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体育局文件
2013年嘉定区体育局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WC4201000-2013-002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13-02-01
名 称: 2013年嘉定区体育局工作计划
文 号: 嘉体〔2013〕6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2013年,是嘉定区体育局推进体育机制创新,稳步实现转型发展的奋进之年。区体育局将继续围绕体育强区建设,把设施、组织、活动、推广、指导、宣传六位一体的全民健身要素作为嘉定体育转型发展的重点,把体育事业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协调、科学化发展,为加速新一轮嘉定城市发展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深化全民健身要素建设,加快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扎实推进《嘉定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以增加体育人口为出发点,以增强市民体质为落脚点,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要素建设,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级,推动我区全民健身深入发展。
(一)多方联动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开放
1、研究制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设。以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为抓手,启动实施新一轮体育民生工程。制定并推进《嘉定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嘉定区体绿结合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现代化公共体育设施,加快推进区、镇、村(社区)三级体育设施网络建设,提高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2013年,继续推进嘉定体育馆(新馆)建设;启动嘉定体育中心网球馆建设;实施嘉定体育中心、嘉定体育馆设施功能改造;加快推进嘉定新城远香湖水上运动及体育休闲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兼具体育训练和休闲功能的水上运动公园,逐步将优质体育设施覆盖至嘉定新城和老城区。新建3—4条百姓健身步道和1—2个百姓健身房,推动街镇公共体育设施均衡优质发展。
2、深化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进一步引导各开放学校树立牢固的社会服务意识,提升开放工作品质。计划到2013年年底,实现开放学校灯光工程全覆盖;有分隔条件的学校实现分隔工程全覆盖;完善开放学校卫生间、饮用水、一卡通刷卡设备等配套服务设施。研究并制定学校场地开放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主体职能,各街镇体育分管部门为该项工作的管理主体,并依托社区体育俱乐部强化开放过程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的考核细则,通过考核对开放学校实行分档补贴。
3、优化完善365百姓健身房运行机制。根据《关于加强嘉定区百姓健身房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嘉体〔2012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完善健身房由政府投入、行业监督、企业管理,坚持公益开放的运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益,提升服务品质。并推广将百姓健身房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二)加强创建完善管理,积极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科学发展
1、积极发展培育各类健身团队。深入基层梳理、挖掘现有健身团队资源,并通过体育协会、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积极发展各类健身团队,使10人以上团队数量达到1500支,通过团队的发展提升全民健身参与率。
2、继续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根据2012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嘉定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的通知》(嘉体〔201228号)和《关于加强嘉定区体育(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嘉体〔201227号)两个文件精神,加大对社会体育组织的指导、管理和培育力度,提升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水平。大力扩充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积极发挥管理型、指导型、裁判型、开放管理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逐步实现社会体育由社会人员自主管理的发展格局。
3、建立体育志愿者管理数据库。通过对志愿者管理、服务项目管理和日常活动管理等三项内容的梳理,全面掌握包括赛事裁判员、体质测试指导员、健身团队指导员、健身器材巡护员、开放服务管理员等在内的各类别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队伍发展情况,通过对全区志愿者信息的整合,实现对该项资源的有效管理,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4、积极推进嘉定区全民健身星级(示范)单位的评选创建工作。通过对组织领导、场地设施、团队建设、健身活动、讲座、培训、宣传等工作的评价,带动基层体育组织的工作水平。逐步转变目前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式,使企事业单位、村、社区承担更多社会体育的组织、动员职能,逐步建立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群众体育的体制机制,培育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注重规模强调特色,重点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效应
1以打造一区一品品牌赛事为引领,带动嘉定体育品牌化发展。2013年,将在原来F1赛事的基础上,继续承办房车赛等高端汽车品牌赛事;并争取引进长三角龙舟、拔河、柔力球等地区赛事,进一步发挥体育对城市宣传的积极作用。积极参与组建市拔河协会,并通过协会的组建进一步提升我区在该项目中的引领作用。
2、以百千万系列赛事为重点,结合上海市市民体育大联赛,通过市、区、镇三级联动参赛机制和百支参赛队伍、千人展示活动、万人直接参与的组织形式,扩大该项赛事的普及率与覆盖面。
3以推进一镇一品特色赛事为基础,进一步巩固传统项目的发展成果并培育更多街镇开展特色项目,紧紧围绕市民体育大联赛百千万系列赛事,着力办好拔河、跳绳等传统赛事;同时,以长三角赛事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南翔镇柔力球、工业区拔河等项目的开展与普及,打造街镇群众体育品牌,提升我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
(四)立足基层强化技能,实现体育人口的稳步增长
1、高质量完成嘉定区市民健身技能推广中心培训用房建设工程。推广中心选址在嘉定体育馆,建成后的推广中心面积约为1584平方米,能满足拳操类、功法类、健身舞类、棋牌类等不同项目的技能推广需求。
2、积极组建健身技能师资队伍。以培育骨干师资为抓手,以技能推广为目的,结合嘉定区市民健身技能推广中心建设,加快健身技能师资队伍的组建,逐步提高我区健身培训的专业度。积极与市级有关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引进新技能培训课程,通过邀请市级专家授课,设计适合我区全民健身的技术套路标准。大力培育具有创编能力与指导能力的骨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使该项工作形成以专业提升水平、以水平创造优势、以优势带动特色的良好发展态势。
3、深入基层开展技能推广。借助体育单项协会、街镇力量面向基层推广健身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包括成年人、老年人、青少年在内的健身技能培训。开发嘉定区市民健身技能推广中心信息化集成系统,形成区、镇技能配送网络,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做到培训项目紧跟潮流、培训手段结合主流,培训师资强调专业,以此推动我区群众体育专业化、多层次发展,带动我区体育人口的稳步增长。
(五)探索创新运行机制,逐步使科学健身成为主流
1围绕国家体育总局针对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试点工作的各项要求及工作部署,年内完成4500人体质测试、1500人运动能力评估及450人跟踪健身指导,并完成国家站试点工作任务。
2、逐步探索该项工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实行面向全区市民的免费开放工作,并做好公益性服务。依托365百姓健身房的建设运行,在各街镇逐步建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引导锻炼市民进行科学健身。同时,更好地发挥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对基层站点的监督、指导作用,扩大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的受众群。
3拓展慢性病运动干预范围,帮助更多慢性病患者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自我健康管理,尝试将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工作推进企事业单位,将实施服务人群向高血压、肥胖、增强体质等多个领域逐步延伸,扩大参与人群,不断让此项惠民工程受益于更多百姓。
4根据嘉定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业务,针对指导对象开发嘉定区科学健身指导管理系统,作为嘉定区全民健身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由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健身管理等部分组成,将以智能手机和网络为载体,为市民提供个人信息管理、运动记录、营养与运动卡路里计算、体测数据查询、健身锻炼提醒等资讯服务,让市民随时随地了解身体健康状态,体验体育运动乐趣,并实现科学健身的自我管理。
(六)科技助力升级服务,加速推进体育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
1、依托全民健身管理系统,有效梳理区内体育人才资源,包括:开发和完善志愿者管理数据库,加快业余训练数据库的建设使用,为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保障。
2、继续做好全民健身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和运营维护,整合公共体育资源,提升开放场所信息整合力度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一卡通网点在开放学校、百姓健身房、社区公共运动场的覆盖率,实现场馆个性化管理,巩固嘉定全民健身卡在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管理中的规范化作用,使其成为嘉定体育健身服务一张独特的名片。
二、深化创新转型,推动业余训练科学化发展
以学校布点办训为抓手,以培养奥全运人才为目标,以项目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保持优势项目、发展重点项目、培育后备项目的发展理念,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寻求发展空间,研究业余训练项目布点发展的战略。
(一)以学校布点办训为抓手,推动项目普及与专业水平的双向提升
1、积极推进学校办训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学校办训规模,力争在2013年实现全区公办学校项目布点全覆盖。与此同时,不断优化运动员招生、选材、培养、输送等各环节质量,篮球、排球等重点发展项目要率先突破招生瓶颈,实现全区性招生选材。
2、继续推进训练基地化建设与一条龙体系的同步发展。在提升办训覆盖面的同时,重点提升布点项目的专业度和成材率。进一步优化学校办训联动机制,巩固基地化建设成果,在现有的手球、排球、田径、击剑、摔跤等训练基地的基础上,构建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新一批项目的基地建设,推动我区在运动员培养方式上的转变。同时,通过一条龙体系中高中招生模式的逐步形成,严把招生质量关,拓宽三线运动员出路,形成人才输送保障方面的良性机制。
3、加强督训,提高训练水平。协同教育局,成立嘉定区学校业余训练督导办公室,由区少体校和训练中心牵头,针对办训学校的队伍建设、师资管理、训练计划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督导,并形成督训考核机制,保证长效推进。
(二)以培养奥全运人才为目标,优化创新运动员训练管理模式
1、探索创新社会化业训模式。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试点推进以兴趣班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推广群众基础深厚的业训项目,以此创新、拓宽招生选材的辐射面,并采取兴趣班学员收费、潜力学员免费、优秀苗子补贴的方式保持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2、强化运动员输送与跟踪,为嘉定籍运动员做好全运会的参赛保障工作。全面梳理掌握区内运动员信息,重点梳理奥全运后备人才名单,强化针对输送运动员的跟踪、沟通与管理,将我区运动员输送工作的效益最大化。特别加强对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参赛运动员的保障激励工作,力争在十二届全运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以项目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断提升教练员综合素质
1、加大系统培训力度,提高科学训练能力。开展教练员科学训练能力培训,将传统的专技培训内容向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领域延伸,通过开展全面系统化的教学培训课程,提升教练员队伍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训练的能力。计划邀请一线队伍高级教练员、专业运动队队医、教授等定期为我区教练员授课,延长教学课程时间跨度,并将学习成绩纳入考核。
2、继续推进基层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工作。继续协同教育局将基层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纳入教师360培训计划,拓展培训形式,以提高单位训练时间绩效为重点,突出技能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项目中心组教研活动和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培训效果;逐步建立体育教师、教练员教学档案,探索将其培养学生数量、参加培训次数与职称评定挂钩的考评机制。
3、强化教练员队伍管理与考核。推行项目组主教练及组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其在基层协调沟通、日常督训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制定外聘教练员考核管理办法,着力提高教练员自身素质,提升在训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动教练员队伍建设与带训质量的共同提升。
(四)做好2013年嘉定区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相关工作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理念,以运动会为载体,普及校园体育,促进业训发展。制定将参赛成绩、学校参与率与学生参赛比例有机结合的评分机制,动员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做到体育项目普及与项目参赛水平的协调并进,积极发掘更多优秀体育苗子。同时,针对嘉定业训发展现状和特色,结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要求,兼顾招生选材,合理确定比赛项目、设定项目规程,形成与市级竞赛接轨的竞赛规程及办法,形成上下畅通的赛事机制,助推我区业训发展。
三、深化扩容布点,加大体育产业发展力度
加强体育彩票管理,深化扩容布点,加强体彩公益宣传,进一步发挥新成路体彩旗舰店的宣传、销售作用,加快提升体育彩票网点服务水平,保持我区体彩销量逐年递增。结合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主题活动和节假日,开展设摊销售,多手段提升体彩销售水平。
附件:12013年嘉定区体育局重点工作安排表
22013年嘉定体育局重点工作推进表
32013年嘉定区体育局竞赛工作安排表
42013年嘉定区体育局重要赛事活动进度表
 
 
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
二〇一三年二月一日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