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02000-2023-019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3-03-10 |
名 称: | 关于下发《2023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卫发〔2023〕2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3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下发给你们,请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3月10日
2023年嘉定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3年,嘉定卫生健康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服务城市发展大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力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的现代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嘉定打造现代化新型城市筑牢健康根基。
把握关键环节,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1.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强化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建设完成区级“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并加快落地应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处置机制建设,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完善监测方案,密切追踪社区人群感染水平,做好疫情趋势和风险研判。
2.加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重点做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对已经建档的 65 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做好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落实对重点人群日常诊疗、发热就诊、用药指导、协助转诊、健康教育等服务。
3.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保障。一是提高院前急救转运能力,制定急救高峰应急预案,提高院前急救转运运力,加强人员培训和后备力量储备,保障重症患者应收尽收。二是加强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方案,依托区内各紧密型医联体、专科专病医联体,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医院、市级医院的资源协同和联动机制,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网络化分级分类诊疗体系。三是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危急重症中医药救治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基层新冠救治中的独特优势,强化区中医医院急诊、肺病科等专科建设,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四是加强医疗防疫物资实物储备,做好物资出入库登记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储备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
4.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持续推进适龄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推进力度,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继续设立绿色通道和临时接种点,组建流动接种小分队,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强化医疗救治保障,确保接种安全,防范接种点感染事件发生。
5.加强防疫科普宣传。继续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的优势,做好个人防护、科学就医和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科普教育,依托各类宣传平台和宣传阵地,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二、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
6.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申报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嘉定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构建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二是以区中心医院和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家首批全市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为重点,分层分类、点面结合推进全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及评价指标,优化考核机制。三是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区中心医院、南翔医院等2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再提升,加快安亭医院、江桥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真正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区域内有效诊治。
7.做实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成立“仁济嘉定”“瑞金嘉定”“市一嘉定”紧密型医联体执行委员会,推动医联体内各项目落地落实,同时结合各医联体自身优势学科,集中打造部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病专科。积极推进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合作共建,成立区皮肤病医疗联合体,持续强化区域内儿科医联体、中医医联体等专科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双下沉”。
8.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对标对表落实各项任务,提升区域整体中医药服务能级。二是深化“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内涵建设,在区中医医院建设区级传染病诊治中心和上海市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推进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三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创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服务站(村卫生室),做实社区名老中医药工作室,加强岐黄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9.加快优质资源均衡布局。有力推进区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积极推进区中心医院整体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不断完善新城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谋划启动南翔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区中心医院、江桥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正式启用徐行社区卫生服务新中心,助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提升。
三、聚焦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健康网底
10.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积极落实本市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社区护理中心、标准化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市级试点建设,探索开展“互联网+家庭病床服务”,以安宁疗护联合体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区域安宁疗护服务体系。通过以点带面,不断强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功能,切实提升全区社区卫生整体服务能级。
11.做优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持续扩大签约覆盖面,推动家庭医生签约覆盖更多家庭和功能社区人群。不断提升签约服务感受度,全面推进“3+X”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规范健康管理门诊,试点开展健康评估。年内,实现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0%。
12.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平台,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与临床培训基地联动共建,争创医学院校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做好全科医生骨干“瑞金班”培训,利用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及3家分中心完成全科医生全覆盖轮训,有力提升全科医生综合服务能力。
四、注重内涵发展,持续推动公共卫生体系重塑升级
13.加速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一是结合区情实际,启动编制嘉定区第六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建设项目,全面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协同、保障能力。二是以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完善相应支撑保障机制,提升实验室检测、现场调查处置等关键能力。加强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区-校”合作,推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快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共建。三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储备,依托复旦公共卫生学院嘉定分院建设平台,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嘉定区第二轮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政策。
14.强化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一是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公共卫生应急“预备役”“特种兵”队伍选拔及培养,提升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水平。二是巩固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猴痘等重点染病防控力度,深化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综合防控措施。三是夯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探索开展健康监测、非接触云随访新模式,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应急处置机制。
15.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推广应用血压、血糖标准化测量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迎检各项工作。完善妇幼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夯实母婴安全救治体系,加强社区孕情监测排摸,强化“不宜继续妊娠”孕妇随访干预。持续推进嘉定区青少年健康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心理健康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五、做实健康惠民,扎实推进健康嘉定高质量发展
16.推进健康嘉定行动。深入开展社区、医院、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积极创建市级健康村,充分发挥“健康有道”等健康宣传品牌辐射影响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自我管理理念,年内各街镇建立10个以上专病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推进卫生健康街镇全域化建设,高质量通过国家卫生区镇全国暗访和抽查。
17.加强数字赋能健康。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扩大互联网医院覆盖面。巩固优化“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启动实施3.0版新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升级区级平台软硬件环境,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为重点,打通“区级医院-社区-村卫生室”三级信息网。推进120救护车医保车上移动支付,实现院前急救医保结算全覆盖。
18.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做实做细小微企业帮扶工作,有力推进“健嘉”工具包进园区、进企业项目,做好区域重点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风险预警通报工作。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加速“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建设进程,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机构,协同相关街镇创建国家老年人心理关爱点,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19.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工作。持续开展“久治光明行”,并筹划安排十周年纪念活动,通过“传、帮、带”方式继续做好云南、青海三州九县健康帮扶工作,举办第七期滇沪合作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
六、着力提质增效,不断加强卫生行业精细化管理
20.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全市要求,动态完善本区卫生健康部门权责清单、许可清单、证明事项清单,推进涉及市场环境、政务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改革,持续推进“职业健康一件事”工作。深入推进公共卫生监督领域“证照分离”“一业一证” 等改革工作,实施“好办”“免申即享”等审改工作。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与卫生健康领域相匹配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好公共信用信息修复工作。
21.强化行业综合监管。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持续加大对无证行医、“两非”、 代孕打击力度,压实扫黑除恶和无证无照整治工作。按照市级要求完成“智慧卫监”相关建设任务,持续提高智能化监管能力。推进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信用监管。
22.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医疗卫生系统内各单位“述职必述法”工作,严格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规范开展复议答复、应诉工作。实施卫生健康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推动卫生健康行业普法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23.提升人口家庭发展工作水平。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加强生育全程服务,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实施本市《关于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大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落实医疗服务、援助服务、完善联系人制度等全方位帮扶保障措施。深入推进健康家庭建设。
24.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不定期开展行风督导检查,对医务职工强化医德医风教育。
25.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一是压实卫生健康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快速响应、急事急办机制,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做好重要节点、重点人群信访维稳。二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宣贯新《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开展“无废医院”创建工作。三是切实做好为12.8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和60-64岁“1+1+1”签约居民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举办100场“健康风尚我嘉行”大讲堂、创建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健康为民办实事项目。