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
关于印发《嘉定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WE7313000-2014-003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4-05-16
名 称: 关于印发《嘉定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文 号: 嘉卫计基卫(2014)3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家庭医生工作,本委制定了《嘉定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各试点单位认真组织实施。非试点单位可参照本方案,进行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家庭医生制服务水平。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5月16
 
 
 
 
 
 
 
嘉定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建设,进一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规范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内涵,区卫计委决定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具体方案如下:
一、试点单位
迎园医院、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工作小组
组 长:许文忠
组 员:陶琼英 沈 鸿 周嘉平 顾大华 胥玉萍
   陈德英 夏秀萍 吕 颖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标准体系,包括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人员配备标准和硬件设备标准。
(二)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运行模式,包括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流程。
(三)制定家庭医生工作室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果指标、工作量指标、健康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四、试点内容
(一)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配置体系
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体系由基本硬件配置标准和人员配置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硬件配置标准分家庭医生工作室场所和硬件,人员配置标准分人员资质、团队组成和人员分工三部分。
1.基本硬件配置标准
(1)家庭医生工作室场所
可以借助多种场所、多种形式,地点可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工作室面积: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要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营养咨询、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和慢性病门诊预约等服务,更多的时间用于与签约居民沟通交流,所以工作室面积要比一般的全科诊室更大,功能分区也要比全科诊室更全。各试点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功能分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由诊疗区、资料区、谈心区等组成。
诊疗区:家庭医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的场所。
资料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慢性病随访管理,预约、转诊等服务后存放签约居民档案、资料的场所。
谈心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健康咨询、营养咨询、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的场所。
(2)家庭医生工作室硬件
家庭医生工作室硬件除了满足日常办公需要的基本办公设备和满足日常基本医疗服务的基本医疗设备外,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开展工作的业务需求选择配置一些扩展设备。
基本办公设备:办公桌、椅 、沙发、电脑、打印机、电话、文件柜等。
基本医疗设备:听诊器 、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出诊包等。
扩展设备:交通工具、移动办公设备、出诊服装、家庭医生胸卡等;电子眼底镜、耳喉鼻镜等五官科检查设备,远程心电、B超等;其他健康管理(健康自测)设备等。
2.人员配置标准
(1)人员资质: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吸引广大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必须具有中级及以上全科或中医全科资质,在中级全科医师不足的情况下,可在高年资全科住院医师中选拔。在职业技能上,应逐步取得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咨询师等岗位资格证书;在职业道德上,应具有敬业精神及良好的医德;在职业意识上,应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与社区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
(2)团队组成:家庭医生团队组成应该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与其他辅助人员。其中,其他辅助人员包括公卫医生、乡村医生、非医学类助理、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原则上,一个家庭医生团队应至少配置一名全科医生和一名社区护士,其他辅助人员应按照实际需要合理配置,也可由若干个团队共享。在现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由若干个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一个服务团组,负责一片区域,在服务团组内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服务的互补。
(3)团队分工
家庭医生:是面向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的第一接触点。负责与居民签约;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家庭病床,合理转诊;掌握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团队的日常管理,与中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社区护士:积极协助配合家庭医生提供服务,执行家庭医生医嘱,完成各项门诊护理工作;开展必要的社区居家护理;配合做好家床工作;配合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公卫医生:配合家庭医生做好对签约居民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工作;负责各类公共卫生数据统计与报表上报,配合定期做好社区卫生诊断。
乡村医生:接受家庭医生的任务分配,发挥与居民联系紧密的优势,配合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非医学类助理:配合家庭医生负责各类事务性工作,包括接听电话、预约安排、与转诊机构联系、各类数据统计、文字材料撰写等,辅助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开展各项工作。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配合家庭医生做好与社区、居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沟通与协调,负责与居民的联络,辅助家庭医生及团队完成各项工作。
(二)家庭医生工作室运行模式
1.服务内容
现阶段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要以吸引居民自愿与家庭医生签约为原则,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对居民有一定吸引力的优惠服务。
(1)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
(2)签约居民通过预约方式优先获得家庭医生服务。
(3)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优先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通过家庭医生优先预约到本区二级医疗机构专科门诊或专家门诊。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健康咨询热线、网络咨询平台等,保证签约居民获得家庭医生健康咨询服务。
(5)签约居民在一次配药量、配药种类上可享有更便捷的措施,在接受家庭医生连续管理的基础上,一方面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单次可开具一种常用药物2-4周的药量;另一方面签约居民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外配备的30种药品内获得确实需要的药品。
(6)对确有需求并符合要求的签约居民,优先建立家庭病床。
(7)对65岁以上签约居民,可优先免费享有相关健康管理自选检查项目,并由家庭医生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制定实施后续干预指导方案。
2.服务模式
根据国家四部委提出的“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6+X”的思路,现阶段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团队是为签约居民提供契约式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形式,家庭医生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上,整合配置各类资源,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与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有序的基本医疗服务。
(1)坚持全科团队支持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建立以全科服务团队为依托,家庭医生为服务主体、公卫医生及护士为协助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服务内涵由防治分离过渡到防治一体,由疾病管理过渡到健康管理,由任务式服务过渡到有价值的服务,逐步实现由医患关系到长期稳定的“伙伴”式关系的转变。
(2)通过“预约门诊”的服务方式,引导居民定点就诊、社区首诊。向签约对象开放家庭医生预约门诊,转变过去无序、被动的门诊服务模式,以预约就诊的方式为签约对象提供以“防治一体”为内涵的服务;以服务质量和协作机制吸引患者到家庭医生处定点就诊、社区首诊。
(3)建立逐级转诊的协同服务机制,实现分级诊疗。对需要进一步专科诊疗的签约对象,予以便捷、有效的转诊。对于家庭医生的签约病人,提供多种模式的分级诊疗机制。
(三)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和各专业条线的要求,从社会效果指标、工作量指标、健康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四个方面制定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社会效果指标: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和签约居民的满意度。
2.工作量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内容
1
常住居民签约率
已签约家庭医生的常住居民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总数×100%
2
重点人群签约率
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数/辖区内重点人群总数×100%
3
家庭医生覆盖率
有家庭医生覆盖的居村委数/辖区内居村委总数×100
4
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居民有效服务利用率
当年度利用过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居民数/辖区内签约居民总数×100%
5
家庭医生制服务签约居民预约服务率
签约居民预约就诊人次数/门急诊总人次数×100%
6
家庭医生转诊率
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转上和转下年内累计人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累计门诊人次数×100%
3.健康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内容
1
慢性病患者建卡率
高血压患者
建卡率
年内已建卡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人口总数×91%15岁以上人口比例)×23.6%(上海市高血压患病率)
糖尿病患者
建卡率
年内已建卡糖尿病人数/年内辖区内糖尿病患病总人数×100%
辖区糖尿病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人口总数×8.6%(上海市糖尿病患病率)
2
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高血压患者
规范管理率
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糖尿病患者
规范管理率
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3
慢性病
控制率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率
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率
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4.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签约居民的医疗费用控制情况等。
五、时间安排
(一)制定《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5月)
(二)确定试点单位家庭医生工作室场地及硬件配置。(6月~7月)
(三)完成试点单位家庭医生团队搭建和试运行。(8月~10月)
(四)对试点家庭医生工作室进行效果评价(11月)
六、经费保障
各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街镇政府应对家庭医生工作室的硬件配置、人员配备和正常运行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保障,确保家庭医生工作室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区卫计委将把试点情况纳入对试点单位和街镇政府的绩效考核。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