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文件
关于印发《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与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WA8201000-2014-001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科委 发文日期: 2014-01-27
名 称: 关于印发《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与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 号: 嘉科[2014]1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
《2014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4年1月27
 
 
2014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14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家、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加快创新价值实现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提升和城市发展转型。
一、聚焦以张江嘉定园为核心的创新载体建设
打造张江嘉定园创新高地。围绕产业园区二次开发,进一步健全创新体系,强化张江嘉定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管理模式,鼓励引进专业领域的园区管理团队或有经验的园区管理人才,提升园区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指导和加强各子园区功能建设,促进企业创业创新能级提升。积极引导和支持园区文化建设,开展张江创新成果展示、公益性宣传、国际推广等品牌建设与推广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争创市级乃至国家级的生态园区。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依托区域科技优势及良好的张江园区政策环境积极开拓创新,加强政策聚焦、资源聚焦和服务聚焦,发挥区内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集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企业,推动同济大学科技园、“微时空·芯天地”、清控科创嘉定慧谷等园区建设。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编制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区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围绕产业布局,推进各类创新载体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热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各具特色,错位互补的格局。
深入推进大孵化器建设。贯彻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战略,通过科技、人才、资本、资源的融合聚焦,进一步提升各孵化器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保障能力,支持各孵化器引进专业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创新活动、优化“孵化+投资”模式,增强载体孵化育成能力,扩大孵化范围,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孵化能级,进一步提高孵化培育的综合效应。全年新增孵化器8家。
二、聚焦产学研用深入合作
深化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区域科研院所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深入探索高校院所创新溢出效应途径,提高科研院所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力度和深度,推动科研成果与优质企业的对接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就地孵化、转化,真正把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设。继续发挥嘉定科博会的品牌效应,推进嘉定科博网产学研用信息的常态化应用,力争完成产学研合作对接项目 480项,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 135项。密切跟踪产学研合作和创新联盟项目发展,鼓励联盟申报国家级、部市级相关项目,切实发挥联盟平台优势,促进协同创新,推动联盟相关技术产业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探索专业研发平台公共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服务机构和科技龙头企业等建设符合产业导向、满足中小科技企业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平台的公共服务活动,并通过整合、集成、优化公共服务,逐步构筑开放、高效的区域专业研发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三、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坚持科技政策向企业聚焦,将更多的创新资源引入企业、更好的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更优质的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重点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基)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科技扶持项目为引导,深入挖掘和培育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源,支持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00项以上,争取在国家、市级项目立项、经费资助上有新的突破。
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立足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实体经济的扶持和培育。三级联动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快向产业链的高增值环节和高技术领域延伸,推动嘉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全年申报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使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520家;新增市、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以上。
推进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应用。发挥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出台专利资助办法,不断提升区域专利数量和质量,鼓励企业争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工作试点与示范企业等,以知识产权指导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起点和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年专利申请量超5000件,专利授权量超3000件。
四、聚焦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方式。围绕企业创新发展所需,进一步深化“嘉定科博网”等服务载体功能,全面运用嘉定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科技政策阳光透明、科技项目网上申报、服务信息推送等“一网式”服务功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加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建立区域科技企业数据库,实现对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会商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在嘉定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完善科技工作服务网络。继续在各经济城建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构建区、镇、科技园区(经济城)基层驿站的三级科技工作网络架构,加大科技创新服务辐射力度。以“零距离服务科技企业”活动为抓手,开展区级层面科技政策宣讲会、科技项目申报辅导培训、科技政策进街镇园区经济城等活动,进一步释放各类科技政策的能量,扩大企业享受各类扶持政策的覆盖面。
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围绕区域产业定位,结合科技企业创新创业需求,深入实施微贷通、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科技企业履约贷、高转项目贷等科技金融服务,探索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融资、天使投资等创新机制,实现科技创新链与金融资本链的有机结合,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推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与社会资金、股权与债权融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五、聚焦智慧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大力推进4G网络建设,并处于全市郊区领先水平。聚焦医疗、教育、劳动、民政等民生领域智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市民体验度、感知度;努力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实有人口、法人两大基础库,初步开发推广村居电子档案、经济城管理等应用,积极探索构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按照“两个平台、四大领域、五类终端”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有效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为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发挥嘉定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作用,逐步理顺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
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加快制订以“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方案。继续推进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建设,制订智慧政务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试点电子政务云桌面。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干部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调研,完善“工作纪实”平台功能,加快区级机关会议管理、教育培训、请假等办公应用开发。建立健全智慧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力争数据共享机制与信息安全体系同步建设,确保政务信息资源安全有效。
持续优化政府网站功能。依托区门户网站平台,推进以统一门户、统一网络出口为主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健全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信息发布、政务公开考核等制度,持续提升门户网站的影响力。建立门户网站便民信息更新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努力推动各部门数据、信息及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提升网站的使用效率。通过强化制度与技术上的双重保障,做好网站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推进无障碍升级版,提高视力障碍群体访问政府网站的便捷性。
六、聚焦科协、科普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完成区科协换届,强化区、镇两级科协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发展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学会协会,做好科技人员职称申报服务工作,推进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科协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功能。
丰富科普活动。以科技周、科普日为契机,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学会(协会)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围绕信息安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等主题,加强防震减灾等公共安全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企业科普大行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普工作新局面
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集聚的优势和市科普示范街镇、科普示范村(居委)的示范效应,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共享开放和科学商店的科普服务工作。全年新增区科普村(居委)15家,覆盖率达85%以上。
七、聚焦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谋事干事能力。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把握发展形势,着力营造激情干事、再创新业、创先争优、主动服务的氛围,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探索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展现科技部门工作的新形象。
提升管理运作能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升运转效率和质量。优化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全程监控,探索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廉政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洁身自好的科技干部队伍。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