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文件
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WC3303000-2020-060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文化旅游局 发文日期: 2021-02-22
名 称: 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
文 号: 嘉文旅(2020)43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嘉定区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手抓紧抓实抓细文旅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扎实有效开展公共文化和旅游线上线下服务,全面有序推进文化旅游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做到了“防控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创新加速度”,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实现“精准有力度”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局领导班子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不断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持续优化过程管理,前瞻考虑动态调整,确保国家、市和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特别注意发挥局党委和各基层党支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文旅系统全力完成支援道口机场、下沉社区工作,先后安排13批共96人次支援道口疫情防控工作,2批共98人全脱产下沉江桥镇31个社区8个村及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在社区抗疫一线奋战50多天。连续6个周末安排志愿者530人次支援江桥镇加强社区防疫工作。此外,紧急抽调青年党员1名参与驻守机场嘉定区检查点。积极配合区级集中隔离点筛选。1人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二是执行落地有力。督促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制作推送防疫科普教育贴230余篇。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按照“一馆一策、一馆一案”的要求,加强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管理,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精准化制度化,确保全区文化和旅游场所按照要求执行暂停开放,分级分类精准执行复工要求。推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落到实处,切实预防和控制文旅系统和行业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三是巡查检查有力。完善部门协作和街镇“三级联动”防控机制。对标上级最新要求,动态调整检查重点、内容和频次,加强对宾旅馆、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等文化和旅游各相关行业实行高密度、全覆盖的常态化巡查,以及地毯式专项联合检查,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监管,确保嘉定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安全有序。疫情以来,旅游行业开展检查145余次,出动巡查人员1115人次,检查宾旅馆1926家次,统计发现问题49个。局执法大队共开展疫情防控检查1568次,出动执法人员6074人次,检查各类场所、企业6595家次,发现疫情防控问题62个、消除安全隐患29处。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大队将防控检查、安全检查与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检查场所、企业1352家次。区文化服务中心共出动巡查人员645人次,检查场所2983家次,实行约谈机制,及时叫停防控不力或者违规营业的场所。

二、线上线下文化服务实现“优质有温度”

一是公共文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情况调研,以推进标准化工作向全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及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点的覆盖和深入为重点,完成对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调研和标准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开展针对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标准化培训。修订原有的205项企业标准。搭建嘉定区公共文化标准化数据管理平台。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理事会、议事会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迎评工作。稳步提升文图总分馆建设能效。有序推进“我嘉书房”可持续发展。

二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力创新。疫情期间,依托“文化嘉定云”主阵地,结合微信、抖音等公众号,确保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推进,线上公共文化资源广受欢迎。配合市配送中心大力推广线上配送。区文化馆推出数字资源“大礼包”,建设线上文化馆艺术普及资源库,以“嘉文慕课”等为代表开展云端艺术科普。区图书馆做好线上阅读推广服务。优化公共数字图书资源服务采购,提升使用效益。在向读者推介内容丰富的期刊、文献、杂志、文摘等线上资源的同时,围绕“4·23”世界读书日、“嘉定读书月”等主题开展了“云课程”“云展览”“云征集”的线上阅读推广280场次,创新推出《嘉乡疁音》有声栏目和“馆员荐书”。推进“爱阅嘉定”秒懂慕课项目。

三是线上公共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在文化嘉定云平台上开设云展台、云剧场、云赛事、域精彩等线上服务内容。区文化馆在线上举办2020年嘉定区网络才艺大赛、2020年嘉定区少儿书法美术大赛等。开展“共享小康新生活 说说唱唱百姓乐”长三角(沪苏浙皖)曲艺精品展演直播,观看人数5万余人次。 区图书馆线上开展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海选,吸引了8万余青少年参与。开展“长三角四地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游记征集”“2020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等;同时,将“嘉图讲座”“周末故事会”“小创客学堂”等阵地品牌活动搬到线上。

各街镇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文化活动。安亭镇通过《安亭观微》公众号发布了“嘎嘎三胡”百姓互动故事会品牌活动;嘉定新城(马陆镇)通过“文化新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小苑云课堂》传统文化系列纪录片;南翔镇依托“人在南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出“艺起前行”“槎溪云剧场”等微信专栏;江桥镇连续发布“云剧场”专题活动,播放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抗疫主题系列微剧;徐行镇举办了“乡风徐徐、艺启同行”2020年徐行镇线上百姓系列活动;华亭镇举办了以战疫为主题的线上文化“维他命”系列活动;外冈镇举办了非遗战“疫”云课堂、跟我“艺”起学视频教学等活动;嘉定镇街道举办了指尖云课堂、“R星人”英文线上故事会等活动;新成路街道举办了“圆梦小康 放歌幸福”网络歌手大赛;真新街道推出茶道技艺线上课程,举办了《春天里的集市》线上系列活动;嘉定工业区推出了“艺朵云”线上小课堂栏目,开展丰富的线上培训活动;菊园新区依托新媒体平台启用“菊园有戏”官方抖音号开启“菊园有戏云模式”,在线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四是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有效。区文化馆开展线下配送活动841场,其中承接市级配送265场,开展区级配送576场。开展2021年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统一采购,595家主体、2322个项目纳入2021年嘉定区公共文化内容供给资源库。“百姓梦想秀”举办12场演出。百姓大课堂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覆盖人群1.9万余人次。启动数字文化远程培训。区图书馆接待读者36.2万余人次,借还图书81.6万余册次,举办阵地活动150场次。获评第三届嘉定区质量创新奖。举办2020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2020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嘉定赛区活动、“学者与战士——葛一虹先生生平展”。创新推出“嘉游书架景区行”项目。公共图书资源居村配送共计近307场次,服务读者7万余人次。全年放映农村数字电影6232场,参与近22万余人次。开展“文教结合”活动。

全年,全区共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近9500场次,参与市民近84.7万人次。

五是原创“嘉定精品”持续推出。文化馆总馆、分馆围绕抗击疫情,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创作了一批以抗疫为主题的原创作品,舞台类作品119个,平面类作品500余件。参加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我区报送作品21个,共16个获奖,报送作品数量、获奖数均位列全市第一。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和抗疫主题创作专场均有斩获,其中9个作品获“优秀群文新作”奖,一类奖获奖总数成历年之最,位居全市第一。我局因此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第一名。开展“嘉定区创作节目展评展演”活动。“幸福小康大美海上”第八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15件作品获奖。

三、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实现“发展有转化”

一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有力推进。完善不可移动文物相关政策体系。召开文物工作会议。推动《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暂行规定》《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利用管理办法》两项文件发布。编制《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利用规划》,首批重点聚集州桥、西门两个风貌保护区内文物利用需求,制订16个不可移动文物利用“一点一策”规划方案。稳步实施《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文保单位(点)的维修,初步完成嘉定孔庙修缮方案、法华塔保养维护方案。落实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制度。组织开展4次不可移动文物安全检查,发放整改告知书18份,督促修缮整改。

二是文博美育服务影响持续扩大。嘉定博物馆推出一代儒宗——钱大昕纪念展、明清嘉定竹刻特展等8个临展,“中国科举文化展”在松江区博物馆巡展。举办“儒行双城”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四史讲堂”、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等社教活动159场。“学宫狮”系列文创礼盒先后入选上海市TOP20“建筑可阅读”文创产品,“老凤祥杯”上海旅游纪念品大赛“最佳理念创新奖”。2020年上海市社会影响力指数中,嘉定博物馆在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中居第三位。陆俨少艺术院举办陆俨少、宋文治、周昌谷艺术作品展暨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第二十五届年会、陆俨少“十分功夫”诗书画文献研究展等18项展览。推出“爱上美术馆”陆俨少笔下的“四史”——青少年美育课堂成果展暨第一届“美育集市”,获得2020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活动项目。线上线下公共教育活动44场。穆如·晚晴——陆俨少诞辰110周年艺术作品文献展获得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奖”。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特展”“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全国美术馆界书法展(上海站)”“韩天衡师生抗疫主题书画印作品展”等7个临展。全年,嘉定博物馆接待游客21.6万人次;陆俨少艺术院接待参观人数近3.5万人次;韩天衡美术馆接待参观5.2万余人次。

三是线上文博服务创新亮点频出。嘉定博物馆在疫情闭馆期间推出“馆藏精品陈列”“嘉定竹刻陈列”“中国科举陈列”等三个网上数字展览。上线“另眼看孔庙”智慧导览小程序。线上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陆俨少艺术院开展了以陆俨少经典作品和上海中国画院名家作品的云展六期以及五月云课堂、五五云赏析等10场线上活动,让百姓“云游”陆俨少笔下的“山水世界”。推出直播首秀“馆长来了”。韩天衡美术馆推出“韩美在线”小程序,推送“讴歌英雄·战胜疫魔——百乐雅集师生书画印网上作品展”。推出韩天衡等主讲的《回眸两宋》线上直播公共教育课程和专家学术讲座。

四是“中国曲艺名城”基础不断夯实。以“长三角曲艺合作联盟”为平台,发起组织“曲战疫 艺赞情”长三角(沪苏浙皖)地区优秀抗疫原创曲艺作品云展演。其中,作为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专项赛事,上海市优秀抗疫原创曲艺作品云展演,通过“云”投稿、“云”评审的方式进行。开展沪苏浙皖四省市优秀抗疫原创曲艺作品展演和长三角(沪苏浙皖)曲艺精品展演。积极承接“莘莘有戏”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大赛颁奖典礼暨校园中华戏曲大赛展演。第二届“嘉定法宝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全国曲艺展演活动在嘉定区文化馆举办。指导南翔镇获评“中国曲艺之乡”。嘉定区曲艺家协会主席黄震良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持续开展曲艺新苗培育,举办第二届青少年曲艺班。

五是非遗保护传承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方面,新增8个区级非遗项目、16个区级传承人。非遗宣传方面,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两大文教结合活动24场。“非遗亲子课堂”开展10场,“非遗在社区”工作也同步深入社区,全年举办10场活动。以云上服务为着力点,做好传承人服务、非遗宣传与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文化嘉定云”官网、APP推出了非遗线上活动,包括云上微讲堂、云市集、云讲座等等。

四、文化产业市场发展实现“规范有加强”

一是文化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得到积极扶持。加大对文化类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指导和扶持,缓解疫情对相关单位造成的压力和影响。配合开展“2020年度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等申报工作,并开展初评。加大对民办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等的指导和扶持,配合开展区文化发展资金申报评审工作。完成对52家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年检审核,完成1家新增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注册审核工作。同时,深入社会组织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检查。

二是委托管理单位工作得到持续加强。对2019年度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汽车博物馆业务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完成相关场馆新一轮运维签约工作。上海保利大剧院在疫情停业期间,通过公众平台开展“云系列”艺术教育147场次,在线上推送艺术知识、经典解析、剧目观赏等内容。累计组织原创话剧《上甘岭》等演出活动235场,其中自营演出98场(公益演出26场),接待观众10万人次。被评为首批“上海市户外演艺新空间”。为嘉定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送上“爱心观演卡”。上海汽车博物馆接待游客17.3万人次,其中公益参观占比19.4%。联合苏州博物馆举办《行以致远——水路出行生活展》,展览入围国家文物局“2020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介项目”。举办中国高校汽车设计联展。与昆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跨界艺术展《搭乘老爷车去看牡丹亭》在中国昆曲博物馆展览。完成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提升游客参观体验。举办“打开经典车之门”的系列直播18场,观看100万人次。推出“全国医护人员公益参观”活动。开展第4季车印象社会巡展。全年举办各类公众教育活动逾200场。

三是一网通办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窗口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269件,办结240件,提前服务事项45项,办结23件,劝退10件,继续保持无行政复议和诉讼的良好记录。围绕“一网通办”重点工作,先后实现所有涉及文旅审批项目的“全程网办”(完成18件)、审批材料证照“邮政双向递送”(接收材料77份、递送证照9份)、材料受理“容错、容缺(共容缺材料35份、容错91份)”等服务,持续完善一网通办办事指南,文旅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审批工作高效实施。完成自管47项公共服务事项“应接必接”。持续推进“两个免于提交”落地,开展电子证照库的调用使用。深入推动“互联网+监管”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

四是文化旅游行政执法得到持续加强。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工作。全年,区文旅局执法大队稳步开展文化市场执法监管,稽查2141次,出动执法人员8582人次,检查各类场所9890家次,办理举报、信访858件,立案75件,立案处罚60件,罚没款58.61万元,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含电子出版物)21786张、非法图书报刊3910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6项。突出网上监管和内容监管,保持对视听、表演、游戏类网站的巡查,坚决打击登载、传播含有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网上销售非法出版物等行为。持续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工作。全力做好第三届进博会文化市场执法保障工作。全年处理体育、文化、旅游领域预付卡纠纷740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净化辖区文化环境,开展酒吧、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专项整治,查处了2家酒吧、2家歌舞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案。持续提高执法信息化支撑水平。局执法大队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五、旅游行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步”

一是扶企纾困共克时艰。积极落实国家和本市支持服务企业政策,落实暂退旅行社保证金、延期旅行社责任险等。协助旅游企业申报2020年度上海市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及时掌握传达市区两级疫情期间推出的相关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稳定发展和复工复产。协助完成现代服务业旅游板块的资金拨付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妥善处理疫情旅游投诉的若干意见》,联合街镇旅游管理部门,处置涉疫旅游投诉750件,办理率99.33%,及时化解纠纷矛盾,切实维护游客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是城市旅游形象广泛推广。拍摄制作2020年新春贺岁短视频、嘉定旅游品牌形象主画面,并通过多平台投放提升嘉定旅游品牌影响力。发布《爱赏嘉定—2020年文化旅游指南》。进一步巩固嘉定9路、轨交11号线、万达巨幅玻璃幕墙等阵地宣传。结合市文旅局振兴文旅市场的计划,指导旅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利用嘉定旅游微信平台,做好紫藤文化节、旅游节、菊花展、合作交流扶贫等主题宣传推广。积极开展“建筑可阅读”活动,推出疁城古韵之旅、嘉定新城时尚之旅两条文化旅游路线,受到欢迎。推介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和家门口的好去处。

三是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持续提升。贯彻执行制止餐饮浪费、一次性用品减量化等工作。积极做好第三届进博会宾馆酒店客房预订入住数据统计,强化宾馆酒店资源统筹,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组织开展2020年嘉定区旅游饭店“迎进博”消防培训演练和疫情防控推进会。旅游服务中心接待市民游客近3.9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1.8余万份。不断整合嘉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举办5场内容丰富的悦享文旅分享会。

六、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完成。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嘉定区试点单位,在接待大厅辟出图书角,为游客提供休憩和阅读的场所。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新增相关书籍。辟出专门区域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向游客宣传推广嘉定竹刻、徐行草编等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文旅资源,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开展“悦享文旅分享会”体验活动。

二是2020年“嘉定旅游节”精彩举办。本届嘉定旅游节以“多彩嘉定,请你来嗨”为主题,结合2020年上海旅游节的主题定位和工作重点,聚焦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夜间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内容,整合文旅商资源,打通线上线下,以开幕式活动为引领,围绕“嗨,人文”“嗨,美食”“嗨,自然”“嗨,好物”“嗨,优惠”五个板块,优选推出5个板块10项丰富多彩的主题特色活动,街镇子活动45场,吸引30余万人参与,与广大市民游客共同走进美好欢乐。启用“嘉游站”。

三是非遗文化旅游成功推出。拍摄非遗主题宣传片《嘉游记》,分别以文旅、技艺、美食为切入点形成三条嘉定深度体验路线,由3位年轻主播一路探访、体验、品尝,涉及全区10余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13个旅游景点、4个商圈。从网红打卡点到非遗传承工坊,展现嘉定“品学游乐购”的城市魅力。

四是合作交流和扶贫有力开展。在嘉定旅游节期间,邀请昆山、太仓参加西云楼奇趣夜花园市集,展示当地文化旅游特色,加强三地联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云南楚雄州、迪庆州和青海久治参加嘉定州桥景区塔南小集,打造扶贫交流的窗口,拓宽当地文化旅游特色产品销售渠道。赴云南楚雄和广西三江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立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辐射至全国,保持文化交流频次和力度,不断向外输出嘉定文化影响力。

此外,认真编制“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国文明城区复评迎检和“法治政府建设”等相关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效。综合来看,2020年嘉定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确保了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平稳有序;公共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线上服务迸发了新的活力,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的需求。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2月22日


嘉文旅[2020]43号 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