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文员会文件
关于印发《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WA8201000-2015-001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科委 发文日期: 2015-01-30
名 称: 关于印发《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 号: 嘉科[2015]2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
《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5年1月30日
 
 
 
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15年,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将深入贯彻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上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聚焦“打造自主创新产业化引领区,建设宜业宜居现代化科技城”总体目标,落实推进嘉定科技城科技创新行动,主动适应新常态,强化精准服务,积极作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努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有新的举措,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有新的突破,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有新的提升,在科技企业主体培育和科技产业集群建设上有新的进展,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一、主要目标
---认真做好两年一度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力争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三连冠。
---精心编制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十三五”规划,形成《嘉定区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含张江嘉定园2020规划)和《嘉定区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
---大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总数超550家);新增市、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以上;新培育市、区专利工作试点示范企业10家以上。扶持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200项以上。
---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溢出,营造产学研合作氛围,力争实现产学研合作对接项目 400项以上,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 130项以上。
---强化育成创新载体。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以上,在孵企业数突破500家;新增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5家以上。新增市、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
---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交通、医疗、体育等民生领域10项智慧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以4G网络覆盖为重点的高水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提升社会科学素养。科普村(居委)建设覆盖面达到90%,实现本区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超12.74%。
二、重点任务和举措
(一)着力科学谋划科技城创新发展
1、高标准编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梳理“十二五”科技发展重大成就,从世界新科技革命趋势、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上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和区情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研究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智慧城市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突出优势与特色,形成科技城未来发展的纲领文件。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牵头编制形成《嘉定科技城加快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2、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加强对现有科技创新政策的梳理分析,紧密围绕嘉定科技城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企业创新需求,建立鼓励创新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激励政策模式,出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十八条,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合理性、引导性和有效性,发挥政策对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
3、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探索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健全政府引导、院企合作、多方联动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要素链接,实施“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中试实验—量产应用”的创新链全过程跟踪,持续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测试中试平台等资源向社会开放,推进一批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
(二)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进一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逐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加强统计监测、需求收集、跟踪分析和动态管理服务,掌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通过政策引导、孵化培育、产学研合作、技术对接、金融资本服务等各项措施,不断激发区域小微企业活力,助推发展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持续促进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强区镇联动,推动各经济小区服务中心、科技创新服务驿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重点科技型企业,把重点科技型企业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双培育行动”,分领域、分行业指导,加强重点跟踪,组织申报一批、培育发展一批、选择储备一批,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梯队。
3、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支持大中型科技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持续产出创新成果。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积极探索和推进重点企业研究院等新型创新载体建设。
(三)着力优化创新平台与载体
1、深入推进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等科研资源,面向企业培育、行业发展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逐步搭建重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联合攻关平台、科技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培育、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条延伸创造有利的条件。
2、持续加快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嘉定园建设。以园区二次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嘉定园考评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引导和支持十八个子园区进一步突出产业主攻方向,推动子园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向嘉定园高新技术产业聚焦,支持子园区建设符合各自发展定位的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和专业服务平台,选择一批有基础的子园区开展“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建设。建立金融机构、中介服务与园区企业对接机制,通过融资服务和项目推介,推动企业上市。建立嘉定园市级海外人才基地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会商机制,深化张江人才基地建设。开展智慧园区和生态园区建设,营造更好的园区创新创业氛围,吸引高品质的关联企业、机构入驻,将嘉定园打造成为专业要素集中、综合服务设施完善、科技企业聚集的创新创业高地。
    3、扎实推动孵化育成载体建设。持续深化《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战略》,进一步强化各经济小区和科技创新服务驿站的创新服务能力。继续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业投资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兴办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和个人等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孵化机构完善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向孵化载体聚集,实施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金融资本服务、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产业创新特色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全过程、全要素的孵化培育生态链。
(四)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1、全力推进重大创新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支持物联网、新材料、激光等领域国家重大研发,重点聚焦以半导体和传感器为主要方向的世界级研发设计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建设。强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与政府的联动合作,聚焦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汽车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医疗装备、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市、区联动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着眼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融合,集中产业创新发展全要素和全社会多元主体,积极推动“物联网•芯天地”、汽车研发港、高端医疗装备等一批产业基地的加快建成。
 2、全方位服务高校科研院所发展。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继续跟踪和服务高校、科研院所在嘉定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国家、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再建一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承载更多的国家、部市级重要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支持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增强资源共享和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
3、全面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嘉定科技博览会市场化运作模式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充实博览会内容,丰富网上科博会功能,以更开放的姿态提升产学研质量和博览会品牌效应,促进企业、高校院所互动和项目对接,推动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支持产学研合作联盟、产业创新联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深入合作,探索跨界融合联盟建设,激发联盟动力、活力,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大力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第三方组织拓展供需双方的对接渠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常态化。
(五)着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
 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目标,编制《嘉定区知识产权发展战略(2015-2020年)》,深化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以张江嘉定园子园为载体,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试点。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构建嘉定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继续加强宣传普及和联合执法,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培育专利示范企业和专利人才,提高全区专利申请量与质,不断提升城市总体创新能力。
2、加强科技政策及创新典型宣传。持续开展科技创新零距离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创新政策的宣传解读、专题辅导和分类指导,进一步发挥政策对全社会创新发展的杠杆作用。继续实施科技奖励,进一步调动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营造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创新人物和创新主体的宣传,挖掘、总结一批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好典型,树立标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3、加快科技大市场培育。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企业创新需求,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探索科技大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序进场入市,开展技术中介、信息传递、人才交流、技术评估等活动。努力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结合、技术要素与其他创新要素结合、网上服务与网下服务结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创新服务企业的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务企业的渠道。
(六)着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1、科学谋划发展规划。对标上海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汇集智慧,群策群力,重在实效,科学编制《嘉定智慧城市示范城区的实施计划》,明确建设任务、重点项目,推动上海市智慧城市示范城区(嘉定新城)建设。
2、深入推动智慧应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大民生项目,以优化服务为导向,加快智慧交通、停车诱导等示范项目建设,着力缓解交通难题。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医疗教育等民生智慧应用,以应用促创新、促发展、促转型、惠民生。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以智慧城市专项资金为引导,支持科技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城区建设。
3、强化政务资源集约化建设。以区智慧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库为核心,加快推进“人口库、法人库、房屋库、地理信息库”落地;进一步落实智慧政务中心机房和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工作,提升智慧政务服务能级,促进各部门信息资源的互融互通;全面完成区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任务,着力推进网站集群化建设,逐步将首批30家子站纳入平台;完成智慧门户大数据云平台基础架构搭建。
(七)着力推进科学普及
1、启动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组建“十三五”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启动各项创建工作。整合科技资源,组织争创全国和上海市科普示范社区、市科普示范街镇、市创新屋科普项目。利用户外LED、触摸屏、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升级改造基层科普画廊。积极开展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农村科技示范户评选工作,逐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总校、分校和社区教学点建设,成立农村技术学会。
2、丰富科普活动内涵。围绕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组织开展“创新园梦”为主题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积极举办各类与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的跨届、跨领域学术交流和科技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决策咨询调研,发挥科技界参政议政作用。利用科技周、科普日等重大节庆时机,深入开展公共安全等民生热点科普宣传。深化科技“三下乡”活动,大力实施科普惠农计划。积极开展“西马特杯”创意制作大赛,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加大科普特色品牌建设力度。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挖掘企业科技资源,以“双贴近”(贴近企业、贴近市民)方式,深入实施企业科普大行动,丰富活动内涵,扩大参与范围;充分发挥区域现有的海外人才资源,加强企业科普专家讲师团队伍建设,促进企业科普健康有序发展。
(八)着力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1、强化创新理念。围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务求必成的科技城创新行动目标,加强学习转观念,实施重点领域产业创新等调研工作,优化创新推进方式,提升科技服务的专业水平,发挥科技部门和干部队伍“打头阵、当先锋、做尖兵”作用。
2、强抓作风效能。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将精准服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强科技和信息化项目绩效管理,强化精准对接,推进系统服务、分类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讲求实效,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创新发展,强有力地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