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02000-2020-044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0-05-07 |
名 称: | 对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6-6-06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嘉卫建提〔2020〕37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陈维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嘉定区精神残疾人养护机构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动精障残疾人养护机构建设
精神残疾人专业养护机构的建设涉及机构规划、运行管理、医疗康复、专业服务等综合内容,需要发改、财政、残联、民政、卫健等多个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区残联将积极梳理和反馈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建议将区级精神残疾人养护机构建设纳入“十四五”区整体规划,推动精神残疾人个性化养护机构的设立,着力满足精神残疾人的养护服务需求;继续实施《嘉定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机构养护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民办精神残疾人专业养护机构建设;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整合区域资源,推进医康结合的专业精障养护体系建设;配合市残联60岁以下精神、智力残疾人集中养护床位建设要求,做好本区集中养护机构的相关工作。我委将加强部门合作,协同构建医疗、养护、康复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养护体系,让精障残疾人在养护机构中得到专业的护理、医疗等卫生健康服务,努力满足精神残疾人的养护需求。
二、加强精神卫生医疗资源配置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区登记在册精障患者数7051人,按照“全市平均8%-10%的住院治疗率”计算,本区需要设置治疗床位700余张,远超目前区精神卫生中心实际床位数,收治能力存在较大缺口。我委积极加强精神类医疗资源的配置,在“十三五”期间规划了区精神卫生中心三期项目。因周围居民信访,目前工程处于暂停状态,复工时间尚未明确。我委已将区精神卫生中心三期项目纳入区域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时探索多种模式,除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外,还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对于100张床位及以上精神类社会办医疗机构不作数量、等级、选址距离等限制。随着此类医疗机构在我区的开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区精神残疾人养护机构不足的局面。
三、积极开展认知症床位建设
根据市民政局的部署,区民政局积极开展认知症床位建设,目前已经建成227张,开始逐步收住患有认知症的老人。今年还将建设120张认知症床位,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我委将协同区民政局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纵深发展,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配备专业匹配的医疗团队和医务人员,为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分类落实精障残疾人养护服务
目前精神障碍残疾人养护主要分为:需要治疗的精障残疾人主要入住区精神卫生中心;16-55周岁稳定期精障残疾人可申请成为街镇阳光心园注册学员,接受日间照料服务;其余残疾人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居家养护服务。我委通过优化社区服务团队定点指导和对口帮扶等方式,促进精神康复理念和技术下沉到社区和基层,构建双向转诊和快速转介机制,在征得监护人同意前提下,将区精神卫生中心病房中病情稳定、完全失能需要生活照料而长期滞留的患者转至社区养护,促进稳定精障患者回归社区。
五、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级
一是医防融合守护“精神卫生健康门”。结合“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的健康管理,建立“患者-医生-医院”线上线下紧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规范开展各项评估、诊疗、咨询服务,指引、转诊有需求患者有序、快速地获取精神专科诊疗服务,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综合、连续、精准、便捷的基本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医社联动推动精障患者社区融入。区精神卫生中心以院内精神健康社工为支点,有效整合院内外服务资源,依托医院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医院-社区个案管理双向转介机制以及连续化、精准化的个案管理模式。2019年社区个案院内介入60例,提供院内外转介服务139人次,为192名社区精障者提供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资源链接、家庭辅导等服务。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5月7日
联系人姓名:石国政 联系电话:69530178
联系地址:嘉定区塔城路264号 邮政编码:201899
对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6-6-06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