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关于印发《嘉定区体育局 2014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索 引 号: WC4201000-2015-001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15-01-15
名 称: 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关于印发《嘉定区体育局 2014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文 号: 嘉体[2015]1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科室、场、馆、训练中心、奥林公司:
现将《嘉定区体育局2014年度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对照学习总结。
特此通知。
 
附件:嘉定区体育局2014年度工作总结
 
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
2015年1月15日
 
附件:
嘉定区体育局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嘉定体育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市民健身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全民健身工作保持全市领先,业余训练显现阶段性成效,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具体总结如下:
一、抓体育设施建设,市民健身环境大幅改善
在今年的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嘉定在全市先行先试,圆满完成任务。经普查,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区内共拥有42种类型体育场地2100个,体育场地总场地面积580万平方米,除去高尔夫和F1场地,实现户籍人均2.0平方米,常住人均0.75平方米。
2014年,嘉定继续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深度挖掘各级潜力,实现了体育设施建设和场地开放使用率的再提升。除未投入使用的体育馆(新馆)和网球中心以外,年增体育场地面积71642平方米。
(一)区级体育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
一是嘉定体育馆(新馆)主馆工程在年内按时完工。建成后的体育馆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场馆可容纳观众4000名。经过调试运营后,预计于明年3月底正式投入开放使用。二是嘉定网球中心建设工程按计划推进,6片场地预计于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三是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体育中心于年内启动建设工程,并完成了地基建设。
(二)百姓健身工程持续推进
一是全区新建百姓健身步道12条共5.1公里,累计建成32条共15.7公里,超额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20条步道建设任务。二是建成嘉定新城(马陆镇)和菊园百姓健身房,并对社区开放,累计完成建设8个,街镇覆盖率67%。三是新建社区健身苑点34个,新增器材391件,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三)挖潜整合利用现有设施资源
一是整合企业。与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合作,利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会展闲置档期,将其部分场地改造成为45片场地的羽球中心,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第三方实行社会化开放管理,效果良好。二是整合商圈。与万达广场、嘉亭荟等大型商圈合作,年内开展了“嘉亭荟杯”篮球赛、万达市民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活动,尝试将市场资源开发利用以服务社会,实现了政企双赢。三是整合改造。在区内嘉北郊野公园项目规划中,主动对接,赢得支持,将现有公园规划中的旧厂房等设施结合利用,改造成为为民所用的体育设施项目。
(四)体绿结合主题项目实现突破
一是推进“体绿结合”百姓健身步道建设。继续挖掘资源,在嘉定环城河绿带、各街镇绿地、公园、社区等处增建百姓健身步道。二是推进嘉定新城“体绿结合”示范区建设。在嘉定新城紫气东来体育休闲公园内率先启动体绿结合示范区改造工程。三是推进体育休闲公园项目建设。年内在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内增设百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自行车培训基地等体育设施项目,合作开展定向越野、铁人三项、自行车等户外赛事活动,着力打造户外休闲主题的体育公园。
(五)完善设施开放和管理机制
一是规范管理制度。年内,区府办转发了由区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联合起草《嘉定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与向社区开放管理补充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保障开放经费。年内分两批下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专项补贴资金,按每所学校6万元,共计下拨300万元。三是加强设施检查。结合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招募体育行业志愿者,开展街镇公共体育设施普查和日常巡查工作,保持公共体育设施常年开放率100%,器材完好率97%以上。
二、抓健身服务下沉,全民健身保持全市领先
围绕“体育是民生”的理念,嘉定在公共体育设施供应量逐年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区-镇-社区”体育活动和公共服务网络,全力打造30分钟体育生活圈。
(一)建立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站,对接百姓需求
年内,我区在8个街镇推进职工LOFT健身站、健康加油站、365百姓健身服务站、职工文体驿站、客堂汇、阳光健身苑等53个公共体育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将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送至基层。为进一步延伸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触角,探索制定了企业健身“6+1”配送服务菜单,在嘉定工业区百度上海分公司率先成立“职工体育e家”,为企业职工的科学健身搭建了平台。
(二)创新赛事发动和组织形式,营造互动氛围
一是联合多部门发动赛事。积极承办上海市市民体育大联赛,共举办、承办、参加各类市级及以上赛事、活动91项,4600人参与。二是联合区内多部门共同举办区市民体育大联赛百姓系列赛事。通过基层预赛、街镇复赛、区级决赛的参赛方式形成区镇联动、部门联合的全民参与氛围,年内举办各类区级赛事41次,19300人参与,承办及指导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赛事、活动37次,11900人参与;指导街镇开展各类镇级赛事、活动403次,67600人参与。三是注重赛事体验和互动。开展“谁是球王”羽球争霸赛、“阿拉健身秀”团队展示等活动,首次尝试通过逐级选拔、现场互动、球星助阵等方式凸显了“生活就是舞台,百姓就是‘民星’”的办赛理念。四是创新媒体互动形式。通过嘉定体育网站、嘉定发布、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线上、线下赛事互动宣传、营销,收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良好的运作效果。
(三)完善技能推广及配送服务,注重健身体验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区市民健身技能推广中心,注重整合市、区资源,加强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等队伍建设,丰富技能推广配送人力资源。二是广泛开展区级培训。全年共举办区级羽毛球、健身操、柔力球等健身技能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裁判员培训32次,2560人参与,举办健身讲座58期,4140人次参与。三是指导街镇开展推广培训。通过三级配送服务网络,指导街镇指导站、社区(企业)公共体育服务点开展健身技能推广与知识讲座等服务532次,22700余位百姓受益。四是拓展暑期青少年培训。尝试开展了“暑期宝宝去哪儿”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区域大型企业羽毛球和健身操项目配送、青少年羽毛球推广试点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健身技能推广的新领域。
(四)完成国测任务和体测指导,深化体卫结合
一是高质量完成国测任务。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嘉定片测试于5月在全市率先启动,在各部门和街镇的配合下,以集中测试为主,圆满完成了幼儿组、成年组、老年组2800个样本任务。二是做实测试和跟踪指导。作为全国六个试点站之一的嘉定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全年为15000余人提供了体质测试,并对4700余人次开展运动健身跟踪指导。三是深化推行“体卫结合”,32个糖尿病干预点配置了所需健身器材,干预活动正常进行,12个高血压干预点,体质复测反应干预效果理想。
(五)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搭建合作平台
一是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年内印发《关于加强嘉定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就推进区内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发展作了进一步规范明确。二是充分发挥赛事杠杆作用,与区老体协、足球、象棋、围棋、桥牌、游泳等协会合作,将赛事活动与促进协会工作能力和扩大协会会员规模相结合,搭建体育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发挥平台。
(六)优化嘉定全民健身卡系统,打造智慧体育
一是增加联网场馆和持卡量。截至年底,全区近10万人持有嘉定全民健身卡,近100处公共体育场所纳入“一卡通”联网场馆。二是开通网上预订平台。通过网上预订平台全面整合辖区公共体育场馆资源,解决了人为操控场地使用的问题,让体育服务更公平公正。三是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完成365百姓健身房一卡通系统、学校免费锻炼刷卡系统、市民健身推广中心课程发布和电子签到系统,发挥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快捷、便民的作用。
三、抓业训要素建设,优势项目逐步形成
2014年,业余训练工作以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核心,不断优化调整项目布局,加大重点发展项目投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巩固与提升体教结合成果,在市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优化业训项目布局,扩大办训规模
一是调整学校体育布项。我区业余训练布局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布点项目学校考核,经各学校申报、专家评估,命名了9所嘉定区体育项目重点学校,46所嘉定区体育项目布点学校。二是推动项目一条龙建设。根据我区的办训现状和特点,优化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的布局及一条龙建设,调动了基层学校办训的积极性。三是扩大办训规模。2014年,嘉定共注册运动员1153名,注册教练员102名,向市二线运动队输送33名优秀苗子,注册运动员创历史新高,为我区各个项目的不断发展及梯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备战十五届市运会,完成预期目标
为备战市运会,我区各参赛项目均在今年暑期进行了形式不一的转场集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我区在本届市运会上获得金牌65.25枚,银牌29.75枚,铜牌54.375枚,总分2665分,重点项目金牌47枚,银牌21.5枚,铜牌27枚,重点项目总分1866.5分,团体总分及重点项目总分均列第十名,受到了市运会组委会的表彰。
市运会上,我区的篮球、排球、手球、击剑、游泳、拳击等竞赛项目均获得突破,首次在市运会上取得金牌;田径、皮划艇等项目保持原有的水平并有新的提高;“小铁人三项”和“球类小达人”两个展示项目均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一等奖。市运会成绩基本达到预期,如实客观反映了我区在这一个市运会周期的业训成效。
(三)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养
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练员管理的实施意见(实行)》,从日常考勤、招生规范、训练比赛纪律等方面对教练员加强管理。二是推进我区“双师型”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培养工作,做好“双师型”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评比表彰工作,充分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凝聚力。三是积极组织训练中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点学校教练参加国家级及市级的各类岗位培训,做好区级基层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我区基层学校教练员业务水平。
(四)深化体教结合,提高工作成效
一是继续实施“教练员进校园”工程。由区体教结合办公室牵头,对全区现有布点项目学校和开展运动项目训练的学校进行梳理,落实教练员进校园工作,重视基层学校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二是与教育局共同主办2014年嘉定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各项体育比赛,推动、促进了各基层学校组织开展校级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得到落实,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三是组建校园体育运动项目联盟。按照市教委足球“一条龙”建设的整体布局要求,开展校园足球联盟建设,完善我区“高中-初中-小学(2-4-8)”的布局体系,组织开展了区级校园足球、篮球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球类活动。
四、抓市场调研摸底,体育产业发展有好开端
年内,在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有利形势下,原属体育局的产业公司奥林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实体化改制,并围绕场馆运营管理、赛事活动运营、体彩销售管理三大业务板块,开展市场摸底,探索区内体育产业发展。
(一)探索发展新项目,打造现代化赛事品牌
2014年筹办全市业余自行车赛事,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取得斯柯达、Red Bull、YAKIMA等商业赞助,共举办自行车比赛9场。全年注册车手参赛总人数共计2200人次,全年各系列赛各组参赛车队总和达172支,全年赛事品牌现场及渠道推广辐射受众人群达到20万人次,树立了格兰枫度(大规模、长距离非竞争性的骑行赛)、SRCT(业余自行车竞赛积分系统)等品牌,为自行车运动项目的推广发展和自行车运动服务产业集聚嘉定开好了头。
(二)设计新馆业态布局,创新场馆开放新模式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为增强体育场馆适应市场、自主盈亏的能力,我区决定创新管理模式。今年4月,通过区政府会议纪要明确将原属体育局的产业公司奥林实业有限公司划归国资公司,主营体育场馆开放及体育相关产业的经营。这一举措,为区内体育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二是做好新馆业态布局。在嘉定体育馆(新馆)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奥林公司及早介入,做好市场调研、测量新体育馆室内外空间,对场馆的业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运营情况预估。计划将新体育馆业态定位为以公众开放为基础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划分了市场化运营、公益性开放、体育培训、配套服务等四个业务板块。
(三)提高网点单产,嘉定体彩销售成绩突出
嘉定区体育彩票现有网点108个,其中传统网点84个,竞彩网点24个。2014年,嘉定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在不新增销售网点的情况,注重培训指导,使销售网点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体彩玩法,提升工作人员的销售能力,单体销售点销量得到大幅增加。全年嘉定体彩总销量达1.88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31.5%。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