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02000-2022-006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2-03-01 |
名 称: | 关于下发《2022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卫发〔2022〕2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2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下发给你们,请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3月1日
2022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嘉定卫生健康工作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围绕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板的城市发展大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新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服务能级,奋力实现健康嘉定高质量发展。
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本土疫情应急处置
1.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是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切实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开展预检分诊、核酸检测等工作,严格落实可疑患者全程闭环管理。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均配置核酸快检设备,人员配置达到规范要求,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100%达标。推进区中心医院等4家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改建,年内尽快投入使用。二是加强“人、物、环境”同防,协助相关部门严格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严防进口高风险物品输入风险。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集中隔离点规范化管理,有效落实信息报告、现场流调、人员排查和隔离管控等措施,防范出现规模性输入和聚集性疫情发生。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坚决守住“院内零感染、院感零容忍”底线。组织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督查,做好第五届进博会、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防疫保障。三是坚持联防联控,在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履行卫生健康部门职责,主动跨前、加强部门协同,做好疫情分析研判,助力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
2.做好本土突发疫情处置准备。一是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发扬“事不过夜”精神,全力做好突发疫情的闭环转运、流调溯源、采样检测、环境消杀、社区管控等工作,努力做到“四早五最”。二是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医疗机构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数字赋能”完善核酸检测线上预约和付费,优化采样流程。完善核酸实验室和方舱实验室配套建设,确保检测质量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三是加强流调、采样、核酸检测等队伍的梯队建设,积极遴选卫生应急特种兵队伍,加大应急医用物资储备,加强聚集性疫情处置培训,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综合能力。
3.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国家、本市工作部署,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二是加强人员队伍培训,规范疫苗储运、接种和信息报告管理,强化医疗救治保障,确保接种安全。三是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四是加强疫苗科普宣教,引导市民积极接种、主动接种。
4.深入开展防疫科普宣传。继续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的优势,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组织实施全覆盖疫情防控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
5.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贯彻落实本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落实监测评价指标任务,不断健全以区域性医疗中心及区妇保院为试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根据本市至2022年底实现每30-50万人口配置一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目标,按计划推进安亭医院、江桥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争创市级示范型区域性医疗中心。三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根据本市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价相关标准,全面夯实“全专结合、医防融合”服务功能,探索与功能相匹配的运行保障机制,打造标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全市首批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做实做细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市一-嘉定”健共体、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完成“瑞金-嘉定”紧密型医联体签约,推动“仁济-嘉定”紧密型医联体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化建设,探索一体化管理机制,促进医院资源统筹管理、集约使用,同步提升医联体整体服务效能,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真正落实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双下沉”,为市民提供同质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7.优化新城医疗资源布局。扎实推进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及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项目。统筹规划区中心医院整体建设,启动老旧大楼修缮项目,做好医院三期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加快办理区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审批手续,力争年底取得施工许可证。同步推进嘉定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将新城打造成健康利民新福地。
8.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康复等功能。一是开展第二批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社区康复功能布局。对首批3家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加强运行服务指导及质控。二是开展社区护理中心与健康管理中心试点建设。积极参加本市标准化社区护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试点遴选,推广一批社区护理服务适宜技术,发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服务质量。
9.做实做优“1+1+1”组合签约。一是拓展签约渠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结合功能社区服务试点、职工健康服务点建设等,将签约服务覆盖更多在职、在校群体,进一步推动就医下沉。二是试点健康评估,持续推进“3+X”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加强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健康管理门诊。充分利用“老年人健康服务一件事”办理平台,促进老年人签约便捷化。三是加强签约质控,通过月度质控和季度质控报告分析,不断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发挥签约服务费激励作用,做好签约服务费的拨付与使用。
10.夯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结合“我嘉·邻里中心”为载体的“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建设,切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补点与改建提升。年内完成徐行、外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验收工作,确保投入使用。
三、以能级提升为核心,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1.推进“公卫20条”落地实施。持续贯彻落实市、区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和本市公共卫生体系“1+5+1”政策文件,全面完成本区第五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力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迎检工作。
1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是持续推进硬件设施升级,年内完成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新建项目80%主体结构。二是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持续推进区疾控中心能力达标工程,扎实推进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嘉定分院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年内启动公共卫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三是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慢性病管理、视觉健康、健康教育、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医防融合”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推进“市一—嘉定”健共体慢病管理项目,加快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建设,巩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二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服务管理,落实长效治疗药物政策。三是深化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推广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模式,持续推进青少年健康与服务发展项目,强化母婴安全各项工作制度,全力坚守母婴安全底线。
四、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有效落实便捷就医服务
14.加快数字化转型新场景应用。按照全市要求,启动实施“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新应用场景建设工作,进一步升级“健康嘉定”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实现门诊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智能诊后管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便民“一键呼救”等七大场景应用。
15.持续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年内继续完善优化数字健康城区一期试点项目,提升“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启动项目二期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构建形成若干个三级医院+4个区域性医疗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协同体系,实现“全人群、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16.加强互联互通互认监管。加快互联互通互认工作规范化开展,加强对各医院互联互通互认工作监管,做好做实全市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实现互联、互通、互认,进一步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简化百姓就医环节,降低百姓医疗费用。
五、以健康惠民为根本,扎实推进健康嘉定高质量发展
17.深入推进健康嘉定行动。一是落地落实《嘉定区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健康嘉定行动考核指标2022年目标值。二是完善健康嘉定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区、街镇、村居、楼组四级工作网络建设。三是编制实施健康嘉定行动专项项目(2022-2024年),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区域化特色项目,开展第二批健康村镇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智慧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多部门合作以及属地化管理的控烟监管机制,营造良好控烟氛围。四是巩固卫生创建成果,指导2个国家卫生镇完成复审任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加强薄弱环节环境治理。加快推进病媒生物防制管理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扎实做好第五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和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媒介的应急处置工作。
18.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力推进中医药“强基促优”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和名老中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建设。做实“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建设,开展中医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提升站点(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级,推进中医药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积极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工作。二是传承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实施“杏林文化疁城行”和中医药文化知识“七进”活动,加快安亭中医药健康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三是积极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工作。
19.提升老龄健康管理内涵和质量。一是编制实施《嘉定区“十四五”健康老龄规划》,进一步优化老年护理等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医养护保”四位一体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失能老人签约服务全覆盖。二是不断加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继续做好安宁疗护、家庭病床等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健康服务需求,全面完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
20.推动长三角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一是推动“嘉昆太”质控合作,完善“嘉昆太”医疗质控管理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梳理创新工作案例。二是搭建适应三地数据互联互通的完整平台框架,构建区域统一协同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三是深化嘉昆太疾病防控业务协同发展,推进三地疾病预防控制联合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卫生应急一体化联动机制。四是进一步健全长三角区域卫生监督执法联动协调机制,推进“嘉昆太”卫生健康领域行政处罚标准统一工作。
21.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聚焦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实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包括为12.8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和60-64岁“1+1+1”签约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为2万名50岁以上社区居民开展大肠癌初筛,开展100场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宣讲。
22.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久治光明行”和“组团式”巡回医疗工作,选派医务人员进行驻点支医帮扶。根据计划妥善安排受援地区医务人员至我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举办第六期滇沪合作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进一步落实国家“抗疫外交”工作部署,做好援摩医疗工作。
六、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持续提升卫生健康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23.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本市新一轮卫生健康部门权责清单,推进涉及市场环境、扩大开放、政务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公共卫生监督领域“证照分离”等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职业健康一件事”试点工作,凸显“互联网+政务服务”成效。完善计划生育行政业务,推进实施“好办”“免申即享”等审改工作。
24.持续强化行业综合监管。一是加快推进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2022年增设南翔、徐行卫生监督分所,进一步夯实监管力量。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对无证行医、“两非”、代孕打击力度,落实扫黑除恶和无证无照整治工作,推进“双随机”执法工作,按照本市要求完成“智慧卫监”相关建设任务,加强执法智能化建设。三是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做好区域重点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预警通报工作,开展职业健康双随机抽查工作,推广应用“健嘉”职业健康工具包。四是落实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定与卫生健康领域相匹配的信用管理制度。
25.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嘉定卫生健康系统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推进系统内各单位“述职必述法”工作,规范卫生健康系统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规范开展法制审核、复议答复、应诉工作。
26.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家庭工作。一是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强生育全程服务,开展母婴设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支持家庭生育养育。二是依法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持续落实“三个全覆盖”、健康体检、心理健康服务,全面实施“居家探访”和“代理服务”项目,扩大“援助服务”和“辅助就医”服务对象,建立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加强人口监测与形势分析。
27.加强行风建设。加大《九项准则》执行力度,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在医疗服务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不定期开展行风督导检查。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继续做好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
28.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一是不断提高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提高后勤工作效能,落实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水、电、气供应保障,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抓好生活垃圾源头治理工作。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落实防汛防台各项工作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内完成5家单位达标创建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继续压实卫生健康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稳字当头,做好重要节点信访稳定工作,加强矛盾风险防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