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医疗卫生单位: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7号)文件精神,在巩固和深化历年对口支援工作基础上,结合我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我委制定了《嘉定区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10月15日
嘉定区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方案
在认真总结我区2005-2012年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7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3〕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对口支援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对口支援双方根据协议,制定帮扶计划,确定重点帮扶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支援工作,逐步提升受援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一)二级医院积极争取与三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合作。一是应充分利用本区三级医院(瑞金医院北院、东方肝胆医院)的地理优势,区二级医院应全面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选择重点科室、重点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制定发展细则,提高本单位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二是积极与区外三级医院建立合作对口关系。利用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医院组建医疗联合团队,在医疗资源联动、继续医学教育、科研协作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加快我区薄弱医疗资源的建设。
(二)二级医院积极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二级医院可根据地理位置、南北差距等进行统筹安排。4家二级医院(中心医院、南翔医院、安亭医院、中医医院)分别与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口支援关系,确定帮扶内容。3家综合性医院协助结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临床教学、技术培训,指导受援单位医师开展多发病及疑难病症诊疗,指导双向转诊及临床专业质控工作,免费接收进修医务人员。中医医院对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及指导,指导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指导双向转诊,免费接收进修医务人员。区妇幼保健所、精神卫生中心和牙防所按照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完成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积极开展青海、云南等边远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我委积极鼓励中心医院等本区二级综合性医院与青海久治、云南迪庆等地县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帮扶计划。每年开展巡回医疗,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带教、技术培训、指导专科建设、免费接收进修医务人员等。
(四)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借助信息化技术积极推进与瑞金医院北院、东方肝胆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全专联合中心的建设;完善区影像诊断中心、区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创新对口支援模式,提高支援工作效率。
二、工作实施
(一)开展对口支援目标管理。通过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区级医院的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防结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诊治技术;加强特殊边远地区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卫生人才培养,通过结对带教、进修、基地培养等提高专科、全科人才素养,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在社区”的就医模式。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1.区级医院临床二级诊疗科目更齐全,普遍开展三级内镜诊疗技术,学科建设水平更上新台阶,重大疾病诊治水平显著提升。
2.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9天,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达到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
3.按照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结合本区医疗实际,形成比较全面的疾病诊疗标准体系,使城市三级医院下转的诊断明确的患者,能够在本区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4.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团队带团队”、“科室对科室”和“基地对基地”等多种方式,使派驻支援人员与派出进修培训骨干进行置换,有计划地为受援医院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骨干,建设人才梯队。
5.本区各级医院基本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能够利用区域影像、心电、检验、会诊、全专联合等医疗中心实行协同医疗;开展移动医疗,如微信预约、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优质资源有效利用。
(二)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评估。每年第四季度开展评估,评估工作以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我委将参照国家及上海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评估方案,制定本区评估方案。
(三)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认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对口支援的科学程序,建立支援效果评估制度,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对口支援工作成为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的重要载体。
三、工作安排
(一)组织实施
1.2014年,本区各级医院根据本方案重新梳理对口支援关系、签订帮扶协议,落实目标任务。目标和任务要具体详细、操作性强,帮扶措施要具体到学科专业和技术项目。
2.2015年底,受援医院在支援医院的帮助指导下,逐步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支援目标。
(二)总结评估
1.年度评估:2014年和2015年的第四季度,评估对口支援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重点包括组织管理、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普及、重点专科建设、外转率变化、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等内容。
2.总结评估:2016年1-3月,按照国家及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区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医院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提升医院能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医院要结合当地实际,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医院骨干医师培训、医院标准化建设以及推进医改等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充分发挥支援受援双方积极性。支援医院要从深化医改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切实帮助受援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受援医院要以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确定重点专科、重点项目发展方向,推动自身全面快速发展。
(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按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09〕72号)要求,由区财政部门支持,落实对口支援工作所需的工作补助经费,每年年终经区卫生计生委考核后下拨。
(五)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及时宣传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营造行业内外共同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