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事业单位,各街镇,嘉定新城(马陆镇)、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工贸办、外经办、三产办:
现将《2015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相关科室结合实际,共同推动我区二、三产业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2015年2月25日
2015年度嘉定区经委(商务委)工作要点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的重要一年,我区二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产业转型全市率先”的十二五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激活市场为潜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区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突出科技创新,全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坚持高点定位,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依托汽车产业集群和汽车全产业链的规模优势,壮大和提升汽车产业能级和功能。围绕大众百万产能达纲,调整和优化汽车产业布局,进一步强化汽车全产业链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汽车产业内生增长和跨界创新,打造汽车产业新增长点;继续推动沃尔沃、联影医疗等具有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新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2、强化多点支撑,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推动文化信息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着力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广告设计、游戏动漫等优质企业,形成特色鲜明和行业集聚的品牌特色;加快推动新型金融产业发展,发挥嘉创投杠杆作用,引进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引导社会资本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接;加快推进上海金融谷、汽车金融港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产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推进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综合商业配套建设,优化商贸整体布局,提升商贸服务业整体品质。
3、突出科技特色,推进“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嘉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转型,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利用张江嘉定园及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加大对“四新”载体建设的支持,积极推动嘉康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特征明显、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引导“四新”企业向特色园区集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集成电路及互联网、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产业,扎实推进中科院上海产业化基地、中电科上海产业化基地等载体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促进技术合作、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嘉定产业的持续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围绕产业转型,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1、深入推进二次开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区镇联动、政企联动、园企联动,优化政策引导,完善园区二次开发长效机制;继续探索市场化的开发模式,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解决瓶颈问题,创新开发模式;积极推动已启动22个试点园区开发工作,加快完善园区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形成示范效应;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区域功能提升,向研发设计、企业总部、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推进研发总部类项目试点工作;强化劣势企业的倒逼机制,运用差别电价等措施完善倒逼机制,压缩劣势企业生存空间,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土地空间。
3、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围绕“十二五”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完善跟踪服务举措,加快审批事项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推动已竣工项目早日投产,在建项目加快竣工,在办项目尽早开工,在谈项目加快落地;抓住市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开启契机,加强与市级部门、街镇、企业三方沟通协调,重点推进光机所等项目建设,发挥区产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加强准入项目后评估机制。
1、优化大孵化平台,加强中小企业培育。继续深化大孵化发展战略,拓展延伸大孵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加强与清科集团、创业邦、飞马旅、艾瑞咨询等机构合作,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创业比赛和交流对接活动;整合提升创新资源,全力打造“上海创谷”孵化平台,定制嘉定自己的创新品牌;引导经济小区功能转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孵力度,支持和引导专业孵化器升级,突出重点领域的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汽车、医疗健康、文化创意、智能硬件、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形成资源聚焦,加大对初创企业和科技企业的服务力度,培育优质企业就地成长。
2、优化金融对接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加快推进嘉定“金融硅谷”建设,全力打造多层次金融对接服务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积极引入保荐机构、券商等专业化组织,加大新三板和股交中心推介力度,力争年内45家优质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和股交中心挂牌;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在嘉定设立电子商务小额贷款公司等新业态,争取上海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授牌;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优化股东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创新经营模式与融资模式;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担保放大倍数;简化商业保理企业设立审批程序,建立监管机制;加大融资租赁企业引进力度,鼓励区内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加速发展;发挥金融企业协会、上市企业俱乐部平台作用,举办多元化、有针对性地银企沙龙活动,推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3、优化企业服务平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完善“1+12+33+N”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中小)企业孵化服务互动平台,鼓励和引导街镇、经济小区、产业园区向具有孵化功能的服务中心转型拓展;继续做好政企沟通平台,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积极为企业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持资金;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库,做好“上海外贸进出口调查监测系统”嘉定监测站工作,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四新经济的发展,开展深入的调研分析,形成不同专题报告供决策参考,做好企业后续服务保障。
四、注重环境营造,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的服务和配套
1、全面对接自贸区,助力产业升级。积极推动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探索加工区功能拓展,引导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资源集聚;积极争取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和政策的试点推广,争取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落户嘉定,争取率先复制和实施一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等制度;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和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的先期筹备工作;创新思路,深化外资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探索思考我区外资审批制度方面的先试先行。
2、完善市场管理机制,推进民生服务创新。针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菜市场建设管理和星级创建考核的新模式、新机制,突出建设管理重点,提高行政监管效能,着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推进、督导和自律作用;按照城市化和人口规控的需要,优化菜市场布点建设,探索无人售菜机设置、O2O网订店取、社区生鲜直投站等新模式,加强邻里中心建设规划和推进;建立新农村商业网点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以奖代补”形式,不断提高网点的配送率,确保食品安全;做好家政行业灵活性就业证明办理窗口资质审核,开展窗口建设、人员属地管理和备案企业认定,达到“以业控人”的目的。
3、提高调研分析水平,编制好十三五规划。重点围绕“起点要高、落点要实、重点要明、难点要破、亮点要显”方针,科学编制“十三五”产业领域各项规划;围绕影响“十三五”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确定规划重点,提出规划思路、目标和对策措施,加快嘉定产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通过实地走访、开展座谈等形式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系,摸清实情、挖掘问题,挖掘对企业及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深度;加强调研、考察,提高经济运行分析预判能力,分析和把脉行业发展趋势,开展专题分析研究,及时准确的反映全区二、三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趋势、亮点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