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文件
关于印发《2013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工作总结》的通知
索 引 号: WA3301000-2014-002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经委 发文日期: 2014-02-11
名 称: 关于印发《2013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工作总结》的通知
文 号: 嘉经[2014]23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科室、事业单位:

现将《2013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读。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二O一四年二月十一日

 

2013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工作总结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推动嘉定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在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金融办等市职能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以及在各街镇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区经委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领先”的工作主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全区二、三产业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健康运行。

一、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

全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43.1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利润228.9亿元,同比增长1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4亿元,同比增长31.3%,商品销售总额3802.3亿元,同比增长25.3%;引进合同外资8.1亿美元,外资到位资金4.1亿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预计实现外贸出口98.9亿美元,保持稳定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万元产值能耗进一步下降。

二、2013年主要工作

(一)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重点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以汽车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327.7亿元,同比增长18.2%。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步快速发展,实现产值1568.8亿元,增幅19.2%。年内,积极推动和支持大众整车厂周边的整合扩建,大众动力总成三期、上汽变速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沃尔沃、奥托立夫、斯凯孚等技术中心开工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重点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含量逐步提高。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3家,累计达到430家,新增市、区企业技术中心28家。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11.8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快于全市增长5.9个百分点,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中占比达到6.6%。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物联网“芯天地”、同济科技园一期等开工建设,中电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光机所中科神光园、硅酸盐所多功能无机材料综合研究基地等载体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年内建设充电桩582个和充电站4个,电动大巴正式启用。

3、现代服务业能级不断提升。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商贸综合体中冶祥腾广场成功开业,台北风情街建设完工,新光百货、喜来登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文化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区文化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56.6亿元,同比增长31.4%,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730.4亿元,同比增长99.3%。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京东“亚洲一号”一期完成内部设备安装调试,新蛋二期开工建设,5I北虹桥中心、轻游戏产业园等加快完善功能布局。

(二)推进园区转型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1、全力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将园区二次开发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开展园区转型提升课题调研,对当前工业园区、服务业园区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出台园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二是积极开展研发总部用地试点工作,工业区、南翔等街镇完成研发总部类园区转型方案,推动嘉定镇街道嘉康地块、江桥西郊商务区后续地块、安亭镇合璧电子、马陆镇集仁通信等开展研发总部类转型试点。三是有序开展区块外目录管理。对产业区块外(195范围和198范围内)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排摸和调研,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尤其是对一些近三年有改扩建需求的工业企业,列入重点企业目录名单,为优质企业的改扩建和政策享受开辟通道。

2、积极推进劣势企业调整和节能降耗工作。年内,全区共完成企业调整197家,节约标煤3.5万吨,盘活土地1608亩。一是联合安监、环保等部门,完成四大工艺、木制品、物流、危险化学品、化工等行业企业的现状梳理,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为实现“十二五”结构调整目标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开展危化企业二次排摸,重点梳理了产业区块外24家危化企业,明确拟保留、拟调整的企业名单,制定了工作方案。三是全力推进砖瓦、涉汞行业调整,顺利实现我区烧结粘土砖企业全行业退出,并为相关企业争取市级扶持政策,促进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进一步加大了节能政策宣传力度,重点开展了3场节能技术对接会,启动高效电机、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工作,全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为0.053吨标煤,同比下降3.7%

4、协调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和建设。依托产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一是开展历年点供项目后评估工作。对2008-2012年我区获得的112个点供项目的开竣工情况、土地产出、容积率等进行了评估分析。二是积极争取点供用地指标。年内上报了27个项目争取2013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通道项目,其中18个项目已通过市经信委认定。目前已有7个项目落实土地指标,正在抓紧办理相关土地出让手续。三是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年内,联东金旭、上探工程和联合金融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路奥汽车和日特织物顺利投产,截止12月底, 46个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57个项目处于前期手续办理阶段。

(三)实施大孵化战略,招育并举搭建新平台

1、成立嘉定大孵化服务中心。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2013年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大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以及创业投资天使引导基金使用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工作推动打下基础。二是拓展服务功能。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嘉定服务中心入驻,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场外交易服务。此外与上海交大、百悦律师等机构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三是举办各类活动。年内为中小企业开展行业培训、创业指导、资本对接等30多场活动,搭建多层次的融资、人才、法律等对接交流平台,实现要素集聚和共享,提高孵化中心的影响力。

2、构建“1+12+33+N”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嘉定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行动方案》,成立以嘉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12个街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抓手,33个经济小区服务中心为落脚点,X个产业园区(楼宇)服务站和专业服务机构为扩展的“1+12+33+X”服务体系。二是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做好区内专精特新企业复核工作,并指导和培育52家企业申请2014年专精特新企业。组织推荐企业参加第一届上海(国际)中小企业精品展,展现了我区中小企业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发完善区中小企业服务管理平台系统。通过系统及时收集整理企业数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及时向企业传递各类信息,丰富政企交流渠道。

3、举办多层次创新创业活动。为进一步营造嘉定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扩大嘉定大孵化战略的影响力,年内举办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联合创业邦、飞马旅共同举办了“创新中国2013春季总决赛”及“中国创业节”,吸引了全国优秀创业者的目光;携手亚杰商会共同举办“摇篮计划第六届创业家毕业典礼、第八期创业家开班仪式”,“南翔50创业大赛”、工业区的“汇聚英才、畅想创业”创业培育等活动也有序开展,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还开展了创业项目对接活动,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和具有潜力的企业得到了挖掘。

4、建立多渠道的招商平台。一是依托现有平台,强化对重点产业的理解和发展趋势的把握。深入挖掘清科、亚杰等平台资源,加大股权投资、互联网、医疗产业、移动游戏、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招商力度。二是区镇联动,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年内实现了12个街镇联动招商的全覆盖,参与举办各类招商活动近60场。形成了工业区与电商大会、南翔与GMGC、真新与亚杰、嘉定镇与摇篮计划、安亭与创新中国等的深度合作。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对产业发展重点城市、园区的走访,年内远赴北京、深圳以及美国、加拿大等产业发达地区,参加了“北京医疗健康产业论坛”、“中国股权投资论坛”等活动,并密集考察园区、拜访企业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推介自身优势,引进优质项目。

(四)积极打造金融硅谷,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产业取得新发展

1、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受IPO暂停发行的影响,及时转变思路,调整工作重点。一是对主板市场以“引”为主,年内成功引进华东电脑,目前我区累计上市企业达8家。二是以 “新三板”全国扩容为机遇,加大新三板推进力度。年内新增挂牌企业3家,累计已有5家, 6家企业报会候审,5家企业辅导备案,另有近15家企业列入明年培育计划。三是以股交嘉定服务中心入驻为契机,支持企业在股交中心挂牌。年内,一片天、南翔小笼等20家企业在E板挂牌,31家企业在Q板挂牌,累计挂牌分别达到22家和31家,通过股权交易形式拓宽了融资渠道。

2、推动新型金融产业发展。一是抓住我区小贷公司和互联网企业集聚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抢先布局,全力推动了京汇、百度两家互联网小贷公司的筹建开业。目前,已累计成立12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总额15亿元,占全市小贷公司总量的10%。二是积极争取商业保理试点,研究出台了《嘉定区商业保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扩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储备企业的指导,年内通华、宝煜等2家企业过会设立。三是加强股权投资企业的引进和备案工作。年内,新增股权投资企业近236家,累计达84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700亿元。四是做好新型金融企业的监管工作。完善第三方监管体系,对区内小贷、融资性担保机构进行日常金融监管工作,定期出具监管报告,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3、搭建各类金融服务平台。一是上海汽车金融港落成开业。涵盖了银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险、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为汽车及相关行业搭建信息集聚、资源整合、金融服务和企业孵化平台。二是成立金融企业协会。建立金融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各类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七届“上海中小企业金融洽谈会”,展示了嘉定金融环境的优势和形象。三是积极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了6次专项对接活动。如联合交通银行建立“银政合作”平台,通过信息共享,提高小微企业信用度;支持上海银行和东方汽配城建立“小微企业信用共同体”,获得综合授信;推动招商银行开发针对股交挂牌企业的如“挂牌贷”、“股权质押贷”等创新金融产品。

(五)注重产业服务优化,商贸服务领域取得新进展

1、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一是推进新农村商业网点和早餐工程,加强布点、选址、审批和管理工作,完善网点信息化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年内新建新农村商业网点36家,累计共建  169家;新建早餐固定式门店10个,早餐亭50个。二是加强标准化菜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监管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专业市场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引导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完善星级标准化菜市场创建评定办法,建立粮油、水产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强化街镇属地化建设管理职责,开展酒类、粮食市场等专项检查,营造良好市场流通秩序。三是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做好暂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和暂停活禽交易工作,加强暂停交易的后续监管、财政补贴、政策宣传和信访维稳工作,确保应对防控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活禽定点零售市场规划布点和资格认定工作,11家标准化菜市场认定为区活禽定点零售市场。

2、推动外资外贸工作。一是建立外贸进出口调查监测系统,挑选区内40家重点外贸企业建立外贸监测数据库,每月上报外贸进出口数据和预计数,变事后统计为事前监测,进一步增强了外贸分析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二是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关检“共同查验”试点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调研,完善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三是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受理了801个外资新设及变更项目的审批,办结755个,办结率为94.3%,办理一般原产地证7281份,国际商事证明书383份,代办领事认证249份,单据认证42份,优惠产地证257份,实现上网签证率100%。

3、推动商贸服务发展。一是启动《嘉定区商业发展布局导则》编制工作,对全区商贸业进行调研,对商贸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二是举办2013上海购物节嘉定系列活动。年内成功举办“2013台商庙会”、“南翔小笼文化节”、“京东商城‘家装节’”、“乐游惠享、风尚曹安”等重点活动,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嘉定商业能级档次。三是开展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企业建章立制、规范经营、诚信服务,打造放心消费、服务满意的商贸服务业体系。

(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新提升

1、深入开展“零距离”工程。在原有“走企业、访群众、转作风”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开展 “企业服务零距离”和“窗口服务零距离”两大活动。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下基层送服务,进企业送政策。年内,累计共走访企业205家次,收集到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232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14个。通过走访活动,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改进了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2、着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加强产业调研和考察学习,组织人员赴北京、武汉等地区交流学习,促进两地产业发展。开展产业论坛、工作务虚会、班子务虚会等活动,对产业转型、大孵化战略的推进等作交流研讨和思想碰撞,破解发展难题。开展文化活动月主题活动,组织参观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发展与发现——影像嘉定”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学做徐行黄草编织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队伍凝聚力。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廉政教育月主题活动,组织全体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确保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开展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签订个人廉政风险点和自我防控承诺表,规范岗位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八条禁令”等制度,对接待、会议等活动从简从严,切实加强预防腐败建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二三产业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招商引资竞争更为激烈,节能降耗压力巨大等等。为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形势,加大改革突破力度,加快创新驱动步伐,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确保二三产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