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嘉定区文广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科学发展路径,开展机制体制创新,提升地区文化活力,维护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
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为宗旨,在制度设计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积极实践,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1、开展标准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夯实基础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率先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公共文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首批以嘉定区图书馆、嘉定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试点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直管模式”取得阶段性进展,6家街镇图书馆加入“直管模式”升级为“区馆标准”。初步完成《嘉定区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管理暂行办法》、《嘉定区文化广场设施配置标准》等制度性文件的起草和论证,为建立完备、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好基础。
2、突出群众参与,探索公共文化公众决策制度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突出群众主体性,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决策制度,成立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议事会。由文化团队、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和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文化志愿者等成员组成公共文化服务议事会,通过议事会共商、共议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挥基层百姓在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入各类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嘉定文化建设,同禾邻社、青蕃茄、屋里厢、众阅读书会等文化组织合作,推进一些文化项目的开展,通过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向规范、科学、丰富的方向发展。
3、拓展空间渠道,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优化
上海保利大剧院建成开业,填补了嘉定缺少高规格演出场所的空白,为嘉定再添新的文化地标。完成“嘉定文化云”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除为本区优质文化资源拓展线上展示空间,还重点开发了区、镇两级文化场馆预订和文化活动网上预约领票等系统,为市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方便。平台上线一年来,共收录各类演出、讲座、展览资源300余场,提供3000万册文献、200万种电子图书的免费阅览,访问量超过18万人次。镇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完成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定级的初评和街镇图书馆等级评定的复评工作。积极协助指导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新建、改建工作,菊园新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外冈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完成改扩建,并投入运行。华亭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移址工程和安亭镇社区文化活动方泰分中心新建工程破土动工。位于南翔镇中冶祥腾购物广场的24小时图书馆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东方信息苑设备更新项目顺利启动。
4、结合特色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对接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策划举办一系列贴近百姓的专题性群众文化活动。围绕“听、说、读、写”四大系列赛事,结合“百姓系列”特色项目,以成果展示、文化体验和艺术教育普及为核心,将文化活动辐射至各街镇、社区、学校、工厂、机关、楼宇、广场、绿地等公共区域。承办“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倡导全民阅读、家庭阅读,此项活动共吸引了近两万市民参与其中。策划开展“百姓大舞台”、“百姓大展台”和“嘉定·宝山全民读书月”等系列活动。全年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7万场,总参与人数达195万人次。
各街镇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文化,积极举办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安亭镇“民星来了”汽车城梦想达人秀已成为该镇品牌活动,今年开展“达人民星集结号”巡演活动受到百姓的欢迎。嘉定新城(马陆镇)开展“第十届全民读书月”、“戏悦新城──戏曲之星评比”等活动,多彩的活动吸引了1万多名市民参与其中。南翔镇举办“南翔梦想秀”、“唱响幸福──2014年南翔镇市民合唱大赛”等活动,广受好评。江桥镇推出第十九届“异乡风采——江桥秀”新上海人才艺大赛、“2014年江桥镇群文团队系列展演”等活动,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的又一道靓丽风景。徐行镇组织开展了“多彩生活──草编手工艺展览”、“金马祥云──徐行书画苑作品交流展”等活动。外冈镇与江苏太仓城厢镇联手举办“跨界文化行”活动,彰显两地艺韵。华亭镇依托赵志刚戏曲名师工作室,“曲乐华亭”戏曲社、华亭学校越剧新苗班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嘉定镇街道通过“百团竞艳团队展示”、“百家戏曲票友会”等活动,展示团队风采,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新成路街道举行市民排舞比赛,得到排舞爱好者广泛关注。真新街道的读者俱乐部全年共开展活动35场,活动类型涵盖真新“悦”课堂、“艺趣坊”、综艺活动、展览等多个方面,受到市民热捧。嘉定工业区针对辖区入驻企业多、企业职工多的特点,开展先进文化进企业和“职工文化微吧”建设活动,满足企业职工文化需求。菊园新区开展“书童故事会”、“蜂蜜在行动──公益捐书换书”和“菊园一家亲──2014社区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为市民带去文化春风。这些活动地域特色鲜明、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极大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繁荣发展。
5、形成积累沉淀,创作培训水平稳步提升
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培训”和“展演”为平台,激活我区文艺人才创作活动,推动群文创作水平稳步提升。11件作品在2014年“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获奖,作品质量和获奖数量再次刷新我区群文原创作品参评“上海之春”的最好成绩。26件作品入选“梦韵东方”2014上海市民文化节暨第五届上海市民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大展,10件作品获奖。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苏兴华典型事迹为蓝本,创作编排锡剧小戏《风波太平村》,并在全区12个街镇进行巡演,精心的创作、精湛的表演引发群众的心灵共鸣,展示了我区群文创作实力。
6、发挥阵地优势,文化服务举措日趋完善
依托服务阵地的硬件优势,突出精品路线和服务意识,设施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区图书馆明确“年度有亮点,季度有反响,月度有名家”的活动思路,以经典阅读、品阅鉴赏为内容,打造“嘉图百姓讲座”、“品乐下午茶”、“周末故事会”、“名家论经典”等特色项目,吸引市民踊跃参与。全年入库新书13万余册,读者流通人数142万人次,外借册次177万册,同比增长59%;新办读者证12386张,同比增长18%;各项业务指标位居全市区县图书馆第一位。区文化馆以演出、展览和培训为主线,以“百姓系列”为品牌特色,对接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全年共开展阵地文化服务和演出354场,参与人次18万余人次,参与率较去年同比增加45%,活动影响显著增强。深化文化配送模式,立足我区群文资源优势,以亲子活动、艺术教育为特色,通过邀请专业院团、吸纳基层优秀原创佳作、开展群文作品展示等形式,不断丰富文化配送内容。越剧《红楼梦》、京剧《杜鹃山》等经典优秀剧目和青海玛多县歌舞团、匈牙利男声合唱团、俄罗斯歌舞团等艺术团体纷纷献演嘉定。全年共开展文化下乡和资源配送1160场次,参与人次21.6万人。嘉定影剧院以4D电影、儿童片放映和开展公益演出等为特色,开展差异化竞争,全年共放映电影5000场,荣获“上海市四星级诚信创建企业”。新华书店围绕市场热点,开设流动图书供应,不断推出营销活动,展示新华书店的服务形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数字电影放映也以禁毒、反邪教等为主题进农村、进社区放映电影6232场,观影人次达78.8万人次。
二、聚焦发展热点,加强广播电视宣传引导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紧扣嘉定区发展主线,以主题策划和立足本土为特点,紧贴民生热点,多渠道拓展新闻宣传途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强化服务意识,新闻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闻宣传报道强化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市“两会”精神,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践行群众路线”和“反对四风,服务群众”等系列报道,为全区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聚焦社会热点,及时开展新闻报道、解读政策信息、服务群众生活,全年共播发电视新闻稿件3264篇,被上海电视台录用稿件770篇,被中央电视台各新闻栏目录用新闻稿件53篇;广播播出新闻稿件4784篇,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用稿90篇;向外宣平台发送专题节目18部,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宣传任务。
2、打造精品节目,提高区域媒体的影响力
配合创城行动,开展“感动就在身边”专项宣传,将镜头伸向社会各个角落,关注身边感人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携手F1中国大奖赛和嘉定旅游节系列活动,开展大型直播行动。在F1中国大奖赛决赛当天推出广播直播及赛事解说特别节目,受到各方认可。在嘉定旅游节开幕式上,首次尝试搭建透明演播室,让主持人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交流,直观传递现场气氛。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本区新闻报道和服务资讯,与受众直接互动。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业务骨干,组织开展一系列业务学习和专项培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联合共青团嘉定区委员会和《第一财经日报》共同出品系列微电影《创业三章》,在优酷、腾讯等网络平台播出后,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参与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短片《海上电影梦》创作,该片成为闭幕式亮点之一。在2013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评选活动中,我区有7个作品获奖。其中,广播新闻《群星闪耀的背后》获得上海新闻奖三等奖。
3、加强技术保障,推进广播电视高清改造
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广播与电视的应急预案,区广电台组织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职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播出安全。推进广播电视高清改造,目前已完成高清电视播出系统、制作系统和媒资系统改造的招标工作,所有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也全面启动。嘉定电视台节目在IPTV平台正式上线, 成为全市第二家开通IPTV的郊区电视台。进一步扩大数字电视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全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年内完成5.1万用户的NGB网络改造和3.9万用户的数字资源整体转换工作。
三、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地区特色文化影响力
整合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交流,注重公共教育职能的拓展,多角度、多层次展现嘉定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文化品位。
1、提高文保意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完成嘉定区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摸清区内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实际情况。落实《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强化属地管理,加强地面文物保护的日常巡查力度,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推动相关街镇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对印家住宅、敦谊堂、海麟纱厂宿舍旧址、王敬铭住宅、秋霞圃进行安全检查,指导工业区朱氏住宅、香雪庵的修缮过程。嘉定城墙遗址、古猗园等6处区级文保单位升格为市级文保单位,区内市级文保单位总量达到10个。举办“嘉定区文保单位图片展”,展示嘉定区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全年共征集、接受捐赠清扇面、清八开光座化缸等文物及史料70件(套)。
2、馆际互办展览,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利用阵地优势,积极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科举文化展”赴江苏省吴江市博物馆和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展出,“韩天衡美术馆藏印暨韩天衡近作精品印章展”赴温州博物馆交流展出,“韩天衡美术馆藏印、砚精品展”在豫园展出。举办“天一阁馆藏珍品展”、“汉景帝的地下王国特展”、“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特展”、“郑氏三代画展”、“温州博物馆馆藏民族刺绣工艺展”和“中华艺术宫馆藏俄罗斯版画展”、“沈逸千艺术作品、文献特展”等29项展览活动,其中,“凌云健笔意纵横——陆俨少艺术展”入选文化部2014全国美术馆精品季项目,有效扩大了地区文化影响力。
3、活动形成共振,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拓展
嘉定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和韩天衡美术馆以阵地活动为基础,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点时段,举办文物普查图片展巡展和“亲子携手游嘉博”等主题活动,以“嘉博,我想告诉你”、“博雅大闯关”等体验活动吸引市民参加。与嘉定教育局合作,推出“万名学生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共接待区内中小学生12000余人次。结合馆藏展览,以教育普及、注重互动为宗旨,进一步丰富“嘉博讲堂”、“爱上美术馆”和“味闲讲堂”等品牌活动的内容,开展培训、讲座、亲子互动和画家见面会等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发挥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4、注重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有序
“南翔小笼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鸿怡泰精茶手工制作技艺”成为区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推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成果,举办2014年嘉定区第三届“腾马杯──学生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展“古疁今韵──非遗保护月”系列活动,通过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以及3场“非遗之旅系列”主题活动,以“趣味童心──传统游戏”、“编织梦想──徐行草编”、“刻写心情──嘉定竹刻”等活动为内容,以现场互动、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提高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共吸引近2万人次参与。
四、加强统筹监管,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发展
转变观念,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的服务意识,深入推进文化行政事务受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市场的统筹监管,提高管理执法效能,推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1、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调研,形成《关于促进嘉定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嘉定区民办博物馆(民间艺术馆)专题调研报告》和《关于促进我区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报告》等相关调研报告,进一步助推产业发展。结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创产业扶持资金申报等工作,抓住重点,与区经委、科委共同举办文化产业负责人业务培训班,邀请市有关专家上门指导,进行政策解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软环境。中广国际和南翔智地获评文化部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年电影梦想城等8家企业获得930万元的市级扶持资金(区镇两级另配套820万元)。组织开展第四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相关活动和做好第五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的协调及日常服务工作,推进我区电影产业发展。
2、细化服务环节,行政事务受理开展规范化建设
完善窗口规范化建设,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从细节服务入手,认真梳理工作的环节和流程,强化内部流转衔接,将原来的11个审批程序减少到5个,大大缩短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结合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动,优化告知单,向投资者宣传政策法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群众对行政审批服务的满意度。
3、加强巡查管控,提升市场文明指数
围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召开专题会议,向文化场所经营业主通报“创城”工作进展。加大对各测评点的日常巡查和整改力度,经营场所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开展文化执法工作宣传,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部门召开经营业主法制宣传培训会,组织召开网吧、歌舞、游戏(艺)和印刷等重点行业经营业主座谈会,协调主管部门召开旅游、宾旅馆等行业交流会,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认真征求意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服务行业发展。
4、倡导“柔性执法”,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听取各经营单位对市场监管的意见建议,拓宽监管工作思路,提高政风行风建设水平。结合实际,创新监管思路,倡导“柔性执法”理念,以教育引导为先,注重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减少执法双方矛盾冲突,增强执法威信,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市场管理和各职能部门间的联动与协作,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无证游戏机场所、卫星天线非法安装销售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3项,检查文化经营场所4365家次,立案97件,保障了文化市场平安有序。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文化市场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现状,文化产品的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多不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文化宣传的影响力和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度也需进一步扩大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探索实践,予以解决。
2015年是嘉定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深入推进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的谋划之年,更是推动嘉定文广工作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展示我区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工作目标,为推动我区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2015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