卫星应用技术设备研发及制造。
2、新一代信息技术
依托中科院微系统所、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华东计算所的研发优势和上海市集成电路并购基金的资本力量,软硬件同步推动,建设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集群。
加快高端硅片、集成电路研发机构建设与集聚;培育发展硅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和研发;加速建设半导体设计产业园,打造以半导体芯片和传感器为主要方向的世界级研发设计中心。加速物联网技术成果转化,打造高端物联网产业链;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探索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聚焦云计算与物联网、智慧城市与信息服务等业务,吸引和培育软件开发企业和人才,重点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重点领域
(1)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和半导体制造及研发、高端关键芯片、传感器。
(2)软件开发:高端软件开发、工业软件。
(3)信息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等。
3、新材料
推动激光稀土钕玻璃量产,为国家大型工程提供高精度激光钕玻璃。借助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立的新材料产业联盟,建成集企业、市场、科研院所和科技成果联合创新的平台,形成科技与产业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市场机制。通过引入技术产业化的大型企业,发展太阳能涂膜材料、半导体激光芯片及其封装。抓好稀土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的落地和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重点领域
(1)新型功能材料:激光稀土钕玻璃、太阳能涂膜材料,拓宽稀土永磁材料、荧光发光材料、储氢蓄能材料、催化材料、激光材料等材料应用范围,继续扩大风电叶片材料的国内市场份额。
(2)高性能复合材料:船舶复合材料、模具树脂复合材料、复合电缆芯拉挤树脂材料、管道树脂复合材料。
(3)前沿新材料:医用超声材料(无机压电单晶材料)。
4、新能源汽车
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产业集群,打造面向国际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检测、营销中心及生产基地、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力争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引进更多品牌和车型的新能源汽车参与示范;对使用中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监控与分析;继续探索如电动汽车租赁共享的新商业模式推广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向全市轨交站点、主要商务楼宇、商业中心和部分居民小区布局建设充电桩和充换电站。
重点领域
(1)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整车。智能网联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2)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机与控制系统、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及智能控制。
(3)新能源汽车相关设施及服务。研发检测、供能装置、应用示范推广等。
积极培育三大先导产业
1、生物医药
通过引进与培育,加快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方面形成较强的行业优势。依托联影医疗、中科院应用物理所质子刀项目等,建设高性能医疗设备产业集群。通过孵化和引进,集聚一流的生命科技和医疗项目,做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专科医疗服务,逐步做大、优化高端医疗和医疗康复、保健、美容、咨询等多层次医疗服务,形成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集群。
重点领域
(1)高端医疗器械与装备。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微创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械。
(2)生物医药“四新”产业。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健康服务产业。
2、节能环保
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及拖动系统、工业变频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发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处置等技术和装备。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发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领域
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3、新能源
重点聚焦智能电网领域,大力推进新能源高端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建设新能源检测研发平台,着力提升新能源技术水平。吸引和集聚一批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高温超导技术及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研发机构和企业,加快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及示范应用。依托风电叶片新材料引进风电技术装备企业,如大型风机整机和齿轮箱、主轴轴承、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依托太阳能突涂膜材料积极引进、发展薄膜太阳能高端装备和生产线建设,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和光热技术。
重点领域
智能电网、风电、太阳能。
重点任务
1、培育企业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导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民营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鼓励国有企业增加对新技术研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鼓励外资企业在本区建立研发机构,促进其与本地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2、构建研发平台
推进重点领域研发基地建设,如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高端医疗设备研发中心、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等。
3、推进成果转化
构建一批由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集成创新平台。健全产学研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向企业开放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运用的转化,构建科技创新全生态系统。
4、聚焦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一是产业载体建设,积极推动同济科技园01A-02A地块、安川电动智能变频器产业化基地、阿里巴巴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等一批产业基地的加快建成。
二是生产项目投入,支持一批如华荣科技节能高新防爆电气研发及生产项目、北特科技转向器减振器零部件产业化项目的发展。
三是科创研发平台搭建,重点聚焦以半导体和传感器为主要方向的世界级研发设计中心。大力支持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技术中心、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