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及直属单位:
现将《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附件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嘉定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宗旨,以“市郊领先”为目标,认真实施《嘉定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嘉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开创嘉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深入实施重点工程和改革项目
1.深入实施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
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和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改革和发展”、“人才培养”、“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三大重点项目和相关重点工程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办,着力在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活力展现、学校文化再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坚持文化育人、文化立校,建设先进学校文化,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年内发布嘉定教育品牌宣传语,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嘉定教育形象。
2.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实验
积极开展本区承担的4个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子项目的研究,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推动嘉定教育转型发展和内涵发展。完善区域柔性流动机制,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机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用学生上网本构建新型学习模式,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推进医教结合,运用综合疗法培养自闭症儿童良好课堂行为。
二、坚持德育为先,优化育人环境
3.学习贯彻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
组织学习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环节。研究制订本区学校德育工作配套政策,及时总结和宣传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4.深入推进“两纲”
强化学科德育,充分体现学科育人功能。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公民素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区域内中小幼一体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创建新一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表彰区首届道德小模范,不断丰富青少年学生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制订《嘉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启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实施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开展心理辅导课大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6.提升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和区名师工作室作用,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培养。继续开展牵手工程,提升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德育干部工作水平。强化班主任区校两级培训,组织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选表彰区第五届十佳班主任和优秀德育管理工作者,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开设小学青年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班,组织案例评选,增强家庭教育有效性。
三、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7.推进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嘉定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满足入园需求。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郊区学前儿童看护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坚持“建设一批、扶持一批、取缔一批”的原则,加强对学前儿童看护点的监管和指导,规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前教育工作,确保儿童健康安全。
8.加强学前教育内涵建设
瞄准精细化目标,编写《精细化管理操作手册》,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课程实施质量监控和反馈,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制订区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标准,编印优秀成果集,推动学前教育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丰富“新园丁培训工程”内涵,依托“微研修”平台和“基地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完善“新雁计划”项目机制,发挥专家指导团作用,提升项目实效。深化“后勤管理工程”建设,加强专题培训和交流研究,提升保育质量。举办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评优大赛,指导有关园所完成分等定级验收,推进0-3岁早教工作科学发展。
四、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
9.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启用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封浜高中、德富路小学、星城小学、金鹤幼儿园、红石路幼儿园、朱桥学校、朱桥幼儿园、安亭外国语学校等新建、易地新建和转制学校,实施新成路小学等8个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泰小学、徐行小学、徐行中学等学校的易地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督促各街镇按照常住人口配备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建配套学校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配合做好20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开放灯光工程工作。
10.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扩大本市户籍学生在居住地享受义务教育试点范围,优化部分小学校区划分。加强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推进市第三轮和区第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健全托管机制,创新托管模式,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课程教学、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等方面推进薄弱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整合区域联片教研、咨询组、讲师团等工作机制,加强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服务指导,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均衡提高。
11.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继续加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对嘉定一中、嘉定二中开展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性评估,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引导高中学校科学定位,总结和推广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加快形成一批高质量、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强对新疆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全面提高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12.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嘉定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深入推进“医教结合”项目研究,完善残疾儿童发现、诊断与安置工作管理网络建设,满足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成佳学校易地新建工作,建立区残障儿童教育康复中心,形成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13.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
加大对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改善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办学规范达标进程,全面落实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开展年检评估,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实施与公办学校牵手工程,发挥咨询组的指导、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绩效。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教师职称评定实施办法,深化年金制度管理。
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14.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
积极配合市教委做好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落实工作,切实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评价等的指导作用,提升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能力。分学段举办区课程统整和课堂转型总结展示活动,组织开展校本教材评优工作。启动区学生综合质量监测项目,加强对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研究,落实多层次的教学质量分析和会诊制度,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项目运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引导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
15.全面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
全面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项目实施和综合管理。完善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启动精品课程和示范课程建设工作,构建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实施“大课间”活动和“2+1”文体工程(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要求。建立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完善“一校一医”工作机制,建设“一生一档”健康系统,推进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网络体系建设。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订岗位标准和专业发展规划,提高体育、卫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6.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和艺术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计划”和“青少年艺术教育彩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动手做”工作室和各类科技活动品牌项目,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继续实施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着力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17.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加强部门协作管理,开展语言文字示范街镇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嘉定点数据库建设,做好各类人员的语言文字岗位培训,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六、坚持服务区域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18.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目标,深化大众工业学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服务类等专业的实训中心建设,探索校企合作企业驻校模式,形成集教学、培训、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平台,进一步优化办学结构、提升办学效益。
19.深化职教集团功能建设
发挥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平台功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实验。继续为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高质量职后培训服务,努力提升区域总体人力资源水平。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新模式,形成学校主动走向企业和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办学的良性机制。
七、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
20.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全面实施《嘉定区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和《嘉定区街镇成人学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积极开展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创建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推进“终身学习推进员”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市民终身学习指导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居(村)委标准化学习点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努力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重点建设80个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和80个老年人标准化学习团队,进一步提高老年教育质量。
21.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和市民学习活动
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机关科室、企业、社区、居(村)委、家庭和团队创建工作,深化区、街镇、居(村)委三级数字化学习教室建设,丰富终身学习网学习资源,做好市民网上学习的指导服务工作。举办区第八届“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促进市民各类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
22.加强非学历教育管理
加强民办非学历院校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办学状况和办学行为的依法评估和专项督查,坚决打击取缔非法办学行为,建立非学历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统计制度,促进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2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区师德师风建设大会,继续推出区“教书育人模范”等先进典型,营造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氛围。开展区“教师专业发展达标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实施第三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培养项目,完善名师工作室和项目研究室运行保障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举办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组织实施英语教师暑期强化培训和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培训等项目。
2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教师绩效评估制度,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实施非义务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务申报工作。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项目绩效评估,加强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选聘和服务,进一步激发师资发展活力。
九、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5.依法推进督政督学
认真对照《上海市对区县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指标》,开展专项调研和自查自评,做好下半年市教委、市政府督导室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政迎检工作。完善街镇、委办局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指标,确保政府依法履行教育公共服务职责落到实处。开展“学前教育精细化管理”、“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管理”、“少先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等专项督导,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26.加强学校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全面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管理基本要求》和《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开展风险勘察行动,对全区学校食堂、操场、学生宿舍、教学设施设备等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启动技防设施改善工程,加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及检测工作。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积极开展校车安全治理工作。
27.强化教育经费监管与审计
进一步理顺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财政和审计部门专业监督、教育主管部门监管、学校日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公共教育财政支出预算规范化管理,加大财务公开力度,重点开展教育专项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估,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28.扎实推进行风建设
巩固完善规范教育收费长效机制,重点开展对幼儿园收费及违规办班补课收费的监督检查。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加强“‘基础教育机构信息公开’网上专栏”建设。落实招生“阳光工程”,加大招生监察力度。开展新一轮“行风建设达标学校”创建活动,推动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